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裝恩愛和睦,真能瞞得了孩子嗎?

我們家學寶平臺收到薇薇媽媽的留言:

“昨晚為了春節回誰家過年,我跟她爸在房間吵了一架,可能動靜太大,驚醒了在隔壁睡覺的孩子。孩子過來敲門,我們夫妻倆立刻恢復音容笑貌,假裝什麼事都沒發生。我發現自從孩子出生後我們就經常假裝恩愛和睦,好心累。要不要繼續裝下去?”

假裝恩愛,不止是心累

其實,在孩子面前,或在外人面前,假裝夫妻恩愛,並不是一件很新鮮的事,從某種程度而言,它似乎已經成為了夫妻間達成的無聲默契和必備技能。

假裝恩愛和睦,真能瞞得了孩子嗎?

記得在最近的一個綜藝節目裡,Jasper的爸爸和媽媽之間出現了意見分歧,於是陷入了冷戰之中,互相不想搭理對方。此時,Jasper來電,真是神奇,Jasper的爸爸、媽媽,突然間就戲精上身,像剛才什麼衝突都沒發生過一樣,都笑著和Jasper說笑打招呼,給Jasper的感覺就是爸爸媽媽之間很恩愛、很和睦。哈哈,他們的演技這麼嫻熟,看來平時沒少練。

其實,家長在孩子面前假裝恩愛和睦,對孩子危害不小:

假裝恩愛和睦,真能瞞得了孩子嗎?

01忽略孩子的感受能力

美國《紐約時報》曾經刊登過美國耶魯大學

心理學家保羅·布盧姆做的一個實驗:

讓6個月到10個月大的嬰兒觀看木偶表演。在表演中,一個多彩木偶正在登山,A木偶從旁協助,B木偶則伺機把登山的木偶推下山去。看過幾次後,研究人員把“樂於助人”A木偶和“搞破壞”的B木偶放在嬰兒面前,結果發現,嬰兒更偏向於喜歡看那個“樂於助人”的木偶。

看到這個結果,家長是不是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呢?其實,孩子對外界的體驗和感知能力,遠遠超乎我們大人的想象。

假裝恩愛和睦,真能瞞得了孩子嗎?

02錯失訓練處理負面情緒的機會

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丹尼爾·戈爾曼在《情商》一書中提出:“童年是‘情緒腦’發育的關鍵期。”此時,最適合孩子練習處理情緒技巧,當然也包括了對負面情緒的處理技巧。

所以,爸爸媽媽沒有必要過度刻意地讓孩子迴避負性情緒,反而應該如實地告訴孩子,爸爸媽媽之間有意見衝突的真相。並藉此機會,來引導孩子如何應對生活中會出現的種種不如意所帶來的負面情緒。

提醒一句,如果最終父母能當著孩子的面和解最好;萬一不能和解,也記得要對孩子說:“這是爸爸媽媽的問題,不是你的錯。爸爸媽媽對你的愛不會停止。

假裝恩愛和睦,真能瞞得了孩子嗎?

03為孩子將來婚姻觀樹立“錯覺”

爸爸媽媽的表裡不一,會讓孩子將來自己組建新家庭時,產生種種錯覺。

他們會誤以為,婚姻就是這樣的,可以心口不一,即使在婚姻中很痛苦,有很多負面的情緒,但是在孩子面前,也要壓抑自我,假裝很開心。

一個年輕的媽媽,在孩子出生後,丈夫經常編些老掉牙的藉口夜不歸宿,她擔心孩子在父母不和的家庭環境中成長會不好,於是隱忍壓抑,不曾拆穿丈夫的把戲。她回憶說:“從我記事起,爸爸媽媽就沒紅過臉,但他們的這種‘相敬如賓’,是裝出來的。”

對一個人而言,最悲哀的事是不能做他自己。

這種虛假的愛,如果沒有被覺察和意識到,會以代際的方式傳遞下去,最終收穫的,不會是真正幸福的家庭關係,而圍繞孩子成長的也必定是重重錯覺。

所以,薇薇的媽媽,你可以好好地跟孩子爸爸溝通,下一次衝突時,你們需要換一種無論是對孩子、還是對夫妻關係來說更好的方式來應對。可以直接告訴孩子,“

爸爸媽媽剛才因為一些事情意見不合在爭執,我們剛才都很生氣,所以現在需要先冷靜一下……”這樣說的目的不僅表達了對孩子的真誠,也是藉此機會對孩子如何管理情緒進行了引導。

假裝恩愛和睦,真能瞞得了孩子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