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音科隼搭配iFi nano iDSD BL評測:燒友眼中的性價比CP

達音科隼搭配iFi nano iDSD BL評測:燒友眼中的性價比CP

相比於專業國磚來說,智能手機儘管音質輸出上品質不在一個級別,但是其輕薄的外觀設計,加上便攜的交互和在線曲庫功能,讓聽歌這件事變得更加靈活和無拘束,而對於解碼能力弱、推力不足等問題,可以通過搭配便攜解碼耳放實現音頻的升級。今天筆者從上海知音堂體驗到一款iFi nano iDSD BL便攜解碼耳放設備,搭配近期音頻圈內口碑熱度較高的達音科隼,進行一波簡單的試聽體驗,話不多說,一起來看下這款搭配所帶來的期待。

達音科隼搭配iFi nano iDSD BL評測:燒友眼中的性價比CP

在解碼耳放設備中,iFi雖然不是名聲大噪品牌,但是旗下iFi nano iDSD BL在圈內還是獲得了不少好的口碑,其通吃兼容筆記本、安卓、IOS等系統設備,支持DXD、DSD格式(PCM32/384kHz和DSD256),甚至通過日本Hi-Res小金標認證,而千元級價位段讓這款解碼耳放一體機擁有幾乎全能的好口碑。

達音科隼搭配iFi nano iDSD BL評測:燒友眼中的性價比CP

達音科隼搭配iFi nano iDSD BL評測:燒友眼中的性價比CP

從外觀尺寸來看,iFi nano iDSD BL還是比較小巧的,96x64x25.5mm三圍僅有139g重量,拿捏在手上,除了不算輕薄以外,整體還算輕盈,機身正面印有一枚iFi品牌LOGO,兩側切面設計對於手掌握持來說更為友好,機身背面則印有密密麻麻的詳細參數介紹。

達音科隼搭配iFi nano iDSD BL評測:燒友眼中的性價比CP

iFi nano iDSD BL在機身頂部分別搭載了2個3.5mm耳機輸出接口,同時在耳機輸出線路上採用了平衡方式佈線,有效降低了系統噪音和失真,兼容了平衡口耳機需求,同時左側一枚為iEMatch高靈敏耳機接口,內置的iEMatch電路能夠確保即使是極為敏感耳機的整個音量範圍都聽不到“嘶嘶聲”。中間則為一枚LED指示燈,右側為一枚集成旋鈕,集合了電源開關和音量調節功能,旋鈕手感上還是非常細膩的,阻尼適中,相比數字音量來說,無論是精度還是失真度上都要更高一些。

達音科隼搭配iFi nano iDSD BL評測:燒友眼中的性價比CP

機身底部,iFi nano iDSD BL則搭載了3.5mm輸出接口,可以用於音箱等設備,中間則為一枚FILTER撥杆,可以切換數字濾波模式,左邊是MEASURE,後邊是LISTEN,官方表示“nano iDSD Black Label能在‘Listen’(最小相位Bezier濾波–建議聆聽時選擇此檔)和‘Measure’(線性相位瞬時校準濾波–建議測量時選擇此檔)之間選擇。”最右側則是一枚USB插口。

達音科隼搭配iFi nano iDSD BL評測:燒友眼中的性價比CP

達音科隼搭配iFi nano iDSD BL評測:燒友眼中的性價比CP

初次上手操作來說,iFi nano iDSD BL還是比較簡單的,如果不是超靈敏耳塞,可以直接使用Direct口,反之則使用iEMatch接口,正常手機直推情況下會顯示綠燈,不同狀態下會顯示不同顏色指示燈,具體可以參考說明書,而右側旋鈕則承載了電源開關和音量增減功能,日常單手操控來說相對還是比較容易的,即使是盲操情況下也很容易。

達音科隼搭配iFi nano iDSD BL評測:燒友眼中的性價比CP

對於智能手機直推來說,即使搭載專業音頻DAC芯片,也往往由於供電問題導致解析、推力都存在種種問題,iFi nano iDSD BL能夠很好的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高達285mW/32R-Direct的輸出功率,相當與iPhone6的10倍(27mW),比上一代nano iDSD提升了4倍功率,可以說是幾乎通吃了市面上主流耳塞。

達音科隼搭配iFi nano iDSD BL評測:燒友眼中的性價比CP

達音科隼搭配iFi nano iDSD BL評測:燒友眼中的性價比CP

高清解析力方面,iFi nano iDSD BL 採用BB芯片組,可原生解碼DSD文件,支持PCM32/384kHz和DSD256,這也是這款便攜解碼耳放一體機的亮點之一,滿足了高端燒友的需求。

