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支付宝“互怼”:移动支付必须守住安全底线

这两天,微信和支付宝两大平台“互怼”,引发网络围观。

这次“互怼”的起点是“谁的隐私保护更严格?”日前,一广东用户通过微信转账不小心将近8万元转错了人,因不知道对方真实姓名和账户信息,无法追回,腾讯方面称“资金支付成功后无法撤回。”这一事件引发了消费者对于微信和支付宝两大平台的产品对比。对此,腾讯方面表示:微信与支付宝两款产品的基因不一样,支付宝是基于电商,基于交易的,我们本身是一个社交的平台,对用户的隐私保护更严格,大家使用的频率更高。

很明显,微信“隐私保护更严格”针对的是支付宝。支付宝官方账号很快就转发相关报道截图并评论:“保护隐私”就没法保护钱的安全?对不起,我们比较笨,没领会这个精神。支付宝再评论:支付宝转账给陌生人,一定金额以上是需要输入对方正确姓氏校验成功才可完成转账。要是支付宝好友之间已经转错账了,可以拨打支付宝客服电话95188,在不透露对方隐私的情况下支付宝小二会直接联系对方,协商帮助找回。

微信强调“隐私保护更严格”,支付宝在“隐私保护”基础上强调“资金更安全”。事实上,无论隐私安全还是资金安全,都是消费者不受他人侵犯的合法权益,都应该得到切实保护,更应该成为微信支付宝不能突破的底线。从微信支付宝“互怼”中,人们不难找到微信在转账支付上的缺陷、不足和漏洞。客观地看,微信是一个社交平台,但绝不是一个简单社交平台,而是一个具有钱包、转账、支付等多个前端支付产品的“金融交易平台”。据腾讯官方2016年的统计数据显示,腾讯移动支付的月活跃账户及日均支付交易笔数均超过6亿。如此大的用户群,如此大的交易量,保证用户资金安全理应成为他们的重要责任,而用“社交平台”和“隐私保护”为“资金支付成功后无法撤回”背书,显得有些轻飘和不负责任。

安全是移动支付绕不过去的坎。今天,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移动支付市场。现实生活中,手机变得越来越“万能”,二维码支付在餐饮门店、超市、便利店、菜市场等地方得到广泛应用,可谓“一部手机走天下”。微信支付宝等移动支付方式,给人们生活带来诸多便利同时,也带来了隐私安全、资金安全等新课题。如,转错账要自认倒霉,有人利用移动支付渠道进行赌博、非法集资、诈骗等。用户是移动支付的“上帝”,保护“上帝”权益,需要微信支付宝等移动支付方式自我加压和自我完善,在技术和规则等层面打好“补丁”、改进提升、堵塞漏洞。更为重要的,监管方面该出手时必须出手,根据移动支付发展新态势,抓紧健全完善安全有效的监管体系,打造更为安全坚固的移动支付“防火墙”,让消费者交易起来不仅便捷、更要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