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月汽車產業政策盤點:新能源汽車門檻上調

據不完全統計,4月份多地共出臺16項汽車產業政策,其中有關領域3項;智能製造領域9項;自動駕駛、汽車銷售、汽車零部件、智能網聯各1項。

4、5月汽車產業政策盤點:新能源汽車門檻上調

4月4日,工信部發布《免徵車輛購置稅的新能源汽車車型目錄》公告。公告中指出:經統計2017年1月1日以前列入《目錄》後截至2018年3月底無產量或進口量的車型共計1882款,擬從《目錄》撤銷。

4月9日,工信部發布了關於開展2018年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項目推薦的通知。同一天,工信部還將企業遞交的2017年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執行情況年度報告進行公示。

4月11日,三部委印發國家級道路測試管理規範,內容包括《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管理規範》(試行)的具體內容及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功能檢測項目。規範要求測試主體、測試駕駛人及測試車輛應符合的條件;測試車輛應在封閉道路、場地等特定區域進行充分的實車測試;進行道理測試要符合國家行業相關標準,省、市級政府發佈的測試要求以及測試主體的測試評價規程。

地方層面,深圳、廣州、天津、鄭州等地發佈了涵蓋新能源汽車、智能製造、自動駕駛等領域的政策。內容包括2018年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項目推薦;關於申報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市級財政補貼的通知;智能製造系統解決方案等。一系列智能製造政策的發佈,可見國家對於智能製造發展的重視,智能製造行業成為我國製造行業的主要動力和趨勢之一。

4、5月汽車產業政策盤點:新能源汽車門檻上調

發展新能源汽車是全世界汽車業的共同目標,在眾多正面政策的鼓勵下,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快速發展,預計2020年將達到200萬輛的需求量。政府又在開始研究新的鼓勵政策,推動中國新能源汽車向智能網聯汽車方向發展,期待能從汽車大國走向汽車強國。

5月份各地共出臺汽車產業政策10項,國家層面出臺政策3項、地方層面出臺政策7項,新能源汽車(4項)和智能製造(3項)仍是政策發佈的重點領域。另外,汽車關稅的調整與新能源車免購置稅車型目錄的發佈,也引起了大家的重點關注。

4、5月汽車產業政策盤點:新能源汽車門檻上調

5月22日,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了關於降低汽車整車及零部件進口關稅的公告。自2018年7月1日起,將稅率分別為25%、20%的汽車整車關稅降至15%,降稅幅度分別為40%、25%;將稅率分別為8%、10%、15%、20%、25%的汽車零部件關稅降至6%,平均降稅幅度46%。

降稅後,我國汽車整車平均稅率13.8%,零部件平均稅率6%。此次汽車進口關稅降低是我國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重要舉措,預計將顯著提升進口車銷量。

5月24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下發了一份名為《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按照投資管理規定中的表述,徵求意見階段已結束,正式文件將於2018年發佈。這份文件可以被視作是繼1994年版、2004年版《汽車產業發展政策》之後,我國的第三版《汽車產業發展政策》。

文件內容主要包括:

1、完善汽車產業投資項目准入標準,加強事中事後監管;

2、對禁止燃油汽車投資項目做出明確規定;

3、對於現有汽車企業擴大燃油車生產能力,《徵求意見稿》第十一條也做了更為嚴格的要求,包括“上兩個年度汽車產能利用率均高於全行業平均水平;上兩個年度新能源汽車產量佔比均高於全行業平均水平”等六項具體條款;

由此可見,對於傳統燃油車,國家給予傳統車企做大做強的機會和支持。

4、支持社會資本和具有較強技術能力的企業投資新能源汽車、智能汽車、節能汽車及關鍵零部件研發和產業化領域;支持國有汽車企業與民營汽車企業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強強聯合,組建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汽車企業集團;

5、對新建獨立純電動汽車企業的資質要求予以明確,規定強調汽車整車企業、零部件企業以及設計研發企業、境外企業等均可以成為主要股東。

近幾年,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十分迅速、佈局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企業很多,但是產能利用率低、騙補、圈錢等問題也層出不窮。吉利汽車董事長

就曾表示新能源車生產資質發放存在不公平的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文件中提到:2015年發改委、工信部發布的《新建純電動乘用車企業管理規定》、2017年發改委發佈的《關於完善汽車投資項目管理的意見》、2004年發改委的《汽車產業發展政策》將自產業投資新政實施之日起廢止。這代表著此次投資管理規定出臺之後,傳統汽車與新能源汽車將被統一管理,且新能源入門門檻將被提高。

有業內人士指出,此規定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要嚴格控制燃油車產能,讓企業集中注意力發展新能源汽車。可以肯定的是,未來想在領域內站穩腳跟的企業,必須拿出質量過硬並受市場歡迎的產品。政策是產業發展的生命線,而政策的發佈只是第一步,還得有足夠的執行力,才能推動政策開放下汽車產業的高質量和可持續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