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治:全力打造山清水秀生態之城

長治:全力打造山清水秀生態之城

  隆冬時節,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照射下來,長治便鋪開了她的美麗畫卷:碧波盪漾的江河,清奇俊秀的山巒,碧空如洗的天空,大氣疏朗的城市。“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山清水秀相輝映,碧水藍天競潞州,山美水美的和諧交融讓無數人流連忘返。

長治:全力打造山清水秀生態之城

  生態長治,一道烙印在美麗中國版圖上的風景。“林滿太行、生態上黨、美麗長治”的城市風貌,難以用言語和鏡頭來表達。作為美麗鄉村建設的發源地、生態文明的先行地,綠水青山一直是長治發展的底色。近年來,長治市堅定不移地加強生態文明建設,著力構築綠色增長模式,加快城鄉生態化進程,努力建設山清水秀、天藍地綠的美麗家園,打響“冬有三亞、夏有上黨、清涼之都、避暑勝地”之品牌。

綠色發展 打造生態文明新標杆

長治:全力打造山清水秀生態之城

三河一渠

  儘管已是寒冬,但長治國家溼地公園裡卻盡情展示著春日的勃勃生機:一覽成片的黃色蘆葦蕩、聳立的樹木、幽深的河水、漂浮在水上的大片或綠或紅的浮萍都給冬日的溼地公園點綴了不少色彩。“太美了!沒想到冬天也別有風光。”正在溼地公園散步的李女士向記者講述著她置身溼地公園的感受。

  這只是長治全力保護溼地環境,推進生態園林,開展生態環境整治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長治市委、市政府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打造生態安全屏障,加強了以太行山綠化、退耕還林為重點的林業生態建設,強化森林資源管護,狠抓了濁漳河南源河流生態修復工程,治理水土流失和採煤沉陷區治理,全力保護上黨盆地、長治溼地,全市生態環境得到了有效改善。

  長治市委、市政府還秉承“以人為本,綠色惠民”的生態園林建設理念,全面實施公園綠地、景觀美化、生產綠地建設,實現了城市園林綠地品質與數量的全面提升。目前,城區已構建起北關橋遊園、濱河遊園、紫金廣場、延安橋遊園、紫東三角地遊園、長興遊園、博物館遊園、液壓遊園、八一廣場等9個遊園的城市綠化框架,城市綠地系統進一步完善。

  生態長治,作為一種理想的城市模式,讓人民盡情品嚐生態生活的鮮美。

長治:全力打造山清水秀生態之城

雲捲雲舒六府塔

五道五治 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長治:全力打造山清水秀生態之城

新聞大樓

  走進襄垣縣虒亭鎮溫家莊村,一股清新氣息撲面而來。小廣場、小茶社、小遊園、小書屋……這裡儼然一處世外桃源,村莊道路暢通,新顏如畫。

  說起村裡的變化,村民武華波迫不及待地告訴記者:“現在俺村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道路寬了,多年的垃圾被清理了,環境變好了,好多壞習慣也改變了,現在我們村人人都是環境監督員。”

  2016年12月1日,長治市將“五道五治”行動與中央提出的建設美麗中國和山西省委提出的重塑山西美好形象相結合,拉開了全市城鄉環境集中整治的帷幕。國道、省道、縣道、鄉道、村道,治違、治亂、治汙、治路、治理,把中央和山西省委、省政府建設美麗宜居鄉村的要求落到實處,進行源頭治理、系統治理、綜合治理,“治好、治美、治順、治徹底”,唱響了“人說山西好環境”的長治旋律。

  治違、治亂、治汙、治路、治理無疑是難啃的硬骨頭,長治市打響了一場場生態“亮劍”之戰。

  放了數千年的煙花爆竹被成功禁放,沿用多年的高汙染高耗能煤炭被全面禁燒,169家露天燒烤飲食攤點全部實現“三進”,148家廢品收購站點全部退出城區,石材加工、畜禽養殖、屠宰業不日將全部退城,在全市縣城建成區全面淘汰10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茶爐大灶、經營性小鍋爐,治汙、治亂治出好景觀,可謂是街街有精品、巷巷有亮點。

  截至2017年12月中旬,在治違方面,長治市共排查違章建築3.46萬處、872.53萬平方米,已拆除3.43萬處、836.78萬平方米,騰退土地2.435萬畝。既有效整合了土地資源、為未來發展贏得空間,又實現了源頭治理、體現了社會公平正義。在治亂方面,清理生活建築垃圾63.66萬堆,整治佔道經營3.36萬處、亂停亂放車輛2.47萬處。在治汙方面,清理無序廣告16.86萬處,遷移規範牲畜散養點3928處,清理秸稈43.50萬畝,規範建築工地912處,治理裸地418.61萬平方米。

