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粹設計年代的美國通用汽車:以好萊塢時尚對戰工業土味丨檔案


作者按:首先感謝閱讀!不寫在文尾以防讀者老爺文章根本沒耐心看完而錯過我的感謝。其次很高興沒有拖更。原定計劃是寫寫福特的T型車,但左思右想還是覺得這車型有股土味(真不是因為寫它的人太多了導致我怎麼寫都好像是複製黏貼來的),索性以此為引子吹一番20世紀上半葉的美國通用公司。其實在這一時間段中(尤其是戰後)有大量優秀、獨特的車身造型設計,這裡只是談到了具有先鋒色彩的通用公司與其設計師哈利厄爾,餘下的內容有機會再分享吧(反正不是下週選題)。

純粹設計年代的美國通用汽車:以好萊塢時尚對戰工業土味丨檔案

(GIF圖源央視紀錄片《百年汽車》,為二十年代汽車的……破壞實驗??)


在“二十世紀汽車排名”中,為首的即是真正讓汽車走進中產人群生活的Ford Model T福特T型車。不過今天要說的並不是這個傳奇車型,而是它的擊破者(並且根本沒有上榜)——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美國通用汽車公司),以旗下的Buick“別克”、Cadillac“卡迪拉克”、Chevrolet“雪佛蘭”等品牌而聞名世界。

注:二十世紀汽車排名Cars of the 20thcentury,數據統計及排名由Global Automotive Elections Foundation(全球機動車評選協會)完成。

纯粹设计年代的美国通用汽车:以好莱坞时尚对战工业土味丨档案

Elvis的Pink Cadillac粉色卡迪拉克,1955年款Cadillac Fleetwood,4門加長豪華版。在當時僅有福特一家公司把粉色作為原廠色,而當歌迷看到貓王的粉色坐騎時,紛紛把自己的車輛漆成了不同的粉色。

說到General Motors(美國通用汽車)與汽車文化,最應景的BGM當然是Elvis Presley“貓王”的歌曲。這個活躍在1950s到1970s年的巨星幾乎代表了戰後整個美國流行文化的性格,叛逆、不羈、張揚、自信。同時,他本人也是卡迪拉克的忠實粉絲:一輛Pink Cadillac粉紅卡迪拉克,成了無數人追捧的文化標誌。

注:Pink Cadillac粉紅卡迪拉克,除了被世界各地的人效仿之外,1979年John Prine發行了同名專輯,1984年Bruce Springsteen編寫了同名歌曲,1989年拍攝了同名電影。

福特T型車:時代的大背景

在20世紀初期,汽車的製造廠商只負責生產引擎、變速器等驅動裝置,車身要專門找Coachbuilder(車身製造廠)根據客戶的需求進行手工定製。因此汽車一直只是有錢人的weekend luxury“週末享受”,而不是普通人的daily life“日常生活”。

福特T型車的功勞就在於此,儘管Henry Ford亨利福特本人是在利益驅使下才最終創造了具有革命性的汽車流水線Mass Production“大規模生產”形式。汽車的價格從1908年的800美元每輛,到價格最低的1925年每輛T型車只要260美元,連流水線上班的工人也只需要兩三個月的工資就能買到一輛。

但在這個我們都耳熟能詳的神話背後,犧牲了什麼呢?

纯粹设计年代的美国通用汽车:以好莱坞时尚对战工业土味丨档案

1914年款福特T型車Ford Model T Touring

極大地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是流水線生產的正面效果,相對應的,這些產品也受到了流水線的限制。為了讓每一輛T型車離開工廠就是成車,亨利也搶了Coachbuilder車身定製的飯碗,將製造車身的環節融入到流水線中。——它們由工程師進行統一的“設計”(如果這也能算“設計”的話),以節約成本、便於組裝為首要目標,畢竟時間就是金錢嘛。

