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龙头镇至今还传承着500多年前的传统习俗——“点灯”

湛江市龙头镇至今还传承着500多年前的传统习俗——“点灯”

道士面对神像,背涌道文,“点灯者”穿着新衣裳新帽子,在父母和亲人的陪同下在神像前祭拜拜

湛江市龙头镇至今还传承着500多年前的传统习俗——“点灯”

给神像“赏花红”

湛江市龙头镇至今还传承着500多年前的传统习俗——“点灯”

八仙桌前的地上还座放着一盏特好看的花灯,乐手分座连边奏乐

(莫华才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文化的国家,拥有博大精深的千年文明历史文化和习俗,各民族都有各自的生活习惯和不同的民族习俗。在坡头区龙头镇芦村至今还保留着一种拥有500多年历史传承的祖先习俗——“点灯”。

据了解,这一祖先们的“习俗风”在坡头区龙头镇当地各村庄都得以传承,每年春节期间各村庄因各自的“村俗”不同而自定不同的“点灯”吉日。“点灯”就是抬着村里的神相到家里来祭拜,祭拜仪式上会有道士穿着道袍、带道冠,双手俸“朝讲”,在神像面前背涌“道文”做“法事”。

笔者近日在坡头区龙头镇芦村就见到了上述一幕,在“点灯”仪式上,道士面对神像,背涌道文,在两张横拼八仙桌上摆满各种祭品,有蛋糕、甘蔗、糯米粽子、一公一母鸡、沙批籺、全猪等,八仙桌前的地上还座放着大箩筐的祭品和一盏特好看的花灯。“点灯者”当天要穿着外婆买的新衣裳新帽子,在父母和亲人的陪同下在神像前跪拜。仪式上,除了要给神像“赏花红外”,道士时不时的做手势示意背后的随拜者时而跪拜时而站拜,时而示意八仙桌两边的鼓笛喇叭手奏乐。期间道士还木制两块称之为“杯教”的木制东西来请示神灵的恩准!仪式即将结束时,最后由“点灯者”的父亲在神像的香炉蜡烛上引然预先准备好的花灯,高挂在大厅之上。笔者计时整个“点灯”法事下来大概花二十多分钟。待请走神灵后,还要做上十饭十菜来拜祭祖先,告诉阴间的先辈们,“阴阳同贺”!礼毕,便摆上十桌八桌宴请亲戚朋友前来豪饮,生活好的甚至几十围。

该村的一位长者接受笔者的采访时透露,这一“点灯”法事仪式在建村至今一直保留着,拥有500多年的历史文化。他说:“‘点灯’在我们村只有生的是男孩才可以点,村里每年第一个出生的男孩称之“灯头”,第一盏灯点的就是他的灯,随“灯头”后出生的称为“灯仔”,“灯仔”们是抽签来轮点的。每年出生的“灯头”必须在来年的春节完成“点灯”法事,不可以延期下一年,而“灯仔”则可以。“点灯”在龙头镇当地可是村村有,祭品大略相同,不同的是现在人们生活水平好过了,有些村民还定制了蛋糕一起祭拜,有步步糕(高)升的寓意!还有些村庄“女丁”也可以点,但点一年的男女灯,要“男灯”点完才可以点“女灯”,因为男人是‘先生’”。

原来在“点灯”仪式上的道士代表的就是皇朝里的一位地方大臣,他面对神像,手双手俸“朝讲”涌读道文,意思就是自己代表身后的平民百姓上奏皇上听,民间的某一子民喜添男丁,请求皇上赐予他名顺的子民身份,就相当于现在的入户口!还有道士最后拿的一炷香来打开灯门则示意着皇上已经恩准新生儿“符合国法”,而点着的花灯高挂在大厅之上则是向民间的百姓们示意该家的新生男灯已经取得“合法国籍”,日后得以继续名门正娶延续香火。

湛江市龙头镇至今还传承着500多年前的传统习俗——“点灯”

待请走神灵后,还要做上十饭十菜来拜祭祖先“阴阳同庆”

该村的长者还告诉笔者,在点完“小灯”后第二天,“灯头”会得到彩旗开路,锣鼓喧天、乐器齐鸣、狮子欢送的待遇,将“灯头”护送到该村的土地庙(又称境址庙)里高挂。据说,谁家想来年想喜添男丁的话,就等“灯头”在土地庙挂好后,去抢花灯底下悬吊的“灯卵”,那可是百试百灵而不得其解!

湛江市龙头镇至今还传承着500多年前的传统习俗——“点灯”

“大肚灯”底下悬吊的番薯称之”灯卵“

湛江市龙头镇至今还传承着500多年前的传统习俗——“点灯”

悬挂在庙宇里的“灯头”,俗称”大肚灯“

元宵节第二天(也就是正月十六),村里的大小花灯都会汇集在土地庙前,连同“灯头”的花灯(俗称“大肚灯”比“灯仔”的花灯大许多)一起烧毁,这样就结束了该年的“点灯”会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