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島無人車通過結題驗收

科學島無人車通過結題驗收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無人機、無人車等各種"黑科技"離我們的生活越來越近。而坐落於科學島上的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就有無人駕駛車輛這項“黑科技”。近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應用技術所推出的“智能先鋒”無人車順利通過驗收,並被評為優秀。按照紅綠燈遵守交通規則安全通過路口1667次,成功率達到了99.9%。

累計完成4萬餘公里自主駕駛測試

這款由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應用技術所智能車輛技術中心研製的“智能先鋒”無人車自2008年開始研發,該項目經過科學家們10年技術攻關和超過5萬公里的反覆實驗和測試,目前具備多種環境下的長距離行駛能力,綜合性能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可以辨別信號燈,識別行人,無人駕駛基本做到了紅燈停綠燈行。此前,中科院無人車已在合肥、廣州、西安、包頭等多個城市進行實驗和測試,完成了累計40000公里以上自主行駛。

高架、隧道等各類工況行駛自如

據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應用所智能車輛中心副主任祝輝介紹,這臺無人車在一個多月的時間裡累計測試86次。測試地點包括合肥市高新區及周邊道路,總測試里程1228公里,駕駛測試在國家自然基金委組織的第三方監控下完成。測試工況包括城區道路、快速道路、高橋道路、省道、高速等各類道路環境;主幹道、支路、下穿隧道、橋樑道路、匝道、輔道、路口等各類道路條件;白天、夜晚等各類光照條件;晴天、多雲、陰天、雨天等各類天氣狀況。車輛最高時速可達到120公里,橫向控制最小誤差小於30釐米。“變換車道時,它能夠自動識別後方有無車輛駛來,並根據後方車輛的速度和車間距判斷是否變道。”測試結果表明,被測無人車在這種全天候開放式環境中,具有很好的自主能力。

安全通過路口成功率達99.9%

除了識別道路和車輛,無人車也基本能自動識別交通信號燈。測試過程中,被測無人車通過各類路口1669次,按照紅綠燈遵守交通規則安全通過路口1667次,成功率99.9%;累計人工干預里程1.84公里,人工干預里程佔比0.15%。“如果綠燈準備通過路口時,正好有行人闖紅燈,無人車會如何反應呢?”面對記者的疑問,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應用所智能車輛中心副主任於彪堅定地說,“它會停下來等行人通過再走,但是一些體積較小的小動物如果距離車身較近,也有可能會識別不到,掃描跟人眼一樣,也會存在一些盲區。”

技術已應用於農業工業等領域

記者獲悉,目前該項目已在不同的平臺上實現了無人駕駛集成。在智能先鋒無人車和夸父一號無人車基礎上,研製成功基於廣汽傳祺GA5的自動駕駛公共平臺、基於江淮IEV6S的電動自動駕駛公共平臺等,並將無人車上SLAM 技術、激光導引以及運動控制技術應用到了安科智慧城市技術(中國)有限公司的安保巡邏機器人、安保服務機器人等多個機器人平臺。

此外,該技術還應用到工業、農業、消防等各個領域。“目前像消防車、農機裝備、礦車等都有應用這一技術。”祝輝稱,目前全省第一臺無人駕駛礦車就是搭載了“智能先鋒”無人車技術,“因為礦的粉塵較大,對人體傷害大,隨著技術日趨成熟,可以逐漸將勞動力解放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