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了,有些歷史和音樂不該被忘卻

「影樂志」ID:SoundtrackM

和我們一起,關注電影音樂一百年

文 | 帕西法爾

在動漫大國日本,動畫作品幾乎佔據了電影圈的整片江山,2016年的日本本土電影票房TOP10中有9部是動漫相關作品,可見動畫在日本民眾心中的地位。在競爭激烈的動畫市場中,有一部無宣傳無發行商無贊助的“三無”動畫殺出重圍,拿下了2016年日本電影旬報十佳電影第一名、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動畫、日本電影藍絲帶最佳導演獎、日本每日映畫大獎在內的多個日本國內最具權威的電影獎項,這就是片淵須直導演的《在這世界的角落》(この世界の片隅に,2016)。

一年了,有些歷史和音樂不該被忘卻

《在這世界的角落》劇照 ©️ blogimg.goo

這部經5年籌拍而成的動畫由同名漫畫改編,當初想當一位歷史老師的導演片淵須直在製作時動畫時展現了對史實的敬意,沒有富麗堂皇的視覺奇蹟,沒有刻骨銘心的感情,沒有狗血的超現實展開,撐起全劇的只有戰爭時期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電影之所以能引起廣泛共鳴,正是它所追求的“還原”,主角北條玲一家的生活法則無不深深植根於當時的社會土壤中。用我們今天的眼光來看角色們的言談舉止缺少令人信服的邏輯,而正是這些“毀三觀”的劇情才再現了一個特殊時代的社會風貌。

片淵須直的鏡頭對準吳市的田間、河灘、街坊、廚房、防空洞……那些曾經不可一世的戰艦——被軍迷們津津樂道的出雲號、青葉號、大和號,前者長期擔任侵華戰爭主力,後者則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戰列艦——就在故事的發生地建造或停泊,它們在時間的狹道中被海水和血味銷蝕著,比起那被史書記載的恥辱顯得微不足道。這是帝國夢裡的日本,導演用心的去了解閃爍在縫隙之間的史料,用鏡頭把它們拼成一副完整的圖畫。

一年了,有些歷史和音樂不該被忘卻

《在這世界的角落)》劇照 ©️ doubanio.com

既然基調是真實,劇中音樂就要摒棄所有煽情和無病呻吟的人為痕跡。基於以上的審美理由,音樂製作交給了三吉里繪子(コトリンゴ/ kotringo),這位包辦了劇中聲樂演唱、鋼琴、手風琴、打擊樂演奏以及混音合成的作曲者畢業於美國伯克利大學爵士作曲科和鋼琴演奏科,由坂本龍一發掘並在其自有品牌commmons旗下擔當作曲和歌手。雙方在片淵須直的前一部作品《新子和千年的魔法》中合作愉快,在得知《這個世界的角落》的企劃後三吉里繪子毛遂自薦擔任音樂製作。

一年了,有些歷史和音樂不該被忘卻

《新子和千年的魔法》劇照 ©️ doubanio.com

音樂製作的時間不長,三吉里繪子用女性特有的細膩詮釋了戰爭年代普通人的生活場景。從大結構來看,音樂沒有在分離死別極容易引起共鳴的情節裡大做文章,更突出日常和恰到好處的卡在每一處能展現傳統風俗畫面的做法,可以說完美契合了導演“沒有使用配樂的必要”“實在需要,也要轉化為現實音”的意圖。

一年了,有些歷史和音樂不該被忘卻

影片作曲三吉里繪子 ©️ CINRA.NET

善良迷糊的玲是個愛畫畫愛幻想的女孩,在命運的十字路口她選擇了一條舊時女性必經的道路——卸下少女時代的夢想和無憂無慮,背井離鄉嫁到從沒見過的北條家,以玲為視角的日常生活由此展開。主婦的生活亂中有序,小到縫製衣服、打掃做飯、黑市採買,大到躲避轟炸、戰艦作戰、間諜風波,特定時期的社會風貌在我們眼前一一呈現,苦中帶甜的鄉下日子隨著音樂的加入顯得生氣勃勃。

電影更是用近3分鐘的時間為觀眾還原了糧食短缺不得不利用野菜做飯的全過程,三吉里繪子在樂曲中別開生面使用筷子打節拍,持續輕盈的跳躍的短音伴隨不時出現的口哨和研磨缽的聲音,一副詼諧有趣的畫面躍然紙上,臨了還不忘藉著角色之口吐槽:“楠木公竟然願意吃這種飯,是個真正的豪傑啊。”

