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騰訊」的發展之路

美國“騰訊”的發展之路

Facebook:將面拓展到空間的連接。Facebook(FB.O)成立於2004年,是全球領先的在線社交媒體和社交網絡服務提供商。其告別了點對點線性交流(書信、郵件)和交互式平面交流(計算機、手機),進而幫助世界各地超過19億人實現空間鏈接交流,並以照片和視頻等形式分享自己的觀點。公司業務涵蓋面廣,面向全球市場,平臺支持超過100種語言,數據中心遍佈30餘個國家,現擁有2.5萬名僱員。

美國“騰訊”的發展之路

基於社交流量的廣告變現:Facebook的收入大部分來自於廣告,近年來,公司廣告收入佔比均保持在90%以上。2017年,Facebook實現營收406.53億美元,其中廣告收入為399.42億美元,佔總營收的98%,4年CAGR高達37%,無疑是Facebook重點業務。廣告收入主要來自社交平臺的流量的轉化。2017年公司全球互聯網廣告市場佔有率為20%,位列全球第二;2017年公司全球社交廣告平臺佔有率為89%,連續7年位列全球第一,是當之無愧的全球社交廣告平臺龍頭。截至18年Q1,公司主要社交平臺Facebook的MAU近22億、DAU近15億,Instagram的MAU也成功突破10億,社交龍頭地位日益穩固。

美國“騰訊”的發展之路

五大社交產品全方位佈局生態圈。目前公司旗下有5大社交網絡產品,分別為Facebook、Instagram、Messenger、WhatsApp及Oculus:

Facebook是一個開放性平臺,用戶不侷限於與好友分享新鮮事,還能通過第三方APP入口,實現更多生活服務功能。

2011年上線的Messenger集成一對一及即時通訊、線上支付、商家入口等功能,逐漸充當Facebook自帶通信軟件,二者共同向平臺化發展。

2012年公司以7.15億美元收購Instagram,既使得用戶分享形式趨於多元化,同時標誌著公司從文字拓展到了圖片時代,又遏制了競爭對手Snapchat在閱後即焚利基市場上的進攻。

2013年公司以190億美元收購WhatsApp以擴大其在通訊領域的規模化競爭優勢,與Messenger共同滿足不同用戶定位的不同需求。

2014年公司以20億美元收購Oculus,成為最早佈局VR產業的社交公司,形成文字、圖片、視頻及VR的全媒體形式佈局,完善用戶體驗。

美國“騰訊”的發展之路

適時且恰當的轉型:自2004年成立以來,先後出現了Twitter、Snapchat、Linkedin等競爭對手,經歷了大智移雲(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互聯、雲計算)等技術熱潮。Facebook從哈佛校園網迅速成長為全球性社交網絡平臺,連續七年全球社交廣告平臺市佔率第一,這與公司適時且恰當的轉型密切相關。

Facebook的成功經驗對於正面對互聯網紅利消退的中國互聯網企業具有借鑑意義,本篇報告重點關注的是:(1)Facebook如何從哈佛校園網成長為全球社交龍頭;(2)Facebook是如何迅速調整戰略、抓住恰當時機轉型;(3)Facebook如何把握用戶真正的需求,從而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2、Facebook發展歷史

上世紀末,PC的普及驅動了互聯網浪潮,各類DOT COM公司如雨後春筍,納斯達克在2000年3月觸及頂峰;隨後就是長達多年的低位盤整,互聯網企業受到巨大沖擊,其中包括Friendster和MySpace兩家社交網絡龍頭。在餘波中的2004年,大二學生扎克伯格在哈佛宿舍內創建了Facebook。

美國“騰訊”的發展之路

2.1、2004-2011年:泡沫餘波未去,社交春風已來

2004-2005年,Facebook從高校到全民:Facebook於2004年成立之初僅針對哈佛大學學生開放,用戶需實名註冊,上傳照片及個人簡介組成社交地圖,界面非常簡潔。後來逐漸推廣到斯坦福、哥倫比亞等大學。在攻佔各所高校的過程中,扎克伯格推出照片識別功能,將照片與社交完美結合,由此逐步滲透美國各年齡段用戶層。

2006-2007年,Facebook從網絡到平臺:在獲得第一批忠實用戶後,2006年Facebook推出信息流,即用戶可在主頁上看到好友的所有信息動態,粘性得到進一步提高。2007年基於用戶社交關係鏈的展示廣告上線,並以應用編程接口(API)作為流量入口,開放性平臺生態系統初步建立。通過API,第三方該軟件開發者可以開發在Facebook網站運行的應用程序,這被稱為Facebook開放平臺。此外,Facebook並沒有盲目跟隨設計潮流在主頁做大調整,而是根據用戶需求推出新功能,避免用戶流失風險。

美國“騰訊”的發展之路

2008-2011年,Facebook從美國到全球:Facebook並不滿足於美國市場,而意在成為全球的社交平臺,公司的全球化戰略佈局隨即全面鋪開。2009年,Facebook全球獨立訪問用戶首次超過了競爭對手MySpace,達到1.24億。這段時間內,Facebook上線更多功能,並整合短信、email等聊天渠道,使好友聊天功能更強大,同時與Bing合作推出社交搜索功能。2011年,Facebook允許用戶之間單一訂閱對方公開動態,無需雙向關注,用戶關係結構更多元化,並將其聊天應用Messenger做成獨立應用。另外,從廣告收入的地區細分來看,公司逐步拓展北美以外地區廣告業務。自2008年起,公司即著眼於輻射全球用戶,拓展業務範圍。

