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致癌?不談劑量就是耍無賴

在父母的朋友圈裡,充斥著各種養生健康的鏈接或者某某東西致癌的鏈接,而且很多都是舊聞重炒!因為這些傳言有著一定的科學研究證明,讓不少人深信不疑。至於是否被偷換概念,一般老年人是不會去管的了。

吃蕨菜致癌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蕨菜裡面含了原蕨甘這種物質,起因是因為2017年10月27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公佈的致癌物清單初步整理參考,原蕨苷在3類致癌物(對人類致癌性尚未歸類 )清單中。由此大家瘋傳蕨菜不能吃了,吃蕨菜致癌。但是,我們都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劑量,劑量,多大的劑量才能達到致癌的標準?

食物致癌?不談劑量就是耍無賴

就好像我們常見的臘肉一樣。臘肉在加工和醃製的過程中都放入了大量的鹽。這些鹽會轉化為亞硝酸鹽,亞硝酸鹽是人體的致癌因素。但是有幾個人每年沒吃過臘肉?是不是都致癌了呢?很多時候,我們在討論一個食物中的的有害成分和有益成分的時候,往往都是不談劑量只談毒性,這讓人感覺就是一種無賴,故意偷換概念引起恐慌。食物中含量是多樣性,有益成分有害成分都有,只要沒有達到標準,偶爾吃吃對身體沒有任何影響。

食物致癌?不談劑量就是耍無賴

科學松鼠會成員、食品工程博士雲無心,他表示:“人吃蕨菜不可能吃到急性中毒的地步,而慢性的影響也,是可能增加癌症風險。但風險大小還是要考慮吃的量。”

很顯然,“增加癌症風險”並不完全等於“致癌”,“患癌症風險”的大小直接取決於你攝入了多少“致癌物”。那我們食用多少蕨菜才會對身體產生真實傷害呢?對此,雲無心說:“這種物質沒有足夠的數據來制定“安全劑量”。但從目前的科學證據來看,偶爾吃幾頓嚐嚐鮮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鮮木耳,鮮黃花菜,青西紅柿,鮮蠶豆等等,按照科學研究都是有毒蔬菜,野芥菜、椰菜、捲心菜、西蘭花、小蘿蔔、芥菜、紅薯、西蘭花等都的防癌的食物。但是大家想想,我們從小到大都吃過這些蔬菜吧?防癌了嗎?致癌了嗎?所以劑量是關鍵,毒性無劑量,那就是扯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