掙扎而落寞的巴西教育

掙扎而落寞的巴西教育

巴西這個國家,被稱為“金磚四國”之一的國家,也曾經致力於改善教育,希望教育來改變社會。但從巴西奧運會我們就可以看出巴西的困境了,經濟衰退、政治腐敗、社會差距拉大,完全超出了人們對於“中等收入陷阱”的認知,從金磚變成了磚。在巴西的一篇報道《巴西,一個被擊倒的巨人》完全的揭露了巴西面臨的困境,這對於以前讚揚巴西經濟和政治的人來說無異於最響亮的耳光,雖然我們不可能贊同那篇文章中說的“巴西是什麼時候完蛋的?在1500年,當葡萄牙人到來時就完蛋了。”這種諷刺的話語更多的是表達對巴西現狀的不滿。但仔細觀察巴西的教育,就會發現,這是一個在教育公平上失敗的國家。我從三個方面來談巴西的教育。

掙扎而落寞的巴西教育

一、巴西教育制度

巴西教育制度歷經許多年,終於在20 世紀60 年代和70年代由政府頒行了一系列教育法規,確立了現行學制。巴西教育的宗旨是:使全體公民都能夠學習文化科學知識,以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大力發展教育,提高全民族文化科學水平,使教育與巴西經濟大國的地位相一致。

(一)初等教育

巴西的基礎教育被分為學前教育、八年義務教育和高中教育。第一階段是免費普及義務教育8 年(7-15 歲)包括舊制小學4年和初中4 年,屬於基礎教育階段。1-8 年級均設葡萄牙語、社會常識、自然科學、文藝和體育四類核心課程。5-6 年級增設工業、商業、農業和家政學科。7-8 年級增設職業選修科。第一階段教育完成後,一部分學生繼續升學,大部分學生就業謀生。(沒有小升初和中考,免費的公共教育政策)

(二)中等教育

普通教育的第二階段是中等教育,事實上是高中教育。高中分普通高中和職業高中兩類,入學年齡為15-18 歲。普通高中修業年限為3 年,主要學習社會學科和自然學科的基礎知識,為學生升大學作準備。

職業高中修業年限2-4 年不等,培養具有中等技術水平的勞動者和技術人員。職業技術教育在巴西中等教育中佔有重要地位,國家把職業學校的學生看成是未來國家建設的生力軍。為了發展職業學校,1961 年頒佈的教育法規定,職業高中畢業生可以報考高等院校;設立獎學金制度;辦學靈活多樣,有半工半讀的二部制學校,有采取學分制的學校,職業學校強調學用結合。每年約有7%的小學生和8%的中學生輟學,留級率高達29%。

其中:巴西高考是僅次於中國堪稱世界第二大考試

巴西全國中等教育考試(簡稱ENEM)是巴西規模最大、參與考生最多的考試,同時也是世界第二大考試,僅位列中國高考之後。巴西高考制度是在1998年建立的,它是由巴西教育部組織的,每年有全國1698個城市的600萬考生參加。從2013年開始每年將在4月和11月舉行兩次高考,通過這個考試,考生可以升入巴西公立大學進行深造。與中國高考不同的是,已經工作的在職人員也可以參加每年 的ENEM。

(三)高等教育

現行的巴西高等教育框架構建於1968 年,高等院校分為聯邦、州立、市立和私立四類,前三類是公立學校。1996 年,巴西87 所大學中有34 所是私立大學。在160 萬大學生中,約70 萬人在公立學校學習,約佔學生總數的40%。巴西高等院校根據各自學校的情況制定招生計劃和錄取標準,具體考試時間和科目由參加招生的各大學自行決定。大多數公立學校一年舉行兩次招生考試,少數公立大學和所有私立學校一年進行一次考試。報考高等院校的學生,必須有基礎教育和中等教育的畢業證書。在考試的具體內容上,各高校和各專業的側重點有所不同。 由於聯邦和州立等公立大學實行免費教育,所以吸引眾多考生,招生比例約為7比1.巴西高校一般採取走讀方式,每年有效學習時間為180天。

1920 年,誕生了第一所綜合大學——里約熱內盧大學,這所大學偏人文、法律、醫生、輕理工科。20 世紀30 年代開始,教育開支的近70%用於高等教育領域。1831 年《巴西高等教育組織法》強調發展理工和綜合大學。70 年代初,大學生年增長率19%。1972 年全國統招。高等院校培養國家所需的高級專家、科學家和高級工程技術人員。綜合大學本科修業年限2-6 年不等,視專業而定。高等院校全國統一招生,採取學分制進行教學管理。每年3 月初到12 月中旬上學,12 月下旬考試。1、2 月放寒假,7 月放暑假。在拉美10 大名校巴西佔3 所,5 所世界400 強。著名高等學府有聖保羅大學、坎皮納斯大學、巴西利亞大學、里約熱內盧天主教大學等。

(四)成人教育(非正規教育)

非正規教育包括補習教育,廣播電視教育和識字教育。20世紀70 年代以來,巴西十分重視成人補習教育,並通過建立全國電化教育網絡對成人進行初等和中等教育。識字教育即掃盲教育,由志願服務隊來做,1977 年約有19 萬名志願服務人員,約2000 萬人學習。1822 年獨立時文盲率達85%,2000年成人識字率達到85.2%,高於中國84.2%。2013年為91.3%,中國為95.1%。

