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政策的背後

《我不是藥神》政策的背後

《我不是藥神》政策的背後

《我不是藥神》所有的宣傳海報上都是大笑的,面對如此殘酷的命運他們到底在笑什麼呢?

因為海報上越是笑得開心,現實裡越是哭到崩潰。

《我不是藥神》政策的背後

在電影中,導演借一個無賴假藥販子的嘴說出了一句無比扎心的話:你是無法拯救所有人的,你救得過來麼?世界上只有一種病,那就是窮病!

患者之痛

我易家網友:@大禹

老爸是慢粒白血病去世的,我收拾他的東西時,發現了一小包格列衛。我才知道為了省錢,老爸並沒有按照規定劑量吃藥,一天足量本該吃四顆,他只吃了兩顆。老爸並不知道格列衛必須要每天吃夠四顆,否則根本無法抵禦病情的發展。

我易家網友:@seven。

母親去年查出乳癌,一盒赫賽汀24500元,有活動買6贈8,卻也自費了7盒,將近18萬的費用,一分不能報銷。雖說現在納入了醫保,但是我關注的很多病友從用不起藥到買不到藥。赫賽汀全國大範圍缺藥的現狀據說8月會有所緩解。我也只能慶幸,雖然當時藥價昂貴使得家中目前負債累累,卻能使母親及時完成了靶向治療,不然後果不敢想。赫賽汀在香港的價格比內地便宜一萬元左右,僅一江之隔啊。。。

我易家網友:@盼盼

我家人09年開始吃格列衛,據說去年陝西將格列衛納入醫保,但咸陽的醫保並沒有格列衛這個藥品,咸陽醫保沒法報銷西安門診開的格列衛,對於我們而言,即使納入醫保,沒有藥也是跟沒有醫保無差,據說如果可以報銷咸陽可以報到90%,如果可以報銷一年是7200元,而現在一年是72000元。

我易家網友:@小邱

我發病的時間是2004年的6月份,那個時候就確診我患上了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當時醫生就給我的生命畫上了一個期限,說如果不盡早治療的話,最多還剩三到五年,要治療的話只有兩條路,一個是移植,一個是吃靶向藥物伊馬替尼,叫格列衛。說是有兩條路可以走,但對我來說兩條都是絕路,走不通的。因為如果移植,費用要幾十萬,如果吃格列衛那個時候一個月要兩萬三千五,對於我這樣的家庭來說我覺得這就是天文數字。

有病沒藥是天災,有藥買不起是人禍

《我不是藥神》政策的背後

可能有人會以為格列寧是種虛構的藥物,但其實對抗癌藥物稍有了解的人就會知道,片中的格列寧所"扮演"的必然是抗癌神藥——格列衛。它的歐洲商品名為Glivec,美國商品名為Gleevec,實際的藥物分子名為伊馬替尼(Imatinib)。

格列衛的確稱得上是一種"神藥":病人對這種藥物的響應率幾乎為百分之百;長期服用不會產生耐藥性;可以治療的疾病範圍不斷擴大。更重要的是,病人用藥之後的五年生存率高達90%左右,且死亡者的死亡原因大多與其所患癌症無關,只有1%左右的病人是死於白血病的惡化。可以說,格列衛把一種惡性癌症變成了一種只需服藥就可以控制的慢性病當然了,還有它"神"一樣的高昂售價。

《我不是藥神》政策的背後

貴從何處來?

瑞士諾華公司對格列衛的研製始於1988年,期間耗時13年,最終於2001年5月在美國率先上市。鉅額的研發成本以及製藥公司作為商業公司的盈利訴求構成了藥價高企的重要原因。

在中國大陸,還會針對進口藥徵收3%-6%不等的關稅,以及17%的增值稅。此外,還有15%的醫院加價,以及20%的流轉費用。而在英國、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藥品的增值稅為0。

