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西海固深度貧困村的脫貧「三重奏」

宁夏西海固深度贫困村的脱贫“三重奏”

遠處是水岔村去年新建的村委會、文化廣場等基礎設施,近處七八輛推土機正忙著修建水源交通壩。水源交通壩的建成將徹底改變水岔村的種植結構和交通出行狀況。新華社記者謝建雯 攝

新華社銀川7月12日電(記者艾福梅、趙倩、謝建雯)中國有句俗語“近水樓臺先得月”。一般而言,越靠近城市的農村發展就越好。然而,距離寧夏回族自治區西吉縣城僅4公里的吉強鎮水岔村卻是個例外——全村287戶988人,貧困發生率高達28%,是全鎮17個村莊中唯一一個深度貧困村。

“窮就窮在沒有路。村裡人出不去,外面人進不來。”村主任王進武總結說。

水岔村坐落在海拔1900多米的黃土高原乾旱丘陵地帶,溝深坡陡,出行不暢。加之乾旱少雨、土地貧瘠,農民只能種土豆、小雜糧等農作物,收入十分微薄。貧窮逼得村民外出謀生。

目前,中國正上下齊心打響脫貧攻堅戰,地處西北的寧夏回族自治區作為老、少、邊、窮地區,是與貧困做鬥爭的主戰場之一。

時至2017年,寧夏仍有貧困人口41.8萬人。為瞄準靶子,寧夏依據貧困程度、交通狀況等因素,確定了“五縣一片”深度貧困區域和170個深度貧困村,這一區域的貧困人口32.4萬,佔全區貧困人口總數的77.5%。

西吉縣正是“五縣”之一,有58個深度貧困村。近幾年,當地對貧困村的幫扶力度很大。2015年至2017年間,西吉縣在其中34個深度貧困村投入1.1億多元進行危房改造、硬化道路、建設暖棚牛舍羊舍等基礎設施、發展產業等。

水岔村也是受益者。2016年底,一條4公里長的硬化路通到了水岔村。2017年,政府投入700多萬元在水岔村實施“整村推進”,新建了村委會、文化廣場、村衛生室等基礎設施,6.5公里村組道路硬化工程聯通了6個自然村。

“這兩年的變化只能用翻天覆地來形容。”王進武說。

不少村民終於享受到水岔村離縣城近的地理優勢,開著小車或摩托車在縣城、老家兩頭跑,打工、種養殖“兩手抓”。

宁夏西海固深度贫困村的脱贫“三重奏”

王聰富夫妻(左一、左二)和弟弟弟媳一家(右一、右二)在自家門口的水泥路上合照。新華社記者謝建雯 攝

水岔村迎來了村民迴流潮,33歲的王聰富就是一位。“外面打工苦不說,還不好要工錢,現在水泥路修到家門口,產業扶持政策又好,我必須得抓住。”王聰富說。

水岔村第一書記李雅娟去年2月來到水岔村開展駐村扶貧工作。自2014年以來,寧夏已先後從各級機關和企事業單位選派了兩批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到全區建檔立卡貧困村和軟弱渙散村工作。

瞭解到王聰富幾人想辦合作社後,李雅娟不僅帶他們到處“取經”,還手把手教他們辦理相關證件。今年5月,西吉聰富種植合作社正式掛牌成立,以養牛和流轉土地種小雜糧為主。

“政府可以建基礎設施,但脫貧致富的根本還在農民自身。”李雅娟說。

買牛有扶貧貸款,養牛有補貼,種小雜糧不僅有科技特派員指導,還有科技扶貧資金支持……在優惠政策的帶動下,聰富合作社社員們增加了養牛數量,小雜糧種植面積也從預期的500畝增加到700多畝。

“牛多了,日子有奔頭了。”王聰富說。2017年底,水岔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50元,而上一年才4200餘元。

宁夏西海固深度贫困村的脱贫“三重奏”

村民王聰富(右)和聰富合作社社員田飛(左)在自家門口合影,他們對於合作社的未來發展充滿信心。新華社記者謝建雯 攝

根據規劃,從今年到2020年,西吉縣將在58個深度貧困村投入資金4.2億多元,幫助他們脫貧致富。

當前,水岔村正忙著修建水源交通壩。這座寬5米、長190米、高28.5米、總庫容127萬多立方米的水源交通壩建成後既能過車又能存水,將徹底改變水岔村的種植結構和交通出行狀況。項目總投資超過1200萬元。

“村民們盼這座壩盼了幾十年,壩能蓄水,可以開發水澆地種植經濟效益更高的蔬菜。”李雅娟說,水源交通壩修好後,水岔村可發展節水灌溉面積1300多畝。

吉強鎮副書記馬雄說,目前,全鎮有7個村種植冷涼蔬菜,技術和銷路都比較成熟,水岔村今後也可以融入這個“產業圈”,真正走出貧困,發展致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