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廣還要不起「汽車新零售」時,二網們卻在三四線城市野蠻生長

文/顧家棟

國內汽車零售領域/汽車流通領域的創新始終是一件值得鼓勵的事

無論各位承不承認,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確實可以被認為是中國汽車市場的黃金時代。汽車品牌百舸爭流、新車銷量節節攀升、市場規模與日俱增,但良好穩定的發展趨勢並不一定意味著這個相對傳統的行業沒有痼疾。

北上廣還要不起“汽車新零售”時,二網們卻在三四線城市野蠻生長

縱觀2107年全年的國內汽車市場,雖然表面上在延續了新車銷售量上升的態勢,但其實增量已經逐漸走低,這也提示了市場變動的一些關鍵元素:一直以來,國內汽車市場內的總體產能過剩的形勢是不容樂觀的。

北上廣還要不起“汽車新零售”時,二網們卻在三四線城市野蠻生長

或者從某種程度上而言,產能過程已經逐漸成為了一個行業痛點。正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讓汽車流通市場更加開放,國家於去年頒佈了《汽車銷售管理辦法》,打破了汽車銷售品牌授權單一體制(4S店),允許授權模式與非授權模式並存。

北上廣還要不起“汽車新零售”時,二網們卻在三四線城市野蠻生長

也正是在此背景下,政策鬆綁催生了多樣的汽車銷售模式

傳統汽車4S店、汽車超市、汽車大賣場等形式百花齊放。尤其最近幾年,汽車互聯網公司橫空出世,其以“新零售”體系作為支撐的經營模式受到了中國愈發年輕化的消費市場的青睞。

北上廣還要不起“汽車新零售”時,二網們卻在三四線城市野蠻生長

說到“新零售”,這個詞最早或者最初的概念或來自於馬雲爸爸之口,他曾在2016時提出:未來將沒有電子商務,取而代之的就是新零售……那所謂“新零售”究竟是啥?

北上廣還要不起“汽車新零售”時,二網們卻在三四線城市野蠻生長

為此,我也特意搜索了一下目前網絡上關於“新零售的定義”,我個人總結下來就是“數據驅動,以體驗為中心的泛零售形態”,更大白話一點就是,基於數據,線上和線下模式結合,旨在給消費者帶來最好的體驗。

北上廣還要不起“汽車新零售”時,二網們卻在三四線城市野蠻生長

誠然,現在比如阿里巴巴、京東、蘇寧易購都有自己路線不一的“新零售”的戰略,但說到底都沒有一個標準的定義。這些電商巨頭尚處在摸索階段,更不用說還未能從線下完全成功轉型至線上銷售的汽車銷售行業了,所謂汽車圈的“新零售”實在有點模糊。

北上廣還要不起“汽車新零售”時,二網們卻在三四線城市野蠻生長

並且按照一般規則而言,試點“新零售”的最佳地點往往是形如北上廣這樣的一線城市。因為一線城市的消費者的消費能力高,接受度也高,這一點沒錯。但針對汽車銷售來說,一二線城市的傳統新車銷售渠道太過豐富卻成了阻礙因素。

北上廣還要不起“汽車新零售”時,二網們卻在三四線城市野蠻生長

反倒是沒有被傳統4S店全面覆蓋的三四線城市,在汽車銷售模式上有了創新獨到的玩法

根據網上資料顯示,中國近三千個縣級市,有超過90%沒有4S店的覆蓋,那裡的消費者購車更依賴於俗稱“二網”的綜合品牌經銷商。

北上廣還要不起“汽車新零售”時,二網們卻在三四線城市野蠻生長

雖有政策支持,但“二網”在硬件設施與軟件配置上遠遠無法與優勢資源集中、供應鏈成熟的4S網絡渠道相提比論。他們長期沒有穩定、可靠的優質車源,無法開發和擁有現代化的管理工具,同時也不具備在線擴充本地客源的能力。

北上廣還要不起“汽車新零售”時,二網們卻在三四線城市野蠻生長

如此背景下,一個可以多方多維綜合賦能的渠道平臺就顯得尤為重要。線上優勢方(比如大數據公司,汽車互聯網公司)與線下優勢方(比如上述的“二網”)可以通過這樣的賦能平臺進行深度合作,彼此之間置換資源,達成雙贏效果。就像上個月,牛牛汽車與汽車之家的簽約就是其中一個比較成功的案例。

北上廣還要不起“汽車新零售”時,二網們卻在三四線城市野蠻生長

雖然現在尚不能給這樣的多樣化汽車銷售模式蓋棺定論,但是在我看來,國內汽車零售領域/汽車流通領域的創新始終是一件值得鼓勵的事。哪怕最終沒能成功顛覆傳統4S店模式,這樣的對於汽車零售模式的創新探索也是有利於汽車行業整體發展的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