  如今,“路順百業興、山水畫中行”,一個政事通達、人心和順、產業俱興的“美麗長治”漸行漸近。

城市擴容 提升經濟發展後勁

長治:全力打造山清水秀生態之城

城市風光

  “綠化多了、道路寬敞了、街道乾淨了、功能全了,整個城市比以前漂亮多了。”這是記者在長治市中心城區走訪時聽到的市民給予長治市變化發展的共同評價。這些樸實又充滿幸福感的話語折射出長治市城市建設的鉅變,一個美麗宜居的新長治正呼之欲出。

  近年來,長治市積極推進上黨城鎮群建設,拉大城市框架,為新型城鎮化建設奠定堅實基礎。長治市委、市政府構建“一核雙圈”城鎮框架體系總體佈局,積極推進長安快速連接線、襄垣快速連接線建設,形成了以中心城區為核心、6條城市快速連接線為紐帶、11個大縣城為節點、53個大集鎮為支撐、240箇中心村為基點的城鄉一體化發展新格局。長治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由2011年的43.43%提高到了51.53%,經濟社會發展進入城市社會新階段。

  俗話說:“路通財通”。長治市一方面加快建設城市主幹道,拉大城市框架,對130條背街小巷進行改造,總里程67公里、面積50.1萬平方米,進一步改善了群眾出行環境。另一方面,持續加快市域路網建設,新建改造市政道路39條、市政橋樑11座、鐵路立交橋3座、人行過街天橋14座、交通環島4個,累計完成徵遷120萬平方米,新增市政道路里程25公里,“三環八縱十二橫”路網基本成型。

  在積極拉大城市框架的同時,長治市也在不斷加強城市道路、市政管網、垃圾汙水處理設施等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市功能,補齊城市發展短板。

共建共享 譜寫幸福民生新篇章

長治:全力打造山清水秀生態之城

八一廣場

長治:全力打造山清水秀生態之城

馬路

  讓老百姓有滿滿的幸福感與獲得感,是長治全力推進美麗宜居城市,打造宜居宜業、甜蜜溫馨幸福家園的重要篇章。近年來,長治市通過構建現代教育體系、健康服務體系、社會保障體系、社會治理體系等,著力譜寫幸福民生的新篇章。

  住房保障,是政府的重要惠民工程。長治市率先推出“貨幣化”和“實物”相結合的保障形式,多渠道解決住房困難問題中的突出矛盾。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公共租賃住房、經濟適用住房、城中村改造為主要構成的住房保障體系。截至2017年11月底,長治市棚戶區住房改造已開工12118套,其中城市棚戶區2198套,城中村改造9920套,開工率為106.3%;其中貨幣化安置7073套,貨幣化安置率為58.4%;基本建成9188套,建成率為114.9%;完成投資40.89億元,投資完成率為136.3%,較大程度緩解了城鎮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問題,為美麗宜居的長治建設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生活在長治,幸福指數的提升涉及到方方面面:保障教育建設在進一步健全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的基礎上,綜合上級安排和實際情況,積極籌措資金,重點支持實施義務教育“全面改薄”,提高教育質量;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標準,由原來的每人每年42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450元,受惠城鄉居民達247萬人;持續加大涉農資金統籌整合力度,全力支持推進脫貧攻堅,確保財政扶貧資金投入只增不減,資金分配精準高效;深化醫療體制改革,市級醫院、縣級醫院、鄉鎮衛生院、村級服務站建設正穩步推進,提高公共衛生基礎設施配套水平;加快就業體系保障,聚企業、政府、社會之力,形成就業技能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和創業培訓相結合的多層次“大培訓”格局……各項民生工程正穩步推進。

  站在新時代的起點上,長治市將開啟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徵程,加速“產業綠美、環境優美、社會和美、生活甜美、黨建清美”新格局的形成,打造長治亮麗名片。

  長治,滿城盡帶山水情懷,各地盡顯美景姿態。一幢幢高樓大廈拔地而起,一條條道路寬闊通暢,一座座橋樑凌空飛架,一盞盞路燈點亮街道,“三環八縱十二橫”路網骨架展露真容,“三河一渠”蜿蜒穿城而過,綠地碧草茵茵,公園奼紫嫣紅……今天的長治,城市日新月異,百姓安居樂業。這裡,是一座會呼吸的生態之城,是一座宜居宜遊的魅力之城,人們在這裡伴著生命的律動一同呼吸,在心中描摹出這些年長治的蝶變。

  生態長治,任重道遠,未有窮期。

  (圖片由長治市新聞中心提供)

   程培青 郭宏 牛彩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