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籽話珠寶——玉器欣賞·如是我聞 之 秦漢篇(二十二)

通過出土玉器的相關資料,我們不難看出,東漢玉器基本上繼承了西漢玉器的傳統,首先是玉器在禮儀喪葬制度中,依然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如考古發掘的東漢禮儀用玉中,玉璧的數量較大,而且多出土於諸侯王墓中,今天先生就接著和您聊歷代玉器的那些事兒,讓我們共同感悟器之美、玉之魂。

青籽話珠寶——玉器欣賞·如是我聞 之 秦漢篇(二十二)

中山簡王劉焉墓出土了玉璧23件,有的光素無紋、有的琢有蒲紋或谷紋,也有的內圈為渦紋、外圈為獸面紋或鳳鳥紋,特別是一件渦紋玉璧,外緣側面還刻有銘文“百九十五”四個字,應是該玉璧編號,說明當時禮儀用璧的數量是相當可觀的。東漢時期的喪葬用玉依然盛行,並且更加趨於規範,按定製已有金縷、銀縷、銅縷之分,在考古中因未發現東漢帝陵,所以也未發現金縷玉衣,在已發掘的諸侯王墓葬中,除中山簡王劉焉墓用鎏金銀縷玉衣外,其餘諸侯王皆用銀縷玉衣,至於劉焉使用的鎏金銀縷玉衣,有跡象表明可能是皇帝特賜的。東漢的裝飾玉和實用玉數量仍佔較大的比例,品種不但有舞人佩、韘形佩、帶鉤等,還出現了玉剛卯、司南佩、玉翁仲等新型佩飾,儘管造型線條流暢自如,但精神氣勢方面卻遜色於西漢,工藝也日趨簡化,似乎透露出一種衰退的跡象。

青籽話珠寶——玉器欣賞·如是我聞 之 秦漢篇(二十二)

青籽話珠寶——玉器欣賞·如是我聞 之 秦漢篇(二十二)

隨著道家思想的盛行和對玉神話意識的加強,社會上逐漸出現了大量的符合人們心願的避邪器物,如剛卯、翁仲等,漢人把它們作為神靈的象徵,真誠的佩戴在身上,以祈求平安、避災驅邪。由於東漢道教盛行,人們祈求長生不老、得道成仙,所以玉器的畫面也出現了神話故事,此時雕琢的人和獸都長出了翅膀,幻想著飛往美好的天堂世界。另外,漢人還善用遊絲鉤線的碾琢技法,明代髙濂說:“漢人琢磨,妙在雙鉤,碾法婉轉流動,細如秋毫,嚴如遊絲白描。”其實這種遊絲線刻在戰國就已經出現了,直至漢代這種遊絲刻的手法在玉器上使用較多,而且更趨於成熟。

青籽話珠寶——玉器欣賞·如是我聞 之 秦漢篇(二十二)

青籽話珠寶——玉器欣賞·如是我聞 之 秦漢篇(二十二)

今天我們就先聊到這裡,讓大家對東漢玉器藝術風格有一個初步的瞭解,明天我們將步入到魏晉時期,繼續分享玉器之美。先生立身於江湖,而非廟堂之上,煮酒、烹茶、論玉,咱們聊的是情懷,悟的是人間正道,玉器清賞,如是我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