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贾宝玉学做茶泡饭

史湘云大烤鹿肉那回,可以看到贾宝玉在吃茶泡饭。

第四十九回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

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一时众姊妹来齐,宝玉只嚷饿了,连连催饭。好容易等摆上来, 头一样菜便是牛乳蒸羊羔。贾母便说:“这是我们有年纪的人的菜, 没见天日的东西,可惜你们小孩子们吃不得.今儿另外有新鲜鹿肉, 你们等着吃。”众人答应了。宝玉却等不得,只拿茶泡了一碗饭,就 着野鸡瓜齑忙忙的咽完了。

跟贾宝玉学做茶泡饭

这一回先写邢岫烟和宝琴等都来了,宝钗和黛玉之间也不再有什么芥蒂,大家正好凑齐了,和和美美起诗社。

烤鹿肉那天,是李纨约了诗社,由头是给岫烟、宝琴、李纹、李绮接风。这里有个极有趣的细节:史湘云第一次起诗社,自己要做东,宝钗替她想得周全,出了螃蟹开蟹宴。

于是这次湘云张嘴就问:起诗社!棒!谁做东呀?

李纨一笑,问大家每人收了一两银子,表示自己再贴一点儿,就可以开始了。

李纨俭省,是之前和探春一起去邀请凤姐做“监社御史”时就被凤姐当面吐槽过的。王熙凤表示,我又不会作诗,你们找我就是要钱,可是你珠大嫂子一年也有四五百两进项,你就是带着姐妹们玩玩又能怎么样,行,我明天就上任,给你们放下五十两银子!

王熙凤说的是实情,但未免有点儿得理不饶人。如果贾珠不早逝,珠大奶奶是掌管家务的,也就是王熙凤的位置。凤姐拿大家的月钱去放高利贷,跑个短期理财,利息都往自己兜里揣,这会儿出来吐槽只能领工资的李纨舍不得出钱做东道……这话别人也许能说,但王熙凤说,其实不太好。

起社那天,下着大雪,但天光灿烂。宝玉去贾母处吃早饭。头一盘上来的菜是牛乳蒸羊羔,贾母表示这是我们老人家的菜,对于你们来说太补了,有新鲜鹿肉让他们做个菜吧。宝玉着急去诗社,不想等,就“拿茶泡了一碗饭,就着野鸡瓜齑忙忙的咽完了”。野鸡瓜齑在后文专有一章,大约是野鸡腿肉炒小酱瓜,放冷了可以当粥菜吃。但是我当时看到茶泡饭就留了个心眼,感觉这道菜会很诱人。

跟贾宝玉学做茶泡饭

87版《红楼梦》大烤鹿肉一段

我们现在吃到茶泡饭,大多是在日本料理店里。周作人在《喝茶》一文中说,“日本用茶淘饭,名曰‘茶渍’,以腌菜及‘择庵’(即福建的黄土萝卜,日本泽庵法师始传此法,盖从中国传去)等为佐,很有清淡而甘香的风味”。这里说到的日本茶泡饭,用茶淘米饭,又配腌菜或择庵——这两种是至今在日本都很常见的酱菜。去年“艾格吃饱了”在更新每年一版的《淘宝上有哪些网购美食》时,选过一种日资在我国生产的腌菜,用来配白米饭(米饭上最好再洒点儿芝麻),确实挺香的。

跟贾宝玉学做茶泡饭

以禅师命名的“择庵”萝卜,现在在我国日式小居酒屋时有见到,当然,一般都是袋装的成品,排出几片来摆盘。在日本,有些比较讲究传统的怀石料理店,在上米饭时也会配这道小菜。

但是周作人说茶泡饭的后半句,似乎就有点儿跑偏了。他说,“中国人未尝不这样吃,唯其原因,非由穷困即为节省,殆少有故意往清茶淡饭中寻其固有之味者,此所以为可惜也”。他认为中国人吃茶泡饭,是因为穷,而不是在清茶淡饭中寻找人生的本味。

实际上,北平的老百姓和武汉码头的老百姓一样,吃东西都讲究高热量,吃饱了好干活。所以北京有卤煮、炒肝儿、糖油饼,武汉有热干面、豆皮、糊肠粉——不是香喷喷的下水,就是碳水化合物,还有酱油、猪油在热锅里煎得滋滋作响。即便没有钱,也没人吃茶泡饭。吃完怎么有力气干活呢?