一年了,有些歷史和音樂不該被忘卻

《在這世界的角落》劇照 ©️ doubanio.com

要全方位的還原,歌曲也是不能忽略的因素。電影中表現鄰里之間人際關係的曲子改編自一首當年頗為流行的“勞動”歌《隣組》。在二戰時期日本實行“鄰組”自治制度,一個鄰組由10到12戶家庭組成,履行著維護社會穩定的各種任務,鄰組成員常常唱著歌在一起勞動增進友誼。改編後的《隣組》加入了打擊樂器,三吉里繪子空靈的歌聲既符合現代人的口味又保持原作的朗朗上口,玲在歌聲中有驚無險的度過了鄰里間的磨合期。

一年了,有些歷史和音樂不該被忘卻

三吉里繪子在劇中還為主要人物都寫了一首主題曲,旋律簡單不失靈巧雅緻,演奏由鋼琴打底,又根據每個人的性格特點加入了不同的樂器:丈夫周作加入了鋼片琴,丈夫的姐姐徑子加入了單簧管,螞蟻加入了馬林巴琴。前期苦中作樂的生活場景音樂一氣呵成,雙簧管和長笛主打的《すずさんと晴美さん》有玲的笨拙也有晴美的乖巧,這段悠閒的音樂在全劇最殘酷的地方再次出現——晴美被路邊的啞彈擊中,破碎的音樂片段只來得及重現一小節就被無序的打亂,鋼琴一路奏到最高音,無路可去後消逝不見,如同晴美活潑的生命,想抓住卻徒勞無功。玲在鬼門關走了一著,失去了能再次裁剪衣服的右手,而坐在身邊玩翻繩的晴美卻再也回不來了,回不來的還有悠閒的田園生活。

一年了,有些歷史和音樂不該被忘卻

電影的後半段一掃前半段的輕鬆色彩,在悔恨而又漫長的一天過去之後,吳市海港最引以為豪的大軍將不復存在,只留下妹妹小澄手腕上的輻射斑作為他們曾經強大的證明。對於戰場上的失敗者而言,通往輝煌的大門已經向他們關閉,長久以來的帝國夢,此時此刻已經完全化為泡影。導演沒有掩飾失敗者的不甘,玲衝到田裡大聲喊出了全劇飽受詬病的一句臺詞:“這不是一開始就做好覺悟的事情嗎,不是說要戰鬥到最後一個人嗎……所以我們要在暴力中屈服嗎?”

原作是否有這句獨白不得而知。歷史上《終戰詔書》全文沒有使用“投降”二字,從狂熱到擁抱戰敗的180度轉變也不適用當時日本民眾的心態。玲跪在田地發洩,鋼琴的簡單旋律呈迴旋型,結尾的D-B-C音程換成了小提琴,長弓奏出的增二度加上碎弓奏出的小二度,構成“揚抑格”韻式,表現出玲極端痛苦的情感。整首曲子還因為聽覺上不和諧音程得不到解決就結束的方式,令觀眾產生言不盡意的壓抑感。

一年了,有些歷史和音樂不該被忘卻

在這世界的角落》劇照 ©️ doubanio.com

普通人的生活仍然要繼續,戰後玲跟徑子排隊領取美軍發放的殘羹冷炙,全劇出現了唯一以英文命名的曲子《New day》。在歌舞昇平的爵士樂下,玲跟徑子吃到了幾年來最好吃的一頓飯。劇中的樂曲聲音不大,名正言順出現的爵士樂跟戰時醫院只敢悄悄播放的《Moonlight Serenade》有天壤之別,戰時日本只允許播放戰意昂揚的音樂,靡靡之音被稱為“敵性音樂”,戰後勝利者意氣風發的自信在一曲爵士中表達得淋漓盡致。

一年了,有些歷史和音樂不該被忘卻

《在這世界的角落》劇照 ©️ staticflickr.com

爵士作曲科出身的三吉里繪子在劇中小露了兩手專業水平,戰後有代表新生活的《New day》,戰時玲跟丈夫周作的約會片段則是甜蜜浪漫的Bossa Nova曲風。儘管三吉里繪子在作曲時有意避開了主題變奏的寫法,我們還是可以聽到她對周作的偏愛,約會音樂由周作主題變化而來,大和號戰艦出場也由周作主題當引子,升高二度的引子與周作主題聽起來協調又明顯不同,也許在吳市工作的周作和在吳港建造的大和號都是一個時代的縮影吧。

一年了,有些歷史和音樂不該被忘卻

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撕開歷史的傷疤需要勇氣,導演在製作電影中沒有選擇從日系作品最擅長的人性剖析下手,雖然此類型的電影本身就是對人性的挑戰,至於是否合口味還要看觀眾的立場。回到影片本身,我們不能控制他人的意識形態,只要記住“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就夠了。

監督片淵須直談《在這世界的角落》創作http://www.anitama.cn/article/d24a5635b1e0e206

本期作者

帕西法爾

家庭主婦,混跡於日系配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