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劾",何爲"死劾"?

在看史詩歷史劇或者歷史方面的書籍時,我們通常都會接觸到一個詞,那就是"彈劾"?所謂"彈劾",簡單的來說,就是明目張膽的告狀或者揭老底。


"死劾",何為"死劾"?(圖片來源:百度)

封建王朝基本上都設有專門的機構在承擔"彈劾"的職能,如御史臺,都察院等,到了明代還有六科給事中,即所謂的言官。當然,除了專門的這些機構承擔"彈劾"的職能,其他官員也是可以"彈劾"其他人的,只要"彈劾"有依據。不過彈劾的結果一般有兩種:要麼是誣告或者被誣告,要麼就是"彈劾"成功,得到提拔或者其他獎賞。
"死劾",何為"死劾"?(圖片來源:百度)

自明朝建國以來,"彈劾"可謂是再平常不過的事,小到守城門的城門官,大到皇帝本人,基本上都有被"彈劾"的時候,有些官員做了一輩子官,要是沒被"彈劾"過至少十幾次,都不好意思說自己當過官的,這主要是由於明朝龐大的言官體制所造成的。這些言官,基本上沒什麼具體的工作,每天干的事,差不多都用在"彈劾"上。

雖然古往今來"彈劾"在官場上是很常見的事,但有一種"彈劾"卻極少出現,明朝近三百年的時光也只出現一次,這便是"死劾"!
"死劾",何為"死劾"?

所謂"死劾",字面意思來理解就是抱著必死的決心去彈劾,而"死劾"的結果也是有兩種,簡單來說就是: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所以這種以自己的生命為賭注的"彈劾"方式,便稱之為"死劾"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