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神難爲無米之炊,諾華退出抗生素研發

【新聞事件】:今天諾華宣佈將終止抗生素、抗病毒藥物的早期研發、裁員 140 人,早期項目和一個臨床項目 LYS228 將被轉讓。諾華說雖然這些項目的科學基礎很堅實、但因資源有限諾華決定集中精力在更可能改善病人健康的領域,翻譯成更通俗的語言就是將開發市場回報更大的藥物。

【藥源解析】:前幾天一部叫做《我不是藥神》的電影引起全民大辯論,電影中的救命神藥格列衛恰好是諾華研發。諾華今天這個決定與格列衛開發都是資本投入與市場回報共生關係的體現。藥神並不存在,新藥都是別人的金錢和汗水。一個救命藥物的上市需要無數人多年艱苦的工作和資本諾曼底登陸一般的投入,等到程勇那樣的藥神出現時所有艱苦的工作已經在別人的努力下完成、大量的資本已經在試錯中燒掉。今天諾華的決定說明資本沒有義務投在任何一個市場,社會如果需要某類產品就要付出代價保護這個市場。依靠藥神的思路要改,否則最後受損的是病人。

新藥研發開始於基礎研究,這些研究的資助者(通常是政府和慈善機構)會根據自己的判斷資助可能對改善人類健康的基礎研究。這裡面會有資助者的偏好如 Michael J Fox 基金會只資助帕金森研究,但政府支持的研究基本上是社會最需要的。基礎研究每年產生大量新結果,不可能每個結果都能轉化成新藥。生物技術投資者需要根據自己的判斷選擇成功率較高的科研結果,或利用已有的研發機構(如大藥廠)、或招兵買馬從頭開始生物技術公司。這裡面涉及技術和投資方向判斷的複雜性即使對最頂尖的行家來說也是捉襟見肘,90% 進入臨床的藥物無法上市、多數上市藥物贏利能力有限。真正讓投資者留在製藥界的是象格列衛那樣 10 年一遇的重磅藥物,當然這也是藥神們最熱愛的產品。

有人說基礎研究大多是納稅人支持,所以新藥納稅人應該有一份產權,這個說法不能說完全沒道理、但很經不起推敲。即使高水平創新型研究也有大量不可重複,可以重複的真正發現也轉化率極低。斯坦福大學的 John Ioannidis 在 2008 年統計在 1979-1983 年之間發表的 101 個被認為是顛覆性的科技發現中,到 20 年後的 2003 年只有 5 個有了上市產品,只有一個被廣泛使用。所以基礎研究到新藥產品是個大浪淘沙的過程,金子的產權擁有者應該屬於辛苦的淘金人、而不是沙子。抗生素的歷史也說明專利系統的重要性。雖然專利期內藥物價格很高、但專利過期後可及性立即改善很多,人類壽命提高與抗生素的普及關係密切。如果沒有專利、藥品象可口可樂一樣秘方藏個上百年,新藥更新的動力會大減。正是新藥的不斷更新換代提高了高價產品的門檻。

抗生素曾是製藥業的核心業務,但隨著大量抗生素的發現多數感染已經可以有效控制。這些抗生素多已專利過期所以非常便宜,只有泛耐藥菌藥的大規模出現和找到全新機理新型抗生素才能贏利。雖然現在誰都知道泛耐藥菌只是早晚的事,美國都已經發生過對所有抗生素都耐藥的感染、只是發生率極低,但這個市場沒有形成之前廠家的投入難以收回。同樣如果其它市場藥神太多也會縮減該市場規模,到了一定程度投資者也會象退出抗生素一樣退出被侵權的市場。新機理抗生素開發技術難度極高,也是大藥廠紛紛退出的原因之一。技術難度和市場規模決定投資回報,無論何種原因回報降低都會令資本流向其它行業。抗生素已經是投入強度最低的常見病藥物之一,如果出現大規模耐藥菌感染人類將損失慘重。那時誰要能從印度買到便宜的新型抗生素那他是真正的藥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