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偏執的男人,一處雲南高山祕境,一杯甜蜜暴擊的冰島茶

| 2018東家·春茶季 |

一個偏執的男人,一處雲南高山秘境,一杯甜蜜暴擊的冰島茶

旅行春茶,離開溫軟的江南水鄉,我們向中國的西南部進發。

第四站雲南臨滄

雲南臨滄勐庫,有一座著名的邦馬大雪山,海拔3200米,山頂終年積雪。而在邦馬山脈北段的半山腰上,有一個古老的傣族村寨,它叫做“冰島”。這是沒有凍土、冰山、冰熊的冰島,卻有滿山青翠,山中雲霧繚繞,原始森林密佈,大葉種的古茶樹遍佈其間。

這些古樹製成的冰島茶,是普洱茶裡赫赫有名的山頭茶代表。

一個偏執的男人,一處雲南高山秘境,一杯甜蜜暴擊的冰島茶

冰島口感鮮爽、湯色金黃晶亮,有人形容它的滋味為迷人的“冰糖香甜”。它茶味持久,甚至在二十幾泡後,口舌之間依然能夠感受到冰糖味。又因為古樹茶原料非常稀有,它價比黃金。

今天和我們一起探索臨滄茶山的宋銘陽,正是冰島茶的忠實愛好者。不過,當別人還沉浸茶湯美妙的滋味裡,他就已經開始研究如何建立一套科學的製茶標準,讓每一片樹葉的滋味,發揮到極致。冰島茶是他的研究重點。

他走遍了雲南大大小小的村莊,帶著挑剔的眼光,觀察製茶的每一個步驟,為每一款茶量身定做製茶的工藝。20年過去了,他還在雲南的茶山秘境裡流連。

一個偏執的男人,一處雲南高山秘境,一杯甜蜜暴擊的冰島茶

一個偏執的男人,一處雲南高山秘境,一杯甜蜜暴擊的冰島茶

今天,我們採訪的茶人宋銘陽有點特殊。

採訪之前,同事打趣地跟我說,這是位“處女座”茶人,他做的茶你儘管喝,絕對是找不出一點瑕疵。而在採訪過程中,在他身上,我看到了很讓我感動的一點:就是那股鑽研的勁。

一個偏執的男人,一處雲南高山秘境,一杯甜蜜暴擊的冰島茶

有報道把他定義為經濟學茶人,因為他曾做三農問題研究,而茶葉正是雲南重要的農產品。但他卻對我說,身份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用嚴謹的態度,把控每一道工序,用標準把原料發揮到極致。

01

沒有標準,茶葉質量無從談起

一個偏執的男人,一處雲南高山秘境,一杯甜蜜暴擊的冰島茶

茶葉是宋銘陽生命的一部分。

他的生活、工作、思考、學習都是圍繞著它。但他卻不願表達過多的情感。他的語言,是理性、堅定的。他將那份情,放在心中。他所做的,是不斷完善製茶的標準,設計適合每一款茶葉的工藝模型。

他與茶的緣分可以從90年代說起。因為工作關係,他幾乎走訪了雲南大大小小的村莊。茶葉是雲南村莊最重要的農產品之一,它直接決定了茶農的經濟收入。

一個偏執的男人,一處雲南高山秘境,一杯甜蜜暴擊的冰島茶

如果探索茶的歷史,那麼全世界茶樹的發源地在雲南,但云南不能代表當時最高的製茶技藝。他在雲南發現了問題:在某些區域,茶人不懂得製茶原理,普洱茶的製作工藝達不到相應標準。

而在不達標的背後,有一些現象:過去出產茶的茶山都是很偏僻的地方。交通不方便,因為這個原因它的產值不高。茶葉當時不值錢,茶農辛辛苦苦做下來,一公斤才賺幾塊錢。

所以,很多茶農轉而出售鮮葉,鮮葉被工廠收走。

一個偏執的男人,一處雲南高山秘境,一杯甜蜜暴擊的冰島茶

當地茶葉製作工廠太不“講究”,往往是粗糙加工。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從殺青開始,是應該在低溫環境下來進行。但有很多工廠卻在白天殺青,萎凋時間過長。老技師不講究製茶工藝,不去研究這個東西,產品流向社會時,它的價值就不高,最後也完全沒有將茶葉的特徵發揮出來。

長此下去,既毀了茶,也毀了茶農利益。宋銘陽明白,首先要解決的,是茶葉的製作問題。他開始探索製作雲南普洱的標準工藝。

02

製茶這件事,必須分毫不差

茶葉行業是一個門類極其龐大的行業,這中間既要依靠大自然,還得依靠人工,因此制定標準對整個行業都有利。製茶過程中,最忌諱的就是“差一點”。因為只要差一點,出來的成茶就會差很多。

宋銘陽沒有老師,心中也沒有條條框框,有的就是本著科學嚴謹的態度,去觀察每一個製茶的流程。

製茶的根本,是把茶樹上摘下的葉子,通過製茶的工藝,把它其中的有效物分解出來。這樣我們才能喝出茶的香氣,感受茶葉在口腔的韻味。當製茶工藝不完善的時候,分解物不充分,茶葉就會有雜味。

對製作工藝的探索,要依據環境,深入到每一個步驟,掌握它的原理和規律,找到時間、溫度、溼度和原材料本質之間的關係。再根據茶葉的含水率、特性,為每一款茶,量身定製一套製作工藝。

工藝在他眼裡從不是死標準。

每一年的茶葉,因為受到環境,天氣等影響,都要不斷地調整各個環境的程度,這麼做只是為了讓原材料發揮到極致。

製茶是一件極其有成就感的事。他能保證自己通過標準制作的普洱茶,冰島就是冰島的味道,昔歸就是昔歸,每一個都有自己的味道。而當他將自己反覆試驗得出的一套標準運用在製作普洱茶後,當地的茶農喝到後也非常震驚。

這一刻,他們才意識到原來茶可以做得這樣淋漓盡致,原來是可以做出這樣的口感。這也讓宋銘陽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03

冰島,是他的代表作

2000年後,宋銘陽辭職專業做茶。他將研發的重點,鎖定在雲南“冰島”普洱茶。

“每年我們所有的冰島茶,每一個批次,都是由我親自參與制作,並在旁邊指導。我會帶我的團隊共同來完成,比如萎凋這一個環節,需要做到什麼樣的程度,大家都會聽我指揮。

比如再到殺青的環節,我會先做一遍給工人看。根據葉片的情況,我會提醒他們什麼時候翻,什麼時候抖,什麼時候燜,甚至我會去檢查鍋溫。再到後面的環節,比如什麼時候揉捻,我也會親自示範。在第一個批次的茶演示完工藝流程後,後面的批次就是工人們做,我去指導。

如何把茶葉製作好喝,對他來說從來不是一件簡簡單單的事,茶樹的生長環境,鮮葉的含水率,天氣狀況等,都決定著如何把控後期的製作工藝。

我可以負責地說,冰島是我們的心血之作。”

一個偏執的男人,一處雲南高山秘境,一杯甜蜜暴擊的冰島茶

對宋銘陽來說,沒有任何一款茶能用冰島這麼完美的表現力。入口先是一緊,然後滿口回甘,持續不斷的甜韻襲來。哪怕澀也是舌面沙沙的,讓人感覺非常舒服。

對於茶葉,他總是特別專注。製茶到深夜、凌晨,他依然不知疲倦,如痴如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