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常識|彝族火把節

彝族最有名的傳統節日要屬火把節了,每年的農曆六月二十四或者是二十五舉行,節日流行於雲南、貴州、四川等彝族地區。


2006年5月20日,該節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民族常識|彝族火把節

彝族火把節的活動形式多種多樣,有美食,有美酒,有美人,節目活動有鬥牛、鬥羊、鬥雞、賽馬、摔跤、歌聲表演、選美等,是彝族人民嚮往的節日,在載歌載舞中享受美好時光,彝族的火把節被賦予了新的民俗功能。

民族常識|彝族火把節

彝族火把節要舉行三天三夜,第一天為迎火,堪比新年之前的準備狀態,這一天彝族外出打工、上班的人必須要回來過節日吃團圓飯,村村寨寨宰羊殺豬,以酒肉迎接火神,祭祖,婦女做麵食。夜晚來臨時,村寨的人們會在老人指定的地點搭建祭臺,以傳統的方式點燃聖火,誦經祭火,然後家家戶戶的老人紮成火把,讓兒孫們接過老人的火把,照亮屋裡的每個角落、田野、漫山遍野的走過,最後聚集在一起唱歌跳舞。

第二天為頌火是火把節的高潮,天一亮人們就會聚集在聖火臺下,開始各種各樣的活動,賽馬、跳舞、唱歌。我認為這一天最激動人心的時刻是選美,在常者眼裡選美只不過就是長得漂亮就是誰最美,在彝族這裡,村裡的老者為評委,他們最看重的不是相貌而是品德,女子誰善良賢淑、美麗大方,男子誰勇敢孝順誰就是靚女靚男,這一傳統就會為彝族帶來樸實的民風,爭做孝順的人。晚上大家圍著篝火盡情的歌舞。

民族常識|彝族火把節

第三天是送火是整個節日的尾聲,晚上大家祭拜過火神吃完晚飯,手持火把祈禱火神,祈禱子孫幸福安康,祈禱村村豐收。

彝族火把節不單單是一個節日,也是民族風俗、風土文化、美食美景的一種傳播,寓意彝族人民將秉持淳樸的風土民情,熱愛大自然與大自然和諧相處,村村人民眾人團結一心。彝族人民在歡聲笑語中體驗著民族氣息,也是人民精神的寄託。

民族常識|彝族火把節

彝族火把節的流傳不僅給當地村民帶來歡樂,也是我國重要的旅遊文化景點,遊客不顧路途遙遠,都會在彝族地區體驗風土人情。這樣讓更多的人瞭解彝族的文化,也讓外國友人更加了解中國文化,併為中國博大精深、淵源流長的文化所感染。

民族常識|彝族火把節


56個民族非遺傳承保護推廣中心位於天津市津南區葛沽鎮,由天津榮程集團投資建設,其採用全景式輸出中華民族非遺文化生活化、場景化的生活方式,它的建成,吹響了榮程文化戰略轉型的號角,以“生命、生活、生態”為發展核心,承載著挖掘、傳承、記錄、弘揚的使命,形成全行業與榮程集團共和、共生、共享、共贏、共榮的高度認知共識和文化行業高地。

民族常識|彝族火把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