纯粹设计年代的美国通用汽车:以好莱坞时尚对战工业土味丨档案

1925年款福特T型車Ford Model T Touring

亨利本人說過這樣一句話:“Any customer can have a car painted any colour that he wants so long as it is black.(任何顧客都可以漆上他想要的顏色,只要是黑色)”。這是因為在流水線生產中為了完成快速裝配,車身的用漆必須短時間內就能烘乾定型,而能做到這一點(並且價格合理的)便只有一種名為“Japan Black”的黑色漆。

因此,流水線在降低了T型車價格的同時,也把他們都變成了單調的黑盒子

LaSalle系列:

第一個車身設計部門

纯粹设计年代的美国通用汽车:以好莱坞时尚对战工业土味丨档案

1927年美國通用公司為LaSalle製作的推廣海報

不過美國通用公司走的是另一條路線

Harley Earl哈利厄爾,20世紀的好萊塢設計師,也擁有一家自己的汽車車身製造公司。除了大膽的設計風格,使用Modeling Clay“模型黏土”進行車身設計也是他的“秘訣”之一,從模型可以更好的整體把握汽車造型。這極具實驗性的設計手法打動了卡迪拉克的負責人Lawrence Fisher勞倫斯費許,並邀請他來為卡迪拉克的同伴車型LaSalle進行設計。

注:LaSalle,通用公司1927年-1940年推出的豪華車子品牌。

在工程師就是設計師的時代中,一輛1927年的T型車和1910年的T型車的造型區別只能用“找不同”來形容,充滿活力的LaSalle無疑是巨大的成功。

1927年,LaSalle登上舞臺的同年,黑盒子Ford Model T退市。人們正在被哈利厄爾所說服:即便一輛車的質量足以讓它跑上八年十年,但我們還是應該每兩三年就換一輛新的車——就像你櫃子裡的漂亮鞋子一樣。

纯粹设计年代的美国通用汽车:以好莱坞时尚对战工业土味丨档案

1935年LaSalle海報,展示著哈利厄爾的車身設計。

這樣的成功也打動了通用公司的CEO Alfred Sloan阿爾弗雷德索隆 ,很快,他專門成立了“Art and Color Section of GM(通用公司藝術與色彩部門)”,任哈利厄爾為部門負責人。這為美國曆史上的第一位“汽車設計師”也沒有讓通用公司失望,他把好萊塢的風格元素與女設計師都帶到了GM的汽車產品上。

纯粹设计年代的美国通用汽车:以好莱坞时尚对战工业土味丨档案

1928年款LeSalle系列303 Phaeton

纯粹设计年代的美国通用汽车:以好莱坞时尚对战工业土味丨档案

1930年LaSalle系列340,拍攝於澳大利亞西部。

纯粹设计年代的美国通用汽车:以好莱坞时尚对战工业土味丨档案

1934年LaSalle系列50

纯粹设计年代的美国通用汽车:以好莱坞时尚对战工业土味丨档案

1936年LaSalle的Roadster

纯粹设计年代的美国通用汽车:以好莱坞时尚对战工业土味丨档案

1938年LaSalle系列50

纯粹设计年代的美国通用汽车:以好莱坞时尚对战工业土味丨档案

1939年LaSalle系列50四門敞篷版

Buick Y-Job 別克Y型車:第一輛概念車

1938年,通用公司別克Buick推出了汽車工業中的第一款概念車。因為實驗性的車輛都叫X,哈利決定使用Y為這款車命名。別克Y-Job有著隱藏的大燈,車頭採用“瞄準鏡”式樣的設計,電動車窗,彈簧減震,不突出的車門把手;並且這種車型設計一直延用到1950s,瀑布一般的車窗設計則一直延用到今天的別克車型上。

