挣扎而落寞的巴西教育

挣扎而落寞的巴西教育

巴西这个国家,被称为“金砖四国”之一的国家,也曾经致力于改善教育,希望教育来改变社会。但从巴西奥运会我们就可以看出巴西的困境了,经济衰退、政治腐败、社会差距拉大,完全超出了人们对于“中等收入陷阱”的认知,从金砖变成了砖。在巴西的一篇报道《巴西,一个被击倒的巨人》完全的揭露了巴西面临的困境,这对于以前赞扬巴西经济和政治的人来说无异于最响亮的耳光,虽然我们不可能赞同那篇文章中说的“巴西是什么时候完蛋的?在1500年,当葡萄牙人到来时就完蛋了。”这种讽刺的话语更多的是表达对巴西现状的不满。但仔细观察巴西的教育,就会发现,这是一个在教育公平上失败的国家。我从三个方面来谈巴西的教育。

挣扎而落寞的巴西教育

一、巴西教育制度

巴西教育制度历经许多年,终于在20 世纪60 年代和70年代由政府颁行了一系列教育法规,确立了现行学制。巴西教育的宗旨是:使全体公民都能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大力发展教育,提高全民族文化科学水平,使教育与巴西经济大国的地位相一致。

(一)初等教育

巴西的基础教育被分为学前教育、八年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第一阶段是免费普及义务教育8 年(7-15 岁)包括旧制小学4年和初中4 年,属于基础教育阶段。1-8 年级均设葡萄牙语、社会常识、自然科学、文艺和体育四类核心课程。5-6 年级增设工业、商业、农业和家政学科。7-8 年级增设职业选修科。第一阶段教育完成后,一部分学生继续升学,大部分学生就业谋生。(没有小升初和中考,免费的公共教育政策)

(二)中等教育

普通教育的第二阶段是中等教育,事实上是高中教育。高中分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两类,入学年龄为15-18 岁。普通高中修业年限为3 年,主要学习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基础知识,为学生升大学作准备。

职业高中修业年限2-4 年不等,培养具有中等技术水平的劳动者和技术人员。职业技术教育在巴西中等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国家把职业学校的学生看成是未来国家建设的生力军。为了发展职业学校,1961 年颁布的教育法规定,职业高中毕业生可以报考高等院校;设立奖学金制度;办学灵活多样,有半工半读的二部制学校,有采取学分制的学校,职业学校强调学用结合。每年约有7%的小学生和8%的中学生辍学,留级率高达29%。

其中:巴西高考是仅次于中国堪称世界第二大考试

巴西全国中等教育考试(简称ENEM)是巴西规模最大、参与考生最多的考试,同时也是世界第二大考试,仅位列中国高考之后。巴西高考制度是在1998年建立的,它是由巴西教育部组织的,每年有全国1698个城市的600万考生参加。从2013年开始每年将在4月和11月举行两次高考,通过这个考试,考生可以升入巴西公立大学进行深造。与中国高考不同的是,已经工作的在职人员也可以参加每年 的ENEM。

(三)高等教育

现行的巴西高等教育框架构建于1968 年,高等院校分为联邦、州立、市立和私立四类,前三类是公立学校。1996 年,巴西87 所大学中有34 所是私立大学。在160 万大学生中,约70 万人在公立学校学习,约占学生总数的40%。巴西高等院校根据各自学校的情况制定招生计划和录取标准,具体考试时间和科目由参加招生的各大学自行决定。大多数公立学校一年举行两次招生考试,少数公立大学和所有私立学校一年进行一次考试。报考高等院校的学生,必须有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的毕业证书。在考试的具体内容上,各高校和各专业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由于联邦和州立等公立大学实行免费教育,所以吸引众多考生,招生比例约为7比1.巴西高校一般采取走读方式,每年有效学习时间为180天。

1920 年,诞生了第一所综合大学——里约热内卢大学,这所大学偏人文、法律、医生、轻理工科。20 世纪30 年代开始,教育开支的近70%用于高等教育领域。1831 年《巴西高等教育组织法》强调发展理工和综合大学。70 年代初,大学生年增长率19%。1972 年全国统招。高等院校培养国家所需的高级专家、科学家和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综合大学本科修业年限2-6 年不等,视专业而定。高等院校全国统一招生,采取学分制进行教学管理。每年3 月初到12 月中旬上学,12 月下旬考试。1、2 月放寒假,7 月放暑假。在拉美10 大名校巴西占3 所,5 所世界400 强。著名高等学府有圣保罗大学、坎皮纳斯大学、巴西利亚大学、里约热内卢天主教大学等。

(四)成人教育(非正规教育)

非正规教育包括补习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和识字教育。20世纪70 年代以来,巴西十分重视成人补习教育,并通过建立全国电化教育网络对成人进行初等和中等教育。识字教育即扫盲教育,由志愿服务队来做,1977 年约有19 万名志愿服务人员,约2000 万人学习。1822 年独立时文盲率达85%,2000年成人识字率达到85.2%,高于中国84.2%。2013年为91.3%,中国为95.1%。

