福建9岁女童吞22颗磁力珠,引起肠管6个穿孔,这类玩具家长一定要当心!

当下,儿童玩具的品种越来越多,其中一些带磁性的玩具,更是让不少孩子爱不释手。

这种带有磁性的球体玩具,由于宣称有益智效果,在网上及学校周边的小店内卖得火爆。不过这些看似有趣的玩具实际上暗藏风险。

宁德9岁女生小莉(化名),近段时间,喜欢上了一套名为“巴克球”的磁力珠玩具。

福建9岁女童吞22颗磁力珠,引起肠管6个穿孔,这类玩具家长一定要当心!

出于好奇,她竟将这些5毫米大小的“豆豆”放到嘴里,不小心吞了下去,年幼的她完全不知这有多危险,就想着用另外一颗磁力珠将误吞入的珠子吊出,结果越吞越多,等父母发现时,小莉已连吞下22颗磁力珠!

发现问题后,父母立即将小莉送到当地医院就诊,在医院拍完片子后,令其回家观察,通过排泄将磁力珠自行排出。

可是过了两天小莉仍旧腹痛、呕吐不止,便转送到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就诊。

通过CT影像,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陈新弟发现,藏于小莉体内的22颗磁力珠磁性非常强,已相互吸引在一起,形成一个椭圆形的整体,无法自行排出体外,而且肠管共有6个穿孔,应立即施行手术。

陈新弟说,手术最大的难度是如何取出位于十二指肠部位的5颗磁力珠,由于十二指肠附近有胆道、胰腺等重要器官,若以手术方式切开取出,危险性极大。

福建9岁女童吞22颗磁力珠,引起肠管6个穿孔,这类玩具家长一定要当心!

于是,在取出小肠结肠部位的17颗磁力珠后,医生们变换了策略,使用内镜,从口腔伸进胃里直达十二指肠部位,把剩余5颗磁力珠原路取出。

可设备到十二指肠后,怎样才能牢牢抓住这一团磁力珠?

参与手术的福州儿童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医师林卫东说,经过反复推敲,最终制定了“以磁制磁”的方案。

“磁力珠表面非常光滑,又自带磁性,遇到金属就要吸附。而内镜设备及附件钳子含有金属成分,直接用内镜取物,磁力珠就会吸在内镜附件上。”林卫东说。

这场“取珠”的手术耗时近5个小时。22颗磁珠取出后,有几颗已经被胃酸腐蚀变黑了。目前小莉术后恢复良好。

(小莉体内取出的磁力珠)

福建9岁女童吞22颗磁力珠,引起肠管6个穿孔,这类玩具家长一定要当心!

(小莉体内取出的磁力珠)

在不少学校周边的杂货店内,记者发现当下流行的“巴克球”磁力珠、磁力片、磁力棒等积木类玩具在出售,当中大大小小的零部件都带有磁力。一位店主称,这类磁性玩具还是挺受孩子欢迎的,一个月能卖出上百套。

对此,陈新弟提醒,大多数磁性玩具的危险性都在于它的高磁性。一颗直径仅几毫米的“巴克球”,就能吸起两三枚一元硬币。

孩子缺乏危险意识,容易误吞。如果只吞了一颗,一般情况下能自行排出,或者用内镜取出来。但是两颗以上就容易吸附在一起造成胃肠道穿孔或阻塞,严重者甚至死亡。家长应引起重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