纯粹设计年代的美国通用汽车:以好莱坞时尚对战工业土味丨档案

哈利厄爾駕駛著Y-Job,排量5.2升,搭載直列八缸的引擎,車寬3.2米、長5.3米。

這輛車一直是哈利厄爾的愛車與日常出行首選,直到1951年他更換了另一款車型。之後此車存入福特美術館,直到1993年迴歸到通用公司的設計中心。

纯粹设计年代的美国通用汽车:以好莱坞时尚对战工业土味丨档案

正在展出的Buick Y-Job

然而這款車並沒有投入量產,美國媒體對Y-Job的推出態度十分嚴厲,他們大肆批判了這種“炫耀型消費”的設計理念。

2001年這款概念車再次給設計師帶來了靈感,別克從Y-Job上汲取經驗,重新設計了更具有現代性的車型Blackhawk。

纯粹设计年代的美国通用汽车:以好莱坞时尚对战工业土味丨档案纯粹设计年代的美国通用汽车:以好莱坞时尚对战工业土味丨档案
纯粹设计年代的美国通用汽车:以好莱坞时尚对战工业土味丨档案纯粹设计年代的美国通用汽车:以好莱坞时尚对战工业土味丨档案
纯粹设计年代的美国通用汽车:以好莱坞时尚对战工业土味丨档案纯粹设计年代的美国通用汽车:以好莱坞时尚对战工业土味丨档案

2001年的Buick別克概念車Blackhawk,從Y-Job上吸取了大量設計元素。

Cadillac Tailfin卡迪拉克尾翼:第一件汽車尾翼

如果說一戰奠定了內燃機車的重要地位,二戰則給戰後世界的車輛帶來了大量啟發。

1948年卡迪拉克的車身上多了一款極具動感與設計感的部件——尾翼。由哈利厄爾受到P-38 Lightning戰機的啟發,率先應用到了汽車設計上。這種最初的尾翼也許並不能在空氣動力學上有什麼實質性的作用,但單從外觀來看,它張揚的造型也許正符合戰後美國人的自信心吧。

纯粹设计年代的美国通用汽车:以好莱坞时尚对战工业土味丨档案

給哈利帶來特別靈感的二戰軍武雙尾翼P-38 Lightning

纯粹设计年代的美国通用汽车:以好莱坞时尚对战工业土味丨档案

1948年的卡迪拉克上的尾翼,由哈利厄爾設計。

這輛1948年的卡迪拉克上的尾翼設計迅速在通用公司旗下的其他車型中開始流行,很快其它的公司也紛紛進行效仿。良好的反響增強了各大品牌(尤其是通用公司)對尾翼設計的信心,這種脫身於戰機的設計變得越發大膽。

在1950s到1960s掀起的尾翼風暴中,最誇張的設計出現在1959年,來自通用公司的1959 Cadillac Eldorado(卡迪拉克車型)和1959 Chevrolet Impala(雪佛蘭車型)。炫耀式的凸出並搭配了尾燈,賦予了車輛強烈的視覺衝擊。但時尚的潮流褪去之後,這種尾翼幾乎消失不見了。

纯粹设计年代的美国通用汽车:以好莱坞时尚对战工业土味丨档案

1959年Cadillac Eldorado

纯粹设计年代的美国通用汽车:以好莱坞时尚对战工业土味丨档案

1959年Cadillac Eldorado尾翼的另一角度

雖然誇張的尾翼不再(主要以實用性尾翼居多),但也有不少車型(尤其是卡迪拉克)繼承了這樣的復古造型。

纯粹设计年代的美国通用汽车:以好莱坞时尚对战工业土味丨档案

奔馳190D車尾段“溫和”的尾翼設計

纯粹设计年代的美国通用汽车:以好莱坞时尚对战工业土味丨档案

1959年的Dodge道奇Coronet,尾翼是一個可選配件。

纯粹设计年代的美国通用汽车:以好莱坞时尚对战工业土味丨档案

90年代卡迪拉克車輛上(雖然不再上翹)的尾翼。

纯粹设计年代的美国通用汽车:以好莱坞时尚对战工业土味丨档案

2013年的Hindustan Ambassador(印度大使),因為“大使”車型的外觀設計幾乎60年都沒有改變,這個尾翼的設計也被保留了下來。

初代Chevrolet Corvette(雪佛蘭克爾維特):經典系列的開端

Chevrolet Corvette,也叫作Vette或者ChevyCorvette(雪佛蘭克爾維特),繼承了Corvette(克爾維特)戰船的名字,1953年正式登陸市場。這款經典的運動車型已經歷經七個系列,而最初企劃也是由哈利提交後其他部門協助完成的。