美國“騰訊”的發展之路

2.2、2012-2016年:資本合縱連橫,佈局六合八荒

公司於2012年5月在納斯達克上市,市值約為1047億美元,超過亞馬遜、惠普、戴爾等行業龍頭。作為當時全球最大互聯網公司IPO,公司融資額高達160億美元,通過一系列大手筆併購,公司的全產品社交網絡初具規模。

美國“騰訊”的發展之路

公司藉助Instagram由圖片向視頻轉型:

Instagram主打圖片與短視頻分享,最初因精美的濾鏡受到全球用戶的喜愛,公司隨即藉助圖片和視頻同屬的視覺感知,逐漸由圖片向視頻化發展轉型。由於Instagram產品特性更受年輕人歡迎,更吸引網紅和廣告商實現變現,其用戶數也從2014年初的2億增至18年6月的10億,目前Instagram目前擁有200萬廣告主,依託信息流的變現也在穩步推進,Facebook獲得視頻轉型帶來的階段性勝利。

公司藉助WhatsApp完善即時通訊功能:WhatsApp主攻打電話和發信息功能,純粹走通訊工具路線,以簡潔的特點深受用戶歡迎。2016年1月WhatsApp宣佈不再收取用戶訂閱費,將允許企業賬戶和用戶直接溝通,與基於朋友間社交網絡的Messenger形成優勢互補,兩者月活躍用戶數均突破10億。根據Bloomberg的估計,Messenger和WhatsApp分別以350億、250億美元的估值位列即時通訊領域第2、3位。

美國“騰訊”的發展之路

公司藉助Oculus展開VR領域佈局:Facebook是最早佈局VR應用的社交平臺,其VR佈局以Oculus為核心,覆蓋硬件、視頻、社交、資本、應用等領域。其中視頻領域以Facebook 360為代表,該應用能展示來自Facebook平臺的VR內容。支撐360度全空間的視頻,公司投入研發360視頻技術,並於2016年公佈了公司最新研發的Surround 360全景相機硬件+後期渲染拼接系統。該設備拍攝出的全景視頻可在VR頭盔及Facebook應用上觀看。

2.3、2017-2018年:多產品升級社交媒體,數據帶來挑戰

向“社交網絡+產品”戰略轉變。2012-2016年,Facebook先後收購Instagram、WhatsApp、Oculus等公司,以產品構建社交網絡生態,即“產品+社交網絡”。2017年,公司向“社交網絡+產品”戰略轉變,以社交網絡為核心、貼合用戶實際需求、進一步提高用戶粘性,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1)社交網絡+AR:2017年Facebook發佈基於手機攝像頭的AR特效平臺Camera Effects Platform,可繪製圖像作為濾鏡添加至Facebook相機,並根據相機的取景畫面添加動態效果。而用戶只需一部智能手機即可製作AR濾鏡及分享AR體驗。

2)社交網絡+VR:Facebook於同年F8大會推出基於虛擬現實的社交應用Facebook Spaces,該應用基於社交鏈,在虛擬現實情景中將真人擬為卡通形象進行交流,藉助Oculus推出的配套硬件,用戶可以快速變換使用場景、實現空中塗鴉等功能。無需電腦、主機、手機即可體驗VR的Oculus Go更以親民的價格得到迅速普及。

美國“騰訊”的發展之路

3)社交網絡+原創劇集:Facebook在2017年6月上線24檔原創節目,該節目有兩種表現形式,一種是類似於美劇的視頻欄目(包括挪威電視劇《羞恥》、紀實劇《妮可的寫意人生》、《人在紐約》等),另一種為5-30分鐘的短視頻,這些節目將出現在Facebook中每24小時更新。年輕用戶並不希望與長輩同處一個社交平臺,而自制劇集和購買成片都將有利於增強用戶在社交平臺的粘性。

4)社交網絡+智能音箱:與市面上常見的智能音箱不同,Facebook的智能音箱Portal還配備鏡頭和觸摸屏,以便於用戶之間進行視頻社交,而不是播放音樂或控制智能家居。除此之外,該設備可通過攝像頭掃描房間、鎖定人們的面部表情,傳輸到智能終端,實現遠程交互、智能安防等功能。

美國“騰訊”的發展之路

5)社交網絡+約會:同年,Facebook宣佈推出相親婚戀應用Date,針對在Facebook上已建立弱聯繫的用戶,以線下聚會方式形成強聯繫。Date用戶可選擇資料是否對特定的活動和聊天群開放,而對於在Facebook上標註“已婚”或者“戀愛中”的用戶則無法使用該程序。消息公佈當天,婚戀應用同行Match Group股價就暴跌23%,從側面說明市場對擁有22億月活用戶的Facebook作為流量入口。

美國“騰訊”的發展之路

數據危機引發輿論場的波紋效應。Facebook藉助其社交屬性產生的龐大流量帶動新業務的發展,然而,社交屬性產生的龐大數據量也為公司帶來了信任危機。2018年3月,紐約時報等媒體爆出Cambridge Analytica不當獲取5000萬Facebook用戶個人信息,醜聞爆發後,公司備受輿論抨擊、股價大跌、市值一度蒸發數百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