根據人民網在2015年初的調查顯示,格列衛原研藥在中國大陸的零售價格為全世界最高。有媒體做過調查統計,格列衛在美國的售價是13600左右,澳大利亞為10616,香港18000,日本16440,韓國只要9720元人民幣左右,是全世界30多個銷售國家中最低的。在韓國,會對藥物做技術評估,評估完了以後,明確一個藥的藥效、副作用等等指標,他的藥品監管部門、醫保部門會出面去和製藥公司談判價格。而在我們國家很長時間是沒有部門負責和藥企做價格談判的,一種進口藥怎麼定價呢?製藥公司報一個離岸價,到了中國,再加上關稅、增值稅、還有層層經銷商要賺的錢,就成了最終售價。

這兩年,國家也開始逐漸看到並重視這個問題,比如今年,國家宣佈對進口藥實施零關稅。可我也必須說,關稅只佔進口藥最終藥價的4%,影響很小。

而更重要的是,這在有全民醫保體系的歐洲和很多亞洲國家,都不是問題,它們有一套系統的評估、核算體系,會考察一種藥的治療效果和副作用如何,是不是比現有的治療方法對患者更有利,以及從宏觀層面計算它會給醫保支出帶來多大負擔。然後再決定一種藥是否能進醫保、以什麼樣的價格進醫保,整個流程和標準都是公開透明的。但在中國,至今也沒有公開披露過一個統一的醫保審核標準。

"程勇"原型確有其人

《我不是藥神》政策的背後

2002年,陸勇被查出患有慢粒白血病。全家沒有一個人能和他配型成功,無法進行骨髓移植,瑞士諾華生產的藥品"格列衛"成為陸勇唯一的選擇。從2002年確診到2004年,陸勇"吃掉"了56.4萬元……而這,只是開始,在眾多的白血病患者中,陸勇的家境還算好的,但如果還繼續使用"正版格列衛"的話,依然難以為繼。直到2004年6月,陸勇發現仿製藥,才出現轉機!

《我不是藥神》政策的背後

這種藥的價格只要瑞士藥的二十分之一。陸勇後來將印度仿製藥又推薦給了其他病友,還幫忙代購。然而根據我國《藥品管理法》規定,進口藥需要經過臨床監測,還需拿到藥品進口註冊證。因此,陸勇代購的這些印度仿製藥,即使在印度是合法生產,療效也得到患者的認可,但是在國內它仍屬於假藥之列。後來陸勇也因"涉嫌妨礙信用卡管理罪和銷售假藥罪"被捕,在看守所裡待了135天。

1002名深深感激陸勇的癌症患者曾在聯名信上簽字為他聲援,一年後,檢方決定對陸勇不予起訴。 陸勇服用以及代購的印度仿製藥一直受到專利和安全問題的困擾。

政策的背後

《我不是藥神》政策的背後

2017年2月,格列衛成功納入醫保,但是一個格列衛只能解決一種疾病的救命問題,醫保部門需要從整個國家層面去考慮,讓更多的重症患者吃得起高價救命藥。據統計,2017年全球排名前25的抗癌藥中,有10個藥物尚未在我國上市,在27種常見癌症的141個靶向藥中,只有46種進入了中國。

《我不是藥神》政策的背後

最早把格列衛納入省內醫保的是廣東,這些年,還有一些省份陸陸續續將格列衛納入醫保,直到去年,國家層面才把格列衛納入醫保,但各地的執行還會有一定的時間差。

在我國現在的醫保名錄裡,有許多營養藥、輔助藥,它們佔據了大量的醫保資金,救命藥卻遲遲無法進入。而對於已經將格列衛納入醫保的省份,在基層具體的執行中,還是有很多問題。

基層除了執行不力,醫生的認知和能力也是個問題。青島的一個病友說,在他們當地就醫的時候,醫生說要不然你先每天吃兩顆格列衛試試效果,可是,格列衛必須是要足量每天吃四顆的,否則根本無法抵禦病情發展,又白花錢又耽誤治療。

《我不是藥神》的英文片名Dying To Survive"向死而生"

程勇不是藥神,國家對人民的保障體系才是藥神

才能解決等死和窮死的問題,希望這個改善的步伐不要走得太慢。

就像片中最後程勇說的:今後都會越來越好吧,希望這一天早點來!

生活雖然無奈,可我們並非無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