二、私立教育下的不平等

從 1500 年葡萄牙航海家發現了巴西開始,巴西的教育只是教會舉辦的具有宗教性質的私立教育(到1759年,政府才取得了教育權利,開始舉辦學校)。因而,很長時間以來,巴西的私立教育非常發達。

但是,從20世紀60 年代以後,隨著巴西政府對基礎教育的越加重視,私立學校在不同教育階段的比重發生了很大變化。到1999 年,巴西私立學校近2.8 萬所,佔全國學校總數的12.34%;在校生505 萬餘人,佔全國在校生總數的10.69%。在義務教育階段,全國有學校18.3 萬所,在校生3 605.97 萬人。其中私立學校1.8 萬所,佔9.78%;在校生327.73萬人,佔9.08 %。高中教育階段有學校1.86 萬所,在校生達到776.92 萬。其中私立學校6 000 餘所,佔32.72%;在校生122.44 萬,佔15.75 %。在高等教育階段,1999 年共有高等學校1 097 所,其中私立高等學校905 所,佔82.5%;私立學校在校生153.79 萬人,佔高等教育階段在校生總數的64.9%。

在基礎教育階段,由於私立學校有悠久的歷史,一些水平高、質量好的學校仍是私立學校,因而一些有經濟實力的家長願意送子女上私立學校;

在高等教育階段,雖然公立大學的質量要遠遠超過私立學校,但是由於公立大學的數量有限,不能滿足經濟的發展和社會各階層人士對高等教育的需求,私立大學應運而生,在需求的拉動下,私立大學在數量上佔據了絕對地位。(上私立中小學的更容易去質量更好的公立大學,公立中小學的大多隻能去較差的私立大學)

原因分析:歷史傳統,政府重視高等教育,對基礎教育投入少(根據經合組織的數據,巴西花在每個大學生身上的錢幾乎是中學生的4倍。)

掙扎而落寞的巴西教育

這樣必然帶來一些問題:

導致一種極端的、且是難以打破的教育不公平格局:社會中的優勢群體在私立中小學接受優質教育,從而得到優質低價的高等教育服務及其背後的高額的公共財政補貼;與此同時,弱勢群體接受著較低質量的基礎教育服務,難以在獲得精英型高等教育機會的競爭中取勝,階層固化難以打破。

現在中國存在一種說法就是“教育的拉丁美洲化”,這裡的拉丁美洲化只要是指教育巴西化,當然,這種說法有所誇張,但應該引起我們的注意。教育的“拉丁美洲化”是指這樣一種教育格局:就是在人口收入差距顯著的社會中,大量中高等收入的家長可能逃離公共教育體系而在私立部門中尋求更高水準的服務,公立學校特別是基礎教育階段的公立學校逐漸成為低劣質量機構的“代名詞”。在中國則更多的是通過擇校來選擇優質教育。所以二者並不相同。

所以在巴西社會存在一種現象,富人愈富,窮人愈窮。 富人的孩子不會屑於與窮人的孩子在同樣的學校接受教育。迎合富人高標準的精英私立民辦教育便大量出現,但是國家的大部分資金主要投入在高等教育。結果是,富人的孩子通過私立的高質量中小教育比較輕鬆地升入好的大學, 窮人的孩子接受的是質量差的初等教育,最後難以考上好的大學,從而難以逆襲命運。這就是寒門難出貴子的原因。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兩種路徑:私立民辦中小學教育-----重點高中----名牌大學或者出國留學----好工作好未來;窮人孩子的教育軌跡:公立中小學-----一般高中或者技術學校---專科大專或者工廠工人-----工薪階層或者社會底層。

我們怎麼看待巴西這樣的教育問題?有人認為免學費政策(巴西的公立教育都是免費的)帶來的公共教育供給傾向於標準化、規範化,中高收入人群的教育需求無法在公立學校中得到充分滿足。當以額外付費獲取公立學校提供個性化服務的渠道被切斷時,這一群體可能大量湧入私立學校。富人和精英階層急需通過提高子女的教育標準進一步拉開與下層民眾的距離,從而穩居在自己鑄就的城堡裡,也就是實現布迪厄所說的文化資本的再生產。

三、巴西的基礎教育質量

掙扎而落寞的巴西教育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2016年發佈“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報告,在調查的64個國家中,巴西學生在數學、閱讀、科學方面的表現非常不理想,排名第五十五位。另外,在參與調查的270萬15歲的巴西學生中,約170萬存在數學學習障礙,140萬存在閱讀障礙,150萬存在科學學習障礙。

巴西教育質量偏低的原因是,學生在校學習的時間不夠,能夠堅持學到五年級的學生比例也很低。在聯合國看來,學生們在學校的時間應該每天達到四小時二十五分到五小時之間,但巴西學生待在學校的平均時間是四小時十五分,很多州立學校學生的在校時間更只有四小時。巴西學生的留級率也很高,尤其是男生,情況更嚴重,女生為百分之十八,男生則達百分之二十五,是拉丁美洲學生留級率最高的國家。

總之,巴西的基礎教育質量差,這更加導致這社會的分化,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後果。巴西著名的教育家保羅·弗萊雷可能也不曾想到,在巴西經濟經歷了高速發展之後,在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經濟狀況一落千丈,教育不公平越發凸顯,教育並沒有為社會的腐敗和混亂找到一個解決方案,從如今來看,明天的巴西教育可能會進一步的隨著經濟的衰落,政治的腐敗更加落寞。

掙扎而落寞的巴西教育

被擊倒的巨人站起來需要多少時間?這需要巴西的努力來告訴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