1953年到1962年的初代克爾維特(也稱為C1)是敞篷跑車,這一代的克爾維特還沒有後獨立懸掛。1953年,300輛純手工打造的白色Vette駛出工廠。C1歷經了幾個簡單的造型變化,包括1956年款使用了新的“臉部”設計和強烈對比的車門設計;1958年車頭有了明顯的增長並凸出了大燈;1961年,車輛則採用了Duck Tail(鴨尾)的造型搭配4個尾燈。

纯粹设计年代的美国通用汽车:以好莱坞时尚对战工业土味丨档案

1953年克爾維特離開生產線

纯粹设计年代的美国通用汽车:以好莱坞时尚对战工业土味丨档案

1954年克爾維特敞篷版

纯粹设计年代的美国通用汽车:以好莱坞时尚对战工业土味丨档案

1956年克爾維特敞篷版

纯粹设计年代的美国通用汽车:以好莱坞时尚对战工业土味丨档案

1959年克爾維特敞篷版(後部視角)

纯粹设计年代的美国通用汽车:以好莱坞时尚对战工业土味丨档案

1960年克爾維特敞篷版

初代的克爾維特是唯一一代使用包圍式風擋和敞篷造型的克爾維特。運動,也要“敞篷”所代表的享受與時髦,很難說C1是不是受到了哈利厄爾“好萊塢”風格的影響(雖然不是他親自操刀設計)。

Pure Design“純粹設計”年代……之後

自美國通用公司與哈利厄爾1927年的首次合作開始,與汽車相關的設計與美學真正把汽車從一個交通工具變成了一種文化標誌。1930s到1960s的三十餘年間(哈利正是1958年從通用公司退休的),可以稱作是Pure Design“純粹設計”的年代,一個任何車輛設計只要離開工廠就可上路,沒有規定車身安全性的相關條例。像哈利厄爾一樣的設計師們發揮著自己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把文化與個性融入到汽車設計當中,儘管這些車從安全性上來說幾乎和易拉罐沒什麼區別。

纯粹设计年代的美国通用汽车:以好莱坞时尚对战工业土味丨档案

1950s年代開始流行的汽車雜誌Cars of the future《未來之車》,封面繪製了人們對未來汽車的想象。(然而未來的車輛卻不是這樣的。)

在60年代之後,出於安全性的考慮(也包括從汽車拉力賽中參賽車輛的不斷借鑑),對於車身設計有了相對統一的規定,諸如保險槓高度、車燈寬度、引擎蓋長度、A柱粗細等等。並且,隨著汽車進一步的精密化複雜化,考慮到內部部件的安置、外部的空氣動力學,車輛的外觀再次有了因實際工程需要而產生的趨同性。

好在“工業設計”這一專業也已經誕生百年,汽車設計不再是單一的實用需求或外觀效果,而是追求兩者的結合與平衡。夢幻的純粹設計年代之後是“汽車”概念的逐漸成熟——便捷、實用、安全,和“有節”的美觀。畢竟哪個幼稚的人會想要一輛長寬比彷彿法棍麵包般能看不能裝停車都沒地兒的加長版敞篷帶尾翼粉色雙門卡迪拉克呢?

嗯……

比如我。

往期閱讀:

如果我們觸動了您對機械的嚮往

深刻了解我們!期待更多玩家的加入!

做生活的玩家!

最有態度的全網絡娛樂機械品牌

新浪微博:@自由機械

自由機械現已入駐各大媒體平臺

汽車之家、今日頭條、易車、天天快報

搜狐、網易、企鵝媒體平臺、一點資訊

日均全網瀏覽量超過300,000次

版權聯繫:[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