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雨讓一隻「萌犀牛」火了,看看古人的「鎮水法寶」

這幾天,四川省內各地普降大雨,一則標題為《把金沙遺址博物館的犀牛搬還原》的市長信箱的留言,刷爆了成都人的朋友圈,也刷爆了微博。

四川大雨讓一隻“萌犀牛”火了,看看古人的“鎮水法寶”

(向上滑動查看內容)

來信是這麼說的:

尊敬的市長:

您好!

每年夏天成都周邊各地都是大雨,漲水嚴重,每年都有沖毀房屋造成嚴重經濟損失的時間,所以請市長酌情考慮一下,老祖宗留下的犀牛,從哪搬去金沙遺址博物館的,就重新放回哪去!老祖宗既然留在那兒,就是有道理的。

四川大雨讓一隻“萌犀牛”火了,看看古人的“鎮水法寶”

成都每年下大雨,網上都會有人拿石犀牛說事。面對這樣的來信,這一次文廣新局很認真的給了回覆。沒錯,這次是認真的!

四川大雨讓一隻“萌犀牛”火了,看看古人的“鎮水法寶”

對於官方的回覆,廣大網友表示很贊!

四川大雨讓一隻“萌犀牛”火了,看看古人的“鎮水法寶”

四川大雨讓一隻“萌犀牛”火了,看看古人的“鎮水法寶”

“萌萌牛”發現經過

這隻長相呆萌的石犀牛被網友稱為“萌萌牛”。2012年8月,為配合四川大劇院的修建,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隊)對原天府廣場電信大樓所在地開始了正式的考古發掘工作。在距地表3米以下地層發現了這尊石犀牛,為整塊紅砂岩雕刻而成,作站立狀,側身掩埋於坑內,頭東尾西,造型完整,耳朵、眼睛、下頜及鼻部雕刻簡練,風格粗獷。

四川大雨讓一隻“萌犀牛”火了,看看古人的“鎮水法寶”

剛出土時,全身是“病”,令人揪心。表面被鋼筋混凝土覆蓋,其餘部位有風化粉化、片狀剝落、缺失等多種病害,情況之複雜,保護難度之大,實屬罕見。通過文保專家專門為它量身定製的保護方案精心修復後,2013年初終於露出了它的真容。

四川大雨讓一隻“萌犀牛”火了,看看古人的“鎮水法寶”

修復前

四川大雨讓一隻“萌犀牛”火了,看看古人的“鎮水法寶”

修復後

四川大雨讓一隻“萌犀牛”火了,看看古人的“鎮水法寶”

修復前

四川大雨讓一隻“萌犀牛”火了,看看古人的“鎮水法寶”

修復後

2016年,石犀移交給成都博物館。經過文保人員的系統救治和科學展示,神獸終於重見天日,並脫離了潮溼和病變,現在健康又神氣地在位於天府廣場的成都博物館與世人見面。

來看看中國各式各樣的“鎮水寶物”

根據古文獻記載、考古成果、現今保存等情況,我國古代鎮水神物的主要種類有犀牛和鐵牛、神獸類、神人類、兵器類、塔樓類等及大類。

神獸類

1

北京後門橋趴蝮

趴蝮讀作“bā xià”,亦名“蚣蝮(gōng fù)”,是神話中龍生的九子之一,頭部有點像龍,不過比龍頭扁平些,更接近於獸類,頭頂有一對犄角。2000年北京修繕後門橋,在河道淤泥中發掘出土了 6尊青石雕刻的趴蝮,與後門橋護岸石雕趴蝮成一體,均呈伏趴狀,為元代和明代遺存文物。

四川大雨讓一隻“萌犀牛”火了,看看古人的“鎮水法寶”

2

西蒲津渡鐵牛

1989年8月在在山西永濟,黃河古道東岸蒲津渡遺址出土了四尊鐵牛。經考證,四尊鐵牛鑄於唐開元十二年( 724),為穩固蒲津浮橋,維繫秦晉交通而鑄。元末橋毀,久置不用,故習稱“鎮河鐵牛”。因黃河變遷,逐漸為泥沙埋沒。

四川大雨讓一隻“萌犀牛”火了,看看古人的“鎮水法寶”

3

河北滄州鐵獅子

在河北滄州舊城原開元寺前有尊鐵獅子,當地人稱為又稱“鎮海吼”,鑄成於後周廣順三年(953年)。滄州鐵獅子身長6.264米,體寬2.981米,通高5.47米,重約32噸。