要是想继续反驳周作人先生的日本茶泡饭“赛高”论,就要说到茶泡饭用的茶了。

跟贾宝玉学做茶泡饭

茶是由中国传入日本的。唐贞元十九年(803 年 ),日本的最澄法师到天台山求法,翌年带茶籽回日本种植。当时茶被认为是贵族之饮,是良药,因此拿茶汤来泡饭,是名贵之选。

日本的茶叶体系至今比较简单,大部分是绿茶。杀青方法是蒸青,传统是上蒸笼蒸,现代是用蒸汽蒸。

要弄明白蒸青,先要看什么叫“杀青”。

绿茶、红茶、黑茶、黄茶,收下来都是一样的绿色鲜茶叶,制法不同,使得最后的成品茶叶不同。绿茶的第一道工序叫杀青,是采取高温措施散发叶内水分,钝化酶的活性,并使鲜叶中的内含物发生一定的化学变化,给下一道工序打好基础。好的杀青能形成这泡绿茶成品的品质特征。鲜叶品质再高,如果杀青做得不好,成品绿茶也往往有青草气和杂味,香气无法很好呈现,也很难做到耐泡。我以前和一位龙井茶的制茶高手聊过,他就挺简单地下结论说,好的杀青在 80% 的程度上决定了一泡龙井的最终品质。

茶叶杀青最古老传统的方式是晒青,即太阳晒。普洱茶至今仍然保留了这种方式,云南的大叶绿茶“滇青”也是晒青而得。龙井茶也要先晒青一阵子,只是到了一定程度就要进行人工干预。

茶叶只用日晒,如果处理不得当,会留有不少苦涩味。斯里兰卡以种植茶叶闻名,英国人当初从广东移植小种茶树去斯里兰卡,并把广东英德的红茶制法配套带了过去,锡兰红茶现在举世闻名,来源于此。我在斯里兰卡旅行时,出于个人爱好,顺便参观了茶区大大小小十几家茶厂,不少茶厂都制有 Silver Tip Tea,他们称为“白茶”,是以茶叶顶尖两片嫩芽晒干制成,他们认为非常名贵。当时我试喝了两家大厂的白茶后就停止花冤枉钱了——青草气和涩味都去不掉,不是糟蹋茶树叶么?当然,究其工艺,也许有点儿类似福建的白牡丹:一芽两叶,晒干或在室内阴干,自然萎凋 48~60 小时,再上焙笼烘干(据《生活月刊》所出《茶之路》载)。锡兰白茶售价很高,两家大厂的工艺都奇差,我就没再试喝。

跟贾宝玉学做茶泡饭

锡兰白茶

在我国,晒青之后发展出了蒸青。大概就是有人偶然以蒸笼蒸了鲜叶杀青后,发现制茶效果更好。写《茶经》的陆羽是唐代人,他说,“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

跟贾宝玉学做茶泡饭

茶圣陆羽

这里提到的杀青方式,就是蒸青。

从我国传去日本的制茶方式,比较接近《茶经》的描述,是蒸青。蒸青制成的绿茶,保留了较多的叶绿素、蛋白质和鲜味物质,泡出来茶汤清绿,颜色漂亮。

比较有趣的是鲜味物质。日本人的绿茶发展到后来,非常讲究贵价绿茶泡出鲜味。他们的玉露茶,市价在人民币几千元一斤(500 克),用低温水泡,自带浓鲜。有人觉得这种鲜是海苔的鲜香,有人觉得是板栗味。为了追求茶叶中更浓郁的鲜(Umami)味,日本茶农在数百年前发展出了在特定时间段遮挡茶树的种植方法,也即“覆下茶园”,一般用以出产名贵的品种。

