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明理:男人才是水做的!

贾宝玉在《红楼梦》中说过,这么一段话:

天地间灵淑之气,只钟于女人,男儿们不过是些渣滓浊物而已……

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女人是水做的”,这句话随着“红学”的发展,广为流传。

曾经的我,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之处。

直到高中,学习了《生物必修一》后,才明白“此言差矣”。

第二章第5节(细胞中的无机物)中写道,婴儿含水量约为77%,成年男性体内含水量为 60%~65%,而成年女性体内含水量只是 52%-58%。

由此可见,男人才是水做的!(当然,你要说生物书上是错的,我也无话可说。)

读书明理:男人才是水做的!

至此,引出了本文主题——读书明理。

“理”是道理的理。

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

圣经里有句话——已有的是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我们纵览史书,便可发现虽然人类的“外表”一直在改变,但是“内核”仍旧是一般无二。

所以,前人的智慧,仍适用于后人。

读书明理:男人才是水做的!

口说无凭,例子来证。

在明朝有位叫做张应俞的前辈,编了一本书,叫做《江湖奇闻杜骗新书》。

里面有一个故事:


有个叫江贤的人,以帮人缝鞋为生。到了冬天,攒了约有十多两银子,然后收拾好准备回家。

路上看到地上有个包,捡起看,里面约有二、三两银子,喜不自禁。

这时前面来了一个人,说:“见者有份,不许一个人独吞。可以放在你的箱子中,到前面僻静处拿出来分。你是捡的人,得两份,我得一份。”

江贤同意了,何况银子是放在自己箱中。

走了没有几步,突然又有一个人匆忙赶到,一边哭一边哀告说:“我丢了一个包,里面包了三两银子,是借来交官府用的。客官若是拾到,发发善心还给我,这是积阴德的事情!”

前面来的那个人露出怜悯的神情,说:“是这个缝鞋的老板捡到的,正准备同我平分。既是你这样的穷苦人丢的,我情愿不分啦。你出点酬谢,让他还你吧。”

江贤被这个人说出拾钱之事,只能打开箱子,让丢银子的人自己把原包的银子拿回去。

不过,他拿到了一钱银子的酬谢费,还很开心。

等晚上到了歇脚处,打开包,只看到一包废铜烂铁,银子一毫也无——

他的银子早已被人调包。


到了现代......

读书明理:男人才是水做的!

几百年啦,一模一样的手法,只换了“官方货币”,却还是有那么多人中招。

你说,如果他们看了这本书,还会如此吗?

其实,有些事情,我们不必接触,甚至不会接触,但书里却是早有记载。

我们读了,便会明了。

读书要有态度,才读得准!

是的,读书是要有态度的。

因为,“书”不是死物,而是“活物”

你投它以木桃,它自会报你以琼瑶。反之,若你投它以烂杏,它可能会报你以“王炸”。

言归正传,读书的态度,已经有前辈帮我们整理好了。

读书,共有三种态度。

其一,绝对信从的态度——凡是书上说的话就是天经地义。

其二,批判的态度——用现实生活来检验,凡是对现实生活有益处的,取它,否则就不取。

其三,随随便便的态度——从书上学到些什么用来装点自己,以便同人家谈闲天的时候可以应对,不致受人家讥笑,认为一窍不通。

我同作者,都认可,也使用着第二种方法。

读书明理:男人才是水做的!

因为......

我还是来讲个故事吧。

公元前323年冬天,亚历山大大帝进兵亚细亚,当他到达亚细亚的弗吉尼亚城时,听说城里有个著名的预言:

几百年前,弗吉尼亚的戈迪亚斯王在其牛车上系了一个复杂的绳结,并宣告谁能解开它,谁就会成为亚细亚王。

自此以后,每年都有很多的人来看戈迪亚斯打的结,可总是连绳头都找不到,不知道从何处着手。大多数人只是看看而已,从没有一个人静下心来想方设法解开这个难解之结。

亚历山大对这个预言非常感兴趣,命人带他去看这个神秘之结。

亚历山大仔细的观察这个结,许久,也是连绳头都找不着。

不过,最终他还是解开了绳结。

亚历山大拔出剑来,对准绳结,一剑就把绳结劈成了两半,这个保留了数百年的难解之结,就这样轻易的被解开了。

读书明理:男人才是水做的!

明白了吗?

这里出现了三种人。

第一种人,按照前人经验,想破解绳结,最终把自己“限制住”,一无所获。(对应第一种态度)

第二种人,是看客,他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解开绳结,而只是为了来看看这个绳结,作为谈资。(对应第三种态度)

第三种人,亚历山大。发现这个绳结,没有章法可依。于是,跳出圈外,用剑解开了绳结。(对应第二种态度)

你读书的态度,决定你的收获。

结语

读书以明理,可辨美善真。

然后,_________________ 。(笔给你,你来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