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爲云:發展「真生態」,面對未來數位化挑戰

2018年7月24日,在"華為雲中國行2018"北京站,華為雲宣佈截止到2018年上半年,業績收入同比增長700%,合作伙伴數量上升45%,新增應用872個。

自2017年成立以來,一年的時間裡就有眾多政企客戶青睞華為雲,並將核心業務、核心數據都遷移到華為雲上,其快速發展的深層原因在哪裡?在華為副總裁、華為雲BU總裁鄭葉來,華為雲EI產品部總經理賈永利的現場演講中,或許能夠發現一些端倪。

變個交付方式,順應市場需求

營銷界有句著名的話:"客戶要的不是鑽,而是牆上的孔",揭示了一個市場領導者往往屬於那些率先領略市場動向,洞悉客戶深層需求的商家。

在華為看來,Cloud 2.0時代,客戶需求不只是硬件、託管,更需要智能化、AI化的服務——希望AI能夠作為一種新的基礎設施,像水、電一樣"即插即用"。

華為雲:發展“真生態”,面對未來數字化挑戰

華為公司副總裁、華為云云BU總裁鄭葉來

"Cloud2.0核心就是解決企業的IT服務問題,只不過換一個方式來解決。"華為副總裁、華為雲BU總裁鄭葉來說,"華為原來為各行各業提供產品和解決方案,現在用服務的方式把我們的能力提供出去,為客戶提供穩定可靠、安全可信、可持續創新的雲基礎設施。"這個雲基礎設施包括計算、存儲、容災、安全平臺,也包括讓中小企業也能"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普惠AI——華為雲EI,立志為行業客戶構建了"行業+AI"的"智能體"。

2018被稱為"雲市場起飛年",華為順應市場變化,快速調整策略,順勢而為,可以說完全踩對了市場的節奏。

"有技術、有未來、值得信賴"

在談起華為的技術時,鄭葉來的自信溢於言表,因為其背後是分佈於全球數以萬計的研發人員,每年百億美元級別的研發投入。深厚的技術積澱,造就了華為多年以來在ICT領域從芯片到硬件再到系統,全生命週期的強大的綜合業務能力。這種能力在Cloud2.0時代得以延續:"原來是用盒子的形式、用產品的形式交付給客戶,現在用雲服務的方式把我們的能力交付出來。"

鄭葉來對華為雲未來的構想是:與合作伙伴共同成長,共建生態,共享生態,一起面向未來數字化的挑戰,深具"厚德載物"的"黑土地"胸懷:"我們一起創造未來,我們來分享利益;我們一起努力節省投資和費用,我們來共同收益。"良好的企業生態,從來不是強勢方單方面的攫取,而是企業和其他的利益相關方之間的能量持續交換,獲取與回饋相伴。

"華為雲不碰企業數據,不做應用,不做股權投資,不跟我們的客戶競爭。"華為雲的承諾,讓其更加值得信賴。為了讓客戶更加放心,華為雲全類服務、全平臺、全節點通過ISO27018認證,為國內首家通過該認證的雲服務商。同時,華為雲還通過了PCI-DDS,公安部安全等保四級評定。對用戶數據、核心業務的保護,印證了華為雲的生態觀,"我們對數據的態度很清楚,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我們決不強迫把你的變成我的。我開過一個玩笑,不能說幫人家裝修,裝修完房子變成你的,這是非常不合理的。"鄭葉來說。

正在形成的生態

華為雲:發展“真生態”,面對未來數字化挑戰

華為雲EI產品部總經理賈永利

在華為雲EI產品部總經理賈永利的眼前,華為雲生態圖景正在展開,越來越多的合作伙伴的名字出現在了華為雲的生態版圖,這些合作伙伴包括電子政務領域某大省的公安廳、醫藥行業的哈藥集團、傳統工業領域的匯川空壓機、互聯網領域的豬八戒網、智能交通領域北京交管局……。Comment by Zhangmiaomiao (Selina, Cloud BU MKT): 客戶與夥伴不是一回事,不能混為一談。

華為雲:發展“真生態”,面對未來數字化挑戰

在IDC最新發布的《IDC MarketScape:中國政務雲市場廠商評估,2017》報告中,華為雲政務解決方案在現有能力、未來戰略和市場表現三大維度均排名第一。在最新發布的Forrester wave報告中,華為雲已經被列入全棧公有云領導力象限。

華為雲:發展“真生態”,面對未來數字化挑戰

在賈永利看來,這些成績的取得,和華為雲在芯片、服務器、系統、數據安全、AI等層面的深厚技術實力不可分開。

人工智能應用中,訓練和推理將會耗費大量的計算資源,如果用通用芯片來處理,整個成本、性能都會受到限制。因而華為雲開發了多款專用芯片,覆蓋了計算、多節點互聯、存儲等領域,用來處理海量的數據,"這些芯片結合雲的操作系統,真正做到軟硬件結合,為客戶帶來差異化的體驗,讓性能大幅地提升。"賈永利這樣解釋。

華為雲:發展“真生態”,面對未來數字化挑戰

採用華為自主研發芯片的服務器C3,計算性能超過業界15%,結合華為雲操作系統的VC增強版,軟硬結合整體上把虛擬機的轉發性能從百萬級提到千萬級,能夠實現一個虛擬節點每秒鐘13000多萬個轉發,成了爆款產品。

華為雲:發展“真生態”,面對未來數字化挑戰

大數據時代,數據對企業至關重要。華為雲全新推出的公有云災備和備份解決方案,相隔上千公里的數據中心,能夠實現小時級切換,實現私有云和公有云的災備、公有云之間的災備,甚至傳統的陣列。另一方面,華為雲應該已經是陸續獲得了20多項國內外關於安全保護的認證,比如公安部安全等保四級、和個人隱私數據相關的ISO27018認證、和持卡人信息相關的PSI認等。"這些認證實際上背後是我們對於數據的敬畏,對於整個數據安全的方案的理解,能幫助客戶放心地在雲上開展業務。"賈永利說。

雲邊端打通的華為雲EI智能體

華為雲用EI(企業智能)是Cloud2.0時代滿足客戶需求的重要產品,採用雲邊端打通的架構,把訓練好的AI模型發放到需要的地方,實現如人臉識別、語音識別、圖像識別等基於卷積雲網絡的深度學習服務,以及機器學習服務。

"華為EI致力於實現普惠AI,希望跟各行業的合作伙伴共建行業智能體,讓行業真正走向智能。"賈永利說,華為雲EI智能體將物理世界的人與人、物與物、人與物的大數據綜合分析、回傳,將複雜物理世界的海量信息和行業智慧,經過華為雲EI智能體的計算分析反饋作用於物理世界。

華為雲:發展“真生態”,面對未來數字化挑戰

華為期望推進普惠AI,讓企業能夠"用得起、用得好、用得放心",並且是"行業+AI",而不是"AI+行業",一字之差,體現了華為對雲生態的特別思考。

在"華為雲中國行2018"北京站,華為雲客戶北京貝瑞和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的CIO於福利說:"如果說華為是怒放的花朵,我們就是翩翩起舞的小蝴蝶,蝴蝶去汲取花粉,採集營養,同時也讓花朵繁茂。"可見,不做"大樹底下,寸草不生"的"偽生態",而是做"花草繁茂,蝴蝶翩翩"的真生態,是華為雲得以迅速獲得擴張的一個底層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