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车联网,华为的姿势可能是卖零件

从大数据、云计算、移动应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再到区块链技术的崛起,信息技术的迅速进步正为创新、智能、自动化开启新的可能。拥抱颠覆性变革,重塑汽车行业数字化未来!电动汽车技术正朝着更智能的方向发展,车联网技术驱动汽车、科技、通信行业向“智能交通出行”演进。自动化技术加速与其他产业结合,未来电动汽车产业将会怎么发展?

华为造车在这样的背景下,似乎正演变变成一个迷局。与多家车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华为在未来到底会不会生产属于自己品牌的汽车,进驻电动汽车领域,分一杯羹呢?华为的技术又会对电动汽车带来怎样的颠覆?

本文作者:EV王,知名新能源汽车系统公司总工程师。2009年至今在一家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担任产品经理,目前主要负责动力电池的产品研发管理,以及产品的市场规划等。

拥抱车联网,华为的姿势可能是卖零件

补贴退坡是“断粮”之灾?

近日,“2019年电动汽车补贴比2018年退坡三分之一”的传闻满天飞,不过,目前中汽协已给出回应,“未收到通知”。传闻归传闻。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已是不争的事实,2018年百人会论坛上工信部部长苗圩说,“大家担心补贴的政策会调整,实际上这个调整是势在必行的。”

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补贴退坡对于企业来说,应该是激励和挑战,而不应该成为“断粮”之灾。实际上,贴退坡能够倒逼企业进行技术的提升,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的提升。从补贴推动阶段走向市场推动阶段,对于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走向,可以说相对乐观。不仅在节能减排方面有所创新,在智能化方面,电动汽车也颇有建树。随着通信标准逐步统一以及技术快速提升,智能联网(即车联网)汽车正步入加速发展阶段。

零件还是整车

车联网市场是一个比较成熟的物联网应用领域。曾有业界预测,2020年全球车联网有望突破1000亿欧元规模。面对巨大市场潜力和重大利好,华为在电动汽车领域也跃跃欲试。但我们会看到华为的电动汽车上市吗?遗憾地说,可能性并不大。要知道,零部件企业是绝对不会去做一个自己并不擅长的领域,即使是它擅长的领域。由于避讳这种竞争,它也不会进入这个领域。比如像德国博世,作为全球第一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有没有能力做一款整车?其结果显而易见。但是做了汽车以后,还有没有车厂愿意和德国博世合作,这就是个未知数了。所以并不是说华为研发的东西不尽如人意,而是因为汽车本身和华为自身所持有的技术就有一定的竞争关系。

华为车联网融合端管云能力,可助力车企迈向智慧出行与智能交通时代。7月4日,长安汽车与华为在深圳华为总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双方协议,双方将建立联合创新中心,在华为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及新能源先进控制技术基础上,围绕长安汽车提供的先进技术应用场景及载体展开深入研究,协同打造一个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共享化的创新研发平台。由此可见,不用造车,华为凭借技术进入电动汽车行业仍会做得风生水起,并加速车联网的实施和实现。

谁先实现技术谁是王者

网友曾戏称,地球上只有两大产业,一个是汽车,第二个是房地产。这两大产业可以说是带动经济发展的一个火车头。造车不成,华为会轻易放弃如此庞大的市场吗?从和长安汽车的合作中华为给出了答案。与其直面迎敌,不如曲线救国。在车联网技术上积极靠拢,积极与电动汽车企业合作才是华为在电动行业的未来发展之路。

要知道,任何一个技术从最原始的研发,到最终成熟上路需要很长的时间。2018年6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无线电管理局研究起草了《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直连通信使用5905-5925MHz频段的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LTE-V2X频段的落地表明,电动汽车预计在5年之内即可实现车与车之间通讯,实现车道行驶的智能避让跟随。 V2X,是一个万物互联的应用,在这个应用里面势必会催生很多新的应用,也会开辟出新的市场。谁率先掌握车联网技术,谁就会第一个冲出电动汽车市场,从而占领市场。

据了解,无人驾驶,5G的V2X,动力电池,芯片,车载操作系统,车机都将会是华为发力汽车产业的攻击点。至于未来华为如何在车联网技术上进行颠覆,拭目以待!

关于凯盛群英

拥抱车联网,华为的姿势可能是卖零件

凯盛群英 是一家专注产业经济的严肃内容供应商,由来自全球各地、各行各业的一线专家对行业热点和前沿议题进行深入分析。

读者及会员通过持续关注特定领域的多元观点寻求在专业路径的职业成长,同时也收获跨行业学习、交流、分享的宝贵机会。

凯盛专家,群英智慧。现在起就关注 严肃内容供应商 @凯盛群英 的头条号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