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喜欢发微信语音的人损失了什么

那些喜欢发微信语音的人损失了什么

人们习惯于通过说话,通过声音的起伏,来传递喜怒哀乐的情绪。但,如果换成用文字去表达,这就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的事情了。

写文章其实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也是一个很好对人进行判断和分类的手段。

会写文章的人往往会有几个优势,逻辑思维清晰,语言表达能力强,自我积淀意识强,自我要求比较高。

那些喜欢发微信语音的人损失了什么

第一为什么说逻辑思维能力强,语言表达能力强呢。

写文章往往是把脑袋中的浆糊状的思维,通过搭建组织书面语言,成线性思维的方式表达出来。

刚开始写得时候可能写得很别扭,废话很多、词不达意、语句不畅,那是自己不知道如何用最简洁最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想说得东西。

因为人们习惯通过说话,通过声音的起伏,从而传递喜怒哀乐的情绪,但是如何通过文字表达,那就不是每个人能够做到的事情了。

那些喜欢发微信语音的人损失了什么

之所以做不到是因为转化的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大脑会发出信号拒绝这么做,其实我们大脑很懒的。

就好比最简单的微信聊天,有很多人喜欢发语音。说实话,这是件让人受不了的事情。

因为别人听你发的语音很浪费时间,而且人在说话的时候,会很自然的夹杂许多杂音(毫不相干的事情)。

这样的口语会导致说出很多不受自己思维过滤的废话,往往对方无法轻易捕捉到你想要表达的重点。

还必须得听你把话讲完,浪费时间又痛苦。所以,微信提供了语音转文字的服务,这成了很多人的救星。

那些喜欢发微信语音的人损失了什么

第二为何说自我积淀意识强,自我要求高。

写作是一种持续输出模式。就像奶牛吃下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你写得东西是你生活经历的提炼。

所以写作就必然要求我们更多的去观察生活,更多的去读优秀的文字,更多的去经历感受生活的美好。

这些原材料成为了我们写作的素材。

那些喜欢发微信语音的人损失了什么

然而这些只是第一步,就像出去玩了一大圈,我们回来后还得坐得下来沉得下心写游记。

可能一次两次做到还可以。但是你期望它成为一种习惯,那就必须得反过来克制自己的惰性了。

我们并不是每次坐下来开始写得时候都能很顺畅的、一气呵成的。好些时候会是写写停停,写得久了总会有各种声音让我们动不了笔,有种想放弃的念头。

可能是觉得自己的题材不好,可能是缺乏数据支撑,可能是文章受众不广,可能是天气太冷不想起床,可能是今天白天有点累……

总会有那么几个原因劝我们放弃。总会有那么几个突发事件,打断我们的计划。

即便发生了这些事情,在处理完之后我们还是能够回到电脑前,把文章给写出来,那就是自我要求的体现。

那些喜欢发微信语音的人损失了什么

就像我,前一天晚上十点就睡着了。第二天早上五点醒来,太冷,不想起床,赖在床上也把这周的文章给写了。

其实,打断我写得理由有很多。但是,写得久了,慢慢支持我写得理由也多了起来。

这是我几年前刚开始的时候所没有想到的。

对于写作来说,偶尔靠的是灵感迸发,持续靠的是自我习惯养成。

我们大多数人努力程度之低,根本都没有达到去比拼天赋的程度。

往往是一件事情你持续去做一年已经打败了百分之80的人,你继续再做两年做到第三年就已经打败了百分之95的人。

剩下来的人,会被旁人神话,但只不过是他比旁人在各个节点多了一份坚持罢了。

而,“坚持”是为数不多你可以通过自己锻炼给自己以后的生活建立起来的天赋。

说到如何开始习得这样的天赋,那就从减少使用语音,多发文字和长文字朋友圈状态开始吧。

往期回顾:为什么有些人的朋友不多 却活得那么快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