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節到了,這個被彝族人看作小年的節日你瞭解多少?

農曆六月二十四——火把節,是我國西南地區一個古老而影響深遠的民族節日。目前慶祝火把節的民族有彝、白、納西、傈僳、哈尼、拉祜等族,在雲南,人口占到少數民族總人口的2/3。近年來,雲南很多漢族也會在這一天慶祝火把節,流傳地域極為廣泛。

火把節到了,這個被彝族人看作小年的節日你瞭解多少?

火把節不僅有著豐富多彩的活動內容,而且包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 

 一、 祭天、祭祖

火把節到了,這個被彝族人看作小年的節日你瞭解多少?

祭天、祭祖是火把節中的一項重要內容,而且代代相傳沿襲至今。在西南民族節日文化中,天地祖宗本為一體,至為神聖,因而在本質上,祭天即是祭祖。各民族的神話幾乎都一致說到本民族是天神的後裔,或天神創造了世界和人類。因而,在火把節中,人們也往往要通過祭天儀式祈求祖先神靈的保佑,以祖先遺訓、古規教育族人,凝聚民心,增強民族意識。

火把節到了,這個被彝族人看作小年的節日你瞭解多少?

火把節中的祭天實際上是通過祭“火”來實現的。人們認為,火把能把他們的願望、要求及其他信息傳遞上天,從而連接天與地、天與人。因而他們通過手舉火把、照田歌舞的形式取悅神,表示對天神的尊崇並祈求神靈的庇護和保佑。

火把節到了,這個被彝族人看作小年的節日你瞭解多少?

當然,在現代的節日活動中,祭祀儀式已明顯淡化了。從表象看來,各種節日均由娛神日漸傾向於娛人,火把節也不例外。但尋根究底,終抹煞不了娛神祭天的痕跡。而且這種祭天意識也一直根深蒂固地保留在各民族的民族共同心理素質之中。

二、 照田驅蟲

火把節到了,這個被彝族人看作小年的節日你瞭解多少?

毫無疑問,在火把節中,“火”是一箇中心主題,也是火把節最為重要的特徵。在節日中,人們的絕大部分活動也都是圍繞“火”進行的。如:各村各寨豎立起一個大火把,燃起篝火,人們舉著小火把挨家挨戶地照屋、照田、跨火、灑松脂,等等。

各少數民族中都流傳著很多關於火把節起源的神話和傳說,其中彝族火把節的神話較好地解釋了火把照田的由來和動機:舉火把乃是為燒死天蟲(蝗螟),保護莊稼。而在有關火把節的各種志書上,也多有“燒天蟲”、“焚蟲”以及“耀苗”、“照苗”等記載。事實上,火把節“燒天蟲”是有其存在的真實背景的,而不僅僅停留在“傳說”階段。從臺灣學者陳正祥繪成的中國蝗蟲廟分佈圖中,我們可以看到,雲南蝗蟲廟的分佈正好與火把節發生的地區和主要流行地帶相吻合。這一事實不能不令人相信,照田驅蟲在西南民族歷史上是確有其實的。

三、 照歲祈年

火把節到了,這個被彝族人看作小年的節日你瞭解多少?

照歲祈年也許可以算是火把節的終結。火把節所要達到的最終目的即是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人畜康泰。這也是歡度火把節的少數民族人民的美好願望。在雲南的一些地區,火把節結束的時候人們往往嘴中唸叨一些吉祥話,祈求今年大豐收。

彝、白等族的火把節,時間同為農曆六月二十四日左右,這絕不是隨意選擇的。據考證,火把節原為彝族、白族淵源古遠的小年,而滇中彝族的一個支系撒梅人,更是至今還認為火把節是過小年。這並非無稽之談。根據彝族的十月太陽曆,一年有大小年之分,歲首為大年,歲中為小年。農曆六月火把節期間,剛好為一年的中界,即為小年。這樣,追溯上去,火把節最原初的節日觀念,其實就是彝族遠古先民宗教信仰和社會生活的“祭天祈年、火把照歲”。闡明瞭這些,照歲祈年也就不難理解了。

火把節到了,這個被彝族人看作小年的節日你瞭解多少?

此外,還有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是:火把節期間,有些村寨要豎立高三、四丈的大火把,按照當年的月份,平年扎12臺,潤年扎13臺。那麼,這些大火把實際上就成了一年時間的象徵符號。用火照亮一年的時間,帶來一年的光明與幸福,祈求一年的風調雨順、萬象通達。這正是“火把照歲”的寓意所在。在這一天的晚上,有些地方的人會圍著篝火吃牛羊肉,久而久之,吃牛羊肉也成了這一天必不可少的風俗之一。

火把節到了,這個被彝族人看作小年的節日你瞭解多少?

火把節是一個兼有祭天、祭祖、農事祭祀等內容的綜合性節日。節日的主題是“火”,火能傳遞人們的願望、要求,火能驅逐蝗蟲、保護莊稼,火能帶來風調雨順、人畜安康……所以,火是連接人與天的紐帶,也是值得人們尊崇的“神”--火神。由此,我們可以明瞭,火把節並不僅僅是表面層次的火把、歌舞、鬥牛、照田等,它向人們透視著豐富的深層次文化內涵:祭天、祭祖、燒天蟲、照歲祈年--當然,或許還有更為深層次的東西,比如,潛在的對“火神”的崇敬。

火把節到了,這個被彝族人看作小年的節日你瞭解多少?

好了,以上就是火把節的一些文化習俗了,各位想必都有了解了,如果有感興趣的不妨跟著小編一起慶祝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