四川大雨讓一隻“萌犀牛”火了,看看古人的“鎮水法寶”

4

昆明盤龍江畔安瀾亭銅犴

犴是生活在中國東北、蒙古和俄羅斯的駝鹿,中國傳統文化認為,犴是二十八星宿南方井宿化身,五行屬木,司水事,故稱井木犴)。在雲南昆明盤龍江畔安瀾亭內,安置有一隻鎮水神獸銅犴。

四川大雨讓一隻“萌犀牛”火了,看看古人的“鎮水法寶”

神人類

1

四川李冰石刻造像

1974年3月3日,都江堰樞紐工程遷建安瀾索橋,在河裡挖到一尊石人像,身高2.9米,肩寬0.96米,重約4噸的石像。石像五官端正,面帶笑容,身穿長衣,拱手垂袖,平視而立,後經文字記載確認為李冰像。

四川大雨讓一隻“萌犀牛”火了,看看古人的“鎮水法寶”

2

四川樂山大佛

開鑿於唐玄宗開元初年的四川省樂山大佛就是一尊神奇的鎮水佛像。當時,大渡河、岷江、青衣江三江在這裡匯合,水流直衝凌雲山腳,過往船隻常觸壁粉碎,凌雲寺名僧海通見此,開始化錢刻佛,想仰仗大佛的坐化之功,鎮住三江湍流,樂山大佛曆時90年終告完成。

四川大雨讓一隻“萌犀牛”火了,看看古人的“鎮水法寶”

除了樂山大佛之外,古代還有不少佛像鎮水的例子,《元史》記載說: 元泰定帝致和元年( 1328年)三月,"鹽官州海堤崩,遣使禱祀,造浮圖(像)二百十六,厭(壓) 之)。除了雕刻佛像鎮水外,古代還鑄造威猛的鐵人鎮水,《淮安府志》載: "明洪武間,劉誠意(基)登淮城,相度形勢,維慮洪澤潰溢,因鑄鐵人高丈許,以右手指西南壓之。

兵器類

1

山東兗州鎮水劍

1988年春,山東兗州城南大橋村的村民在泗河大橋東側的河裡挖沙時,發現了一把巨大的鐵劍。長7.5m,重1500kg,在出土的劍文物中無劍能及,被譽為"天下第一劍!,現藏於兗州市博物館。劍柄有銘文,記載為康熙年為鎮水所制。

四川大雨讓一隻“萌犀牛”火了,看看古人的“鎮水法寶”

2

湖南洞庭湖鎮水鐵枷

在湖南洞庭湖畔岳陽樓下的沙灘上,有三具巨大的鐵製物件,整體形狀如古代囚繫犯人的枷具。枷身長2.6m,厚0.34m,重約7t,相傳為鎖蛟龍的鐵枷。

四川大雨讓一隻“萌犀牛”火了,看看古人的“鎮水法寶”

塔樓類

1

四川廣安白塔

廣安白塔又名"舍利"寶塔,南宋淳熙至嘉定(公元1174年~1224年)年間建。位於廣安市城南2公里渠江聾子灘側,四方形,通高36.7米。

四川大雨讓一隻“萌犀牛”火了,看看古人的“鎮水法寶”

同樣的鎮水樓亭還有: 山西祁縣於明宣德年間築造了鎮河樓,鎮昌源河水災; 江西九江(江州) 歷史上經常遭受洪水災害,明萬曆十四年,江州郡守吳秀為鎮鎖蛟龍、消災免患,在長江邊上建起了鎖江樓、鎖江塔; 江蘇淮安鎮淮樓始建於北宋年間,原為鎮江都統司酒樓,乾隆年間為震懾淮水水患,更名為鎮淮樓。除了這些建築,鎮水方法還有很多,比如架橋、制符、堆錢及立碑等。

四川大雨讓一隻“萌犀牛”火了,看看古人的“鎮水法寶”

山西祁縣鎮河樓

水神崇拜是古代留下來的精神文化一部分,不能簡單的歸為迷信,而且這些歷史建築和雕塑也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我們要為成都文廣新局“認真的回覆”點贊!

內容圖片整理自網絡

四川大雨讓一隻“萌犀牛”火了,看看古人的“鎮水法寶”

四川大雨讓一隻“萌犀牛”火了,看看古人的“鎮水法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