達音科隼搭配iFi nano iDSD BL評測:燒友眼中的性價比CP

達音科隼搭配iFi nano iDSD BL評測:燒友眼中的性價比CP

iFi nano iDSD BL在續航能力方面表現的比較中肯,儘管官方並沒有具體透露內置電池容量,但是從實際體驗過程中,大概可以滿足8~10小時的續航表現。

達音科隼搭配iFi nano iDSD BL評測:燒友眼中的性價比CP

達音科隼搭配iFi nano iDSD BL評測:燒友眼中的性價比CP

達音科隼搭配iFi nano iDSD BL評測:燒友眼中的性價比CP

達音科隼搭配iFi nano iDSD BL評測:燒友眼中的性價比CP

之所以這次選擇達音科隼來搭配iFi nano iDSD BL試聽體驗,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兩者在聲音素質方面比較相搭,隼是近期達音科千元級比較熱門的一款塞子,採用了液態金屬外殼,碳納米管振膜單元,6N的單晶銅鍍銀線,同時也採用了MMCX的可拆卸設計,單從外觀顏值來說,隼還是比較低調的。

達音科隼搭配iFi nano iDSD BL評測:燒友眼中的性價比CP

液態金屬最大的優點在於能夠有效抑制諧波共振,從而可以提升聲音的凝聚力,而液態金屬的無晶體結構設計,其強度又明顯高於不鏽鋼等材質,具有耐磨、抗壓等優秀表現。

達音科隼搭配iFi nano iDSD BL評測:燒友眼中的性價比CP

達音科隼搭配iFi nano iDSD BL評測:燒友眼中的性價比CP

相比iPhone直推來說,搭配iFi nano iDSD BL後,隼在聽感上最明顯的提升在於聲場和解析密度,筆者平時喜歡聽一些搖滾和人聲曲風歌曲,以往iPhone直推由於推力弱的問題,即使搭配好一些的耳機,也往往出現三頻亮點不足的問題,而這次隼在iFi nano iDSD BL充分推開的情況下,音量旋鈕大致在25%左右,就能獲得不錯的聽感,聲場較為開闊,人聲部分也不是貼耳類型,保持了一定的空間距離感,同時人聲還原度則顯得非常自然,而在高頻音色部分,隼也表現出不亞於2000元級別的素質,整體高頻細節保留豐富,高頻延展性上同樣可圈可點,女聲高頻音色通透但不刺耳。

達音科隼搭配iFi nano iDSD BL評測:燒友眼中的性價比CP

達音科隼搭配iFi nano iDSD BL評測:燒友眼中的性價比CP

嘗試切換一些搖滾、電音曲風歌曲時,略微上調iFi nano iDSD BL音量,隼在低頻量感上相較於其他塞子來說,還算比較偏薄的,整體下潛力度可以說是中規中矩,但是優勢在於保留了很好的彈性和反饋,動態表現出現,樂器部分鼓點清脆、靈動,低頻沒有拖沓感,而隼在貝斯詮釋上反而有一分特別的味道,沒有渾厚沉重的沉悶感,相反有一種類似於電吉他的律動感,個人聽感上,隼搭配iFi nano iDSD BL反而營造了一種輕快、自然的氛圍感;而當試聽一些偏向於人聲的民謠曲,隼的人聲距離感具有了別樣的味道,齒音清晰、厚度適中,人聲情感度詮釋的比較充分,這套搭配的還有一個優點就是聲音的乾淨度,符合個人對於民謠淳樸情感的理解。

達音科隼搭配iFi nano iDSD BL評測:燒友眼中的性價比CP

體驗總結:

對於預算在3000元價位段的燒友來說,達音科隼和iFi nano iDSD BL的搭配確實在性價比上頗佔上風,相比千元以內塞子+兩千元以內播放器組合來說,既保留了足夠的解析和推力,同時也能兼顧到塞子的不錯潛力,無論是播放器還是塞子都不出現明顯短板效應,同時iFi nano iDSD BL在兼容性上也可以說是滿足了各種場景需求,除了筆記本、臺式機等設備以外,還兼容安卓和IOS主流智能手機,海量曲庫在線暢聽,同時達音科隼又是一隻相對比較雜食的塞子,除了大編制較為吃力以外,無論是流行、人聲、絃樂,還是搖滾、民謠等歌曲,都能表現出較為不錯的素質,個人還是比較喜歡這套組合,整體音色相對比較溫潤、耐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