日本人对绿茶的这种追求,其实是在蒸青的工艺基础上,把这一方向的绿茶推向了(他们认为的)极致。

但是,后来在中国,我们开始炒青了。这种明代开始发展的工艺,给绿茶带来更多复杂的香气和滋味。炒青代替蒸青,散茶取代茶饼,更自由的泡茶法,取代了点茶法(据央视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第三集),绿茶产生了各种明亮、妩媚、浓郁或者优雅的香气,但轻巧雅致的香气不能影响绿茶的耐泡。而在炒制杀青的时候,还可以用手工把茶叶整理成形,使最终的成品茶叶在视觉上呈现一种更美的效果。我们的绿茶复杂温润,香气袭人,单宁结构优雅,耐泡。龙井就是这当中名气很响亮的一种。

日本人现在仍然很爱吃茶泡饭。在居酒屋吃到的茶泡饭可能是这样的:米饭不能煮得太烂,出锅后要放凉一会儿,碗里有海苔片,冲饭的汤是茶汤加上昆布煮的高汤,用以增加鲜味,最后放粒南高梅干,撒一把白芝麻,香喷喷的。

跟贾宝玉学做茶泡饭

而茶泡饭也可以像方便面一样,是日本人家里常备的方便食品。他们的秘诀是永谷园牌茶泡饭调料包。永谷园的创始人被称为“煎茶鼻祖”,于 1738 年在宇治创造出当时的高级散茶“煎茶”的制法:鲜叶蒸青后,在烘炉上一边揉捻一边使其干燥,最终成品讲究墨绿细致,如松针一般美。因为永谷园在日本茶叶史上的地位,所以茶泡饭界一般都认为,好的茶泡饭要用永谷园的煎茶来冲,这样可以体会到周作人所说的“清淡而甘香的风味”。

永谷园的后人巧妙地把“煎茶鼻祖”和国民食物之一茶泡饭联结在一起,直接推出带各种三文鱼松、海苔加茶的调料包。上班族回家煮一锅白米饭,略微放凉,开一袋料理包,用开水一冲,就是一碗简单好吃的茶泡饭了。

最后补一句,我们自己吃茶泡饭是有传统的。贾府里的公子哥儿会把茶泡饭当早饭吃,《浮生六记》里沈复写夫人“其每日饭必用茶泡”。

想吃茶泡饭,还是用我们的绿茶自己做吧。很简单。

跟贾宝玉学做茶泡饭跟贾宝玉学做茶泡饭
跟贾宝玉学做茶泡饭

用一碗宝玉的茶泡饭迎接夏天吧~

跟贾宝玉学做茶泡饭
跟贾宝玉学做茶泡饭

红楼飨宴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年: 2018-6

茄鲞,到底是怎么回事?《红楼梦》中吃的菜,到底是什么味道?看《红楼梦》里的小姐丫鬟们,日常里吃的很少是奢华的大菜,而是油盐炒枸杞芽、芦蒿炒面筋、茶泡饭和时鲜小果盘。一桌子的食物,讲究搭配:糟鹅掌鸭信,要在冬天里吃凉的,但要配上烫好的黄酒;早饭,可能是一碗简单的清茶泡饭,却也要配野鸡腿肉炒的酱菜。所有这些闪闪发光的生活细节特别美好。原来,那个年代里生活奢侈的一群人,并不是天天山珍海味,金碗银筷,只不过是讲究“不时不食”。

能不能真的把这些“红楼”美食复制出来,成为我们精致的家常菜?

能。跟随这本书,那些红楼美食你都可以轻松做出来。

跟贾宝玉学做茶泡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