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到不言,價值自成蹊

滴滴能搶美團的外賣生意,還是美團更能搶滴滴的網約車生意?美滴之爭還沒過去,但在各自的大本營上,卻依然還存在變數。

相比餓了麼入阿里彀中,滴滴在專車市場面臨的挑戰或許更大,柯潔對滴滴專車的發難還只是用戶對服務質量的質疑,但在專車市場的挑戰或許來自原本已經淡出人們視線的易到。在重整之後,關於易到的幾則消息重新喚起人們的關注,這個原本在專車市場頗有用戶忠誠的品牌,究竟經歷了什麼?

易到不言,價值自成蹊

首先是今年4月,易到宣佈與中信銀行的戰略合作、短道接入金融場景,近日又有消息傳出阿里方面頻繁與易到接觸,似乎網約車新一輪的資本陣容又生變數……

多個消息來源顯示,易到用車五一期間停用了微信支付通道,目前平臺上支付方式只有支付寶一家。這種明顯的變化不但引發了用戶的注意,行內對此議論紛紛指向阿里將和易到產生某種神秘化學反應。

停用某家支付方式,向來是業界話題的焦點,且不說當年京東停用支付寶是為了給自家支付騰出空位,2015年美團停用支付寶就曾引發業內熱議,後來騰訊的投資到位後,美團也正式完成了陣營的轉換,從阿里系直接跳進了騰訊系。

此次易到停用微信支付通道,無疑是向外界展示其與阿里的關係,同時也說明,在美滴大戰中,網約車主陣地上仍然不乏資本巨頭的虎視和打量,有業內人士認為,正是美滴的跨界之戰,給易到這種老牌網約車平臺騰出了秀肌肉的空間。換句話說,如果沒有美滴之爭,資本方的目光或許還只停留在用戶規模等表層現象上。

而美滴的紛爭也讓人們看到了雙方切實存在的問題,尤其是大範圍對於行業壁壘的爭議,而此時的資本的態度又是如何呢?或許以後會更加關注企業內在實力。

為什麼易到?

算起來,易到是國內最早的網約車平臺,但在其發展中,卻受到多種業外因素所的左右。前期與滴滴、快的的對峙中,沒有及時形成規模化與資本儲備,戰役激化時便處在了被動地位上,等到滴滴與快的合併後,後期再續的強大資本仍無法在短時間內換來發展空間。這是易到失去的先戰機會,後來Uber和滴滴纏鬥中,易到的資本調整已經快速跟了上來,並在競爭中取得了自家領地,但很不巧,投資方樂視出了問題。

易到不言,價值自成蹊

去年底,易到徹底完成了去樂視化,韜蘊資本從投資和管理上全盤接手,易到完成了大換血,與以往相比,此時的易到已經非同往昔,也為後來中信銀行的進入做好了準備。4月12日易到與中信銀行正式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車主金融、出國金融、消費金融、信用卡、支付結算等零售業務,以及投資諮詢和大數據等領域展開深入合作。

在用戶層面,易到給用戶留下的最難以磨滅的印象大概就是比較划算,和其他平臺的燒錢略有不同,輝煌時期充100返100甚至120。等於用戶五折以上打車,對於出行領域,用戶最關心的就是能否低成本高規格,易到主打專車,忠實用戶積累不少,創下過日訂單百萬的佳績。今年以來,易到也在模式上進行了一系列創新,尤其是推出司機端免佣金政策,大獲好評。

易到不言,價值自成蹊

站在滴滴一家獨大之時,眼看各種燒錢補貼的動作都化為烏有,用戶層面所反饋來的消息也大多是失望的,高峰時候仍然是打不著車,低價出行時代一去不復返等消息還是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大多數用戶的好感。最苦的無疑是司機端,拼命拉大半月活兒,收益日漸微薄。

易到不言,價值自成蹊

近日一位首汽約車的司機告訴ITlady,首汽目前採用的司機績效和獎懲機制越來越嚴苛,“每天拉活8小時以上,每月拉夠規定的額度,原來是二選一就可以拿到保底工資2000多元,而現在規定變了,不再是“或”而是“且”,也就是說司機們每天如果幹不夠8小時,就算拉夠了規定額度,也拿不到那完整的保底...,反之亦然,再刨去車輛磨損等費用,到手的收入較從前大打折扣”,而這一規定的實施直接導致了不少司機紛紛“出逃”,因為之前沒有簽過任何合同,所以司機可隨時退車走人。據瞭解,新規實施不到1個月的時間,就已經有數百位司機選擇離開,隨之而來的就是在首汽的院落裡被閒置的大批車輛。

阿里為什麼?

如果阿里真對易到有投資意向的話,的確可能性也比較大。雖然阿里也是滴滴的股東,但滴滴方面似乎和騰訊以及阿里都保持著難以描述的距離感,隨著滴滴越來越大,出巨資的股東也不免有種種失去控制感,常言說得好,孩大不由娘。從騰訊支持美團打車的角度上來看,阿里方面對於掌控出行場景的意願也必然強烈,投資易到無疑是最穩妥的方式之一。

從投資規模上來看,不論阿里還是騰訊都不是滴滴真正大股東,除Uber外軟銀以最高出資額擔當滴滴的大股東。單純從和投資方關係上來看,滴滴與阿里或騰訊均存在競爭性,能否形成直接性在於滴滴的支付是否做到足夠強大。而去年年底,滴滴斥資3億收購了一家支付公司,正式佈局金融全牌照。連騰訊都著急了,阿里方面怎麼可能沒有想法?

近日,阿里巴巴投資總監謝鷹接受某媒體專訪時也表示阿里的投資分為兩類,“一類是基於阿里實體業務的強耦合投資,通過收購和投資增強集團業務,提升效率。另一類是探路型投資,當下業務關係並不強,但我們認為會對行業未來產生影響的也會投,比如AI。”算起來,易到應該屬於第一類,不但與其支付業務有強耦合性,更擁有出行場景一線掌控能力。

易到投資價值如何看?

易到是網約車領域先行者,同時在客群等方面也一直堅持專注,不斷深耕...泛觀目前網約車市場,能夠始終堅守原始業務的幾乎沒有幾家?滴滴做起了外賣,神州染指咖啡....對於易到而言,也許這是個彎道超車的機會,但前提是精緻打磨出行市場,才能離市場臨界點越來越近。

選擇易到或許是阿里的宿命之選,BAT三家騰訊目前大力扶持美團做出行,而百度剛剛也投資了首汽約車,只有阿里尚未找到專屬的出行搭檔,從業務上來看,易到對於出行市場理解的更深入也更透徹。同時,阿里眼光更為長遠,未來將要打造更大的產業鏈也未可知。造車方面,阿里和富士康完成了對小鵬汽車的投資,新能源汽車換成別的投資方也許看到的是利益,但阿里看到的是絕對性未來。

易到不言,價值自成蹊

從馬雲提出新零售那刻起,對於市面上行業百態阿里早就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了,汽車不但是消費品,更是未來出行的重要工具,前不久,小鵬汽車的何小鵬與楊浩湧的一次面談,讓人幾乎看到造車到賣車的真實路徑,也更深地摸到了阿里的投資框架,而易到作為一個出行平臺顯然將是新能源汽車的批量買家。而這也正合了阿里打造上下游產業鏈的真實邏輯。且,據市場消息稱,小鵬也好,瓜子也罷抑或還有傳說中的優信....都紛紛在近期與易到進行過深入的交流,如此看來,此產業鏈業務打通是遲早的事了。

在靴子尚未落地之前,推斷並不具備現實意義……如果阿里與易到聯手,這個未來的期待空間還蠻有看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