二、私立教育下的不平等

从 1500 年葡萄牙航海家发现了巴西开始,巴西的教育只是教会举办的具有宗教性质的私立教育(到1759年,政府才取得了教育权利,开始举办学校)。因而,很长时间以来,巴西的私立教育非常发达。

但是,从20世纪60 年代以后,随着巴西政府对基础教育的越加重视,私立学校在不同教育阶段的比重发生了很大变化。到1999 年,巴西私立学校近2.8 万所,占全国学校总数的12.34%;在校生505 万余人,占全国在校生总数的10.69%。在义务教育阶段,全国有学校18.3 万所,在校生3 605.97 万人。其中私立学校1.8 万所,占9.78%;在校生327.73万人,占9.08 %。高中教育阶段有学校1.86 万所,在校生达到776.92 万。其中私立学校6 000 余所,占32.72%;在校生122.44 万,占15.75 %。在高等教育阶段,1999 年共有高等学校1 097 所,其中私立高等学校905 所,占82.5%;私立学校在校生153.79 万人,占高等教育阶段在校生总数的64.9%。

在基础教育阶段,由于私立学校有悠久的历史,一些水平高、质量好的学校仍是私立学校,因而一些有经济实力的家长愿意送子女上私立学校;

在高等教育阶段,虽然公立大学的质量要远远超过私立学校,但是由于公立大学的数量有限,不能满足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各阶层人士对高等教育的需求,私立大学应运而生,在需求的拉动下,私立大学在数量上占据了绝对地位。(上私立中小学的更容易去质量更好的公立大学,公立中小学的大多只能去较差的私立大学)

原因分析:历史传统,政府重视高等教育,对基础教育投入少(根据经合组织的数据,巴西花在每个大学生身上的钱几乎是中学生的4倍。)

挣扎而落寞的巴西教育

这样必然带来一些问题:

导致一种极端的、且是难以打破的教育不公平格局:社会中的优势群体在私立中小学接受优质教育,从而得到优质低价的高等教育服务及其背后的高额的公共财政补贴;与此同时,弱势群体接受着较低质量的基础教育服务,难以在获得精英型高等教育机会的竞争中取胜,阶层固化难以打破。

现在中国存在一种说法就是“教育的拉丁美洲化”,这里的拉丁美洲化只要是指教育巴西化,当然,这种说法有所夸张,但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教育的“拉丁美洲化”是指这样一种教育格局:就是在人口收入差距显著的社会中,大量中高等收入的家长可能逃离公共教育体系而在私立部门中寻求更高水准的服务,公立学校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公立学校逐渐成为低劣质量机构的“代名词”。在中国则更多的是通过择校来选择优质教育。所以二者并不相同。

所以在巴西社会存在一种现象,富人愈富,穷人愈穷。 富人的孩子不会屑于与穷人的孩子在同样的学校接受教育。迎合富人高标准的精英私立民办教育便大量出现,但是国家的大部分资金主要投入在高等教育。结果是,富人的孩子通过私立的高质量中小教育比较轻松地升入好的大学, 穷人的孩子接受的是质量差的初等教育,最后难以考上好的大学,从而难以逆袭命运。这就是寒门难出贵子的原因。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两种路径:私立民办中小学教育-----重点高中----名牌大学或者出国留学----好工作好未来;穷人孩子的教育轨迹:公立中小学-----一般高中或者技术学校---专科大专或者工厂工人-----工薪阶层或者社会底层。

我们怎么看待巴西这样的教育问题?有人认为免学费政策(巴西的公立教育都是免费的)带来的公共教育供给倾向于标准化、规范化,中高收入人群的教育需求无法在公立学校中得到充分满足。当以额外付费获取公立学校提供个性化服务的渠道被切断时,这一群体可能大量涌入私立学校。富人和精英阶层急需通过提高子女的教育标准进一步拉开与下层民众的距离,从而稳居在自己铸就的城堡里,也就是实现布迪厄所说的文化资本的再生产。

三、巴西的基础教育质量

挣扎而落寞的巴西教育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16年发布“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报告,在调查的64个国家中,巴西学生在数学、阅读、科学方面的表现非常不理想,排名第五十五位。另外,在参与调查的270万15岁的巴西学生中,约170万存在数学学习障碍,140万存在阅读障碍,150万存在科学学习障碍。

巴西教育质量偏低的原因是,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不够,能够坚持学到五年级的学生比例也很低。在联合国看来,学生们在学校的时间应该每天达到四小时二十五分到五小时之间,但巴西学生待在学校的平均时间是四小时十五分,很多州立学校学生的在校时间更只有四小时。巴西学生的留级率也很高,尤其是男生,情况更严重,女生为百分之十八,男生则达百分之二十五,是拉丁美洲学生留级率最高的国家。

总之,巴西的基础教育质量差,这更加导致这社会的分化,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后果。巴西著名的教育家保罗·弗莱雷可能也不曾想到,在巴西经济经历了高速发展之后,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经济状况一落千丈,教育不公平越发凸显,教育并没有为社会的腐败和混乱找到一个解决方案,从如今来看,明天的巴西教育可能会进一步的随着经济的衰落,政治的腐败更加落寞。

挣扎而落寞的巴西教育

被击倒的巨人站起来需要多少时间?这需要巴西的努力来告诉我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