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常识|彝族火把节

彝族最有名的传统节日要属火把节了,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或者是二十五举行,节日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


2006年5月20日,该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民族常识|彝族火把节

彝族火把节的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有美食,有美酒,有美人,节目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声表演、选美等,是彝族人民向往的节日,在载歌载舞中享受美好时光,彝族的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

民族常识|彝族火把节

彝族火把节要举行三天三夜,第一天为迎火,堪比新年之前的准备状态,这一天彝族外出打工、上班的人必须要回来过节日吃团圆饭,村村寨寨宰羊杀猪,以酒肉迎接火神,祭祖,妇女做面食。夜晚来临时,村寨的人们会在老人指定的地点搭建祭台,以传统的方式点燃圣火,诵经祭火,然后家家户户的老人扎成火把,让儿孙们接过老人的火把,照亮屋里的每个角落、田野、漫山遍野的走过,最后聚集在一起唱歌跳舞。

第二天为颂火是火把节的高潮,天一亮人们就会聚集在圣火台下,开始各种各样的活动,赛马、跳舞、唱歌。我认为这一天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是选美,在常者眼里选美只不过就是长得漂亮就是谁最美,在彝族这里,村里的老者为评委,他们最看重的不是相貌而是品德,女子谁善良贤淑、美丽大方,男子谁勇敢孝顺谁就是靓女靓男,这一传统就会为彝族带来朴实的民风,争做孝顺的人。晚上大家围着篝火尽情的歌舞。

民族常识|彝族火把节

第三天是送火是整个节日的尾声,晚上大家祭拜过火神吃完晚饭,手持火把祈祷火神,祈祷子孙幸福安康,祈祷村村丰收。

彝族火把节不单单是一个节日,也是民族风俗、风土文化、美食美景的一种传播,寓意彝族人民将秉持淳朴的风土民情,热爱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村村人民众人团结一心。彝族人民在欢声笑语中体验着民族气息,也是人民精神的寄托。

民族常识|彝族火把节

彝族火把节的流传不仅给当地村民带来欢乐,也是我国重要的旅游文化景点,游客不顾路途遥远,都会在彝族地区体验风土人情。这样让更多的人了解彝族的文化,也让外国友人更加了解中国文化,并为中国博大精深、渊源流长的文化所感染。

民族常识|彝族火把节


56个民族非遗传承保护推广中心位于天津市津南区葛沽镇,由天津荣程集团投资建设,其采用全景式输出中华民族非遗文化生活化、场景化的生活方式,它的建成,吹响了荣程文化战略转型的号角,以“生命、生活、生态”为发展核心,承载着挖掘、传承、记录、弘扬的使命,形成全行业与荣程集团共和、共生、共享、共赢、共荣的高度认知共识和文化行业高地。

民族常识|彝族火把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