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炮被放在雲居寺當香爐,專家鑑定價值連城,後來成爲高考重點

1935年,宋代大儒周敦頤的直系子孫,外號"周大鬍子"的紹興人周肇祥應恭親王奕之孫,正在北京西南房山縣的雲居寺編纂《白帶山志》的溥心畬邀請,來雲居寺遊歷。由於曾經當過古物陳列所所長參與故宮文物南遷,加上自己是清末的舉人,在每一次遊覽中,都十分重視對古物的發現。當週肇祥走進雲居寺大殿時,眼前擺在佛像前的一個奇特的"香爐"讓他十分詫異,根據周肇祥筆記《琉璃廠雜記》記載,這個奇特的銅香爐"長筒直立、大口向上",壁上刻有"綏邊討寇軍,至順三年二月吉日,第叄百號,馬山"。根據自己的經驗判斷,眼前的這個香爐很可能是銅炮,加上至順三年的紀年,周肇祥感到能見到這件500多年前的古物很是難得,於是就僧人商議,把這件"香爐"帶回北京。83年前,周肇祥的這一舉動為中國古代歷史帶回了世界之最,後來,還成了高考重點。

大炮被放在雲居寺當香爐,專家鑑定價值連城,後來成為高考重點

雲居寺老照片

從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的實物看,我們不難發現,這件由周肇祥帶回的這個曾經被當成香爐的的"長筒銅器"實際上是一件兵器,學名叫火銃、火筒,發明於中國元代,由南宋時期的突火槍演變而來,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屬射擊武器,被後人稱之為中國古代第一代金屬管型射擊武器。

大炮被放在雲居寺當香爐,專家鑑定價值連城,後來成為高考重點

“大鬍子”周肇祥

元代對宋朝火牆的成功改進為成吉思汗的馬隊橫掃歐亞立下了汗馬功勞。

銅炮上的"綏邊討寇軍,至順三年二月吉日,第叄百號,馬山"的文字言簡意賅,記錄了這門火炮的"部隊番號(綏邊討寇軍)"鑄造時間(至順三年二月吉日)、編號(第叄百號)。

大炮被放在雲居寺當香爐,專家鑑定價值連城,後來成為高考重點

雲居寺發現的元代火炮

查看中國皇帝年表,不難知道,至順是元朝元文宗孛兒只斤·圖帖睦爾(1304年2月16日—1332年9月2日)的年號,蒙古帝國可汗,汗號"札牙篤可汗"。是元朝第八位皇帝,廟號文宗,諡號聖明元孝皇帝。

大炮被放在雲居寺當香爐,專家鑑定價值連城,後來成為高考重點

元文宗孛兒只斤·圖帖睦爾

把這件銅炮從雲居寺帶回北京後,周肇祥小心的收藏起來,新中國成立後,專家對周肇祥保存的這件銅炮進行鑑定,經過測量,這件火炮口徑10.5釐米。重6.94公斤。確認這件銅炮是我國發現的最古的火炮,也是世界上已經發現的最古老的銅炮,後來,這件世界上現存最早的火銃被保存在中國歷史博物館(中國國家博物館)至今。

在高中歷史課中,四大發明一直作為重要知識點進行講授,而這件現存鑄造時間最早火炮作為火藥應用於軍事、冷兵器時代進入熱兵器時代的實物證據被我們的歷史老師格外重視,經常被列入高三歷史必修專題複習的重要內容。

大炮被放在雲居寺當香爐,專家鑑定價值連城,後來成為高考重點

元代火炮復原圖

很長時間裡,人們只知道周肇祥發現了這門"世界最早的火炮",但對過程卻不甚瞭解。直到1973年,一位早年曾經在琉璃廠學徒的鑑定專家吳希賢從一個即將送到造紙廠化成紙漿的廢紙堆裡找到的周肇祥的手稿,才讓周肇祥閒遊雲居寺、發現元代火炮的過程大白於天下。後來,周肇祥留下的手稿經過整理,由北京古籍出版社公開出版,這就是著名的北京古籍叢書《琉璃廠雜記》。

前文所提到的周肇祥所描述的"長筒直立、大口向上",壁上刻有"綏邊討寇軍,至順三年二月吉日,第叄百號,馬山"即出自周肇祥在《琉璃廠雜記》中的記載。

人物資料:周肇祥,(1880~1954),近代,北洋官員,古物陳列所第四任所長。字嵩靈,號養庵,又號無畏,別號退翁,室名寶觚樓。人,清末舉人,曾肄業於、法政學校。1926年9 月30 日至1928年2月任古物陳列所所長,主持故宮博物院古物南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