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言傳身教了,孩子還不學,怎麼辦?

靠譜童書每週推薦 孩子免費聽故事神器

點擊標題下 愛讀童書媽媽小莉 關注

600多個經典故事任意聽

我都言传身教了,孩子还不学,怎么办?

上個週末,我報名參加了一個哲學工作坊,要在外面上課。

這也意味著,阿姨照顧老三,拍爸一個人就要一拖二,我有點放心不下,不過拍爸大手一揮,你快去,別等我改變主意。

想想自己三個娃的媽,有人幫著帶娃,我還能抽空充充電,順便呼吸一下新鮮空氣,我還有啥資格嘰嘰歪歪。

中午,拍爸給我發來照片,一副歌舞昇平,姐妹和諧的樣子,我毫不吝惜地豎了好多大拇指給他。

暫時拋開了娃兒們的大呼小叫,又被來自德國的哲學導師點亮了靈魂,還認識了不少志同道合的媽媽,下課回家的路上,感覺走路都帶風。

精神飽滿地回到家,準備用我內心那蓄滿水的杯子,好好灌溉一天沒見到媽的孩子們。

1

按照慣例,我一推開門,立刻聽到老二老三用膩死人的奶音尖叫著,媽媽,媽媽,然後陸續通過奔跑和爬行的方式,掛到我的身上。

我像母后一樣,用萬般的耐心和慈愛一一寵幸他們,抱著寧寧親來親去,給Lisa餵了個飽。

可這過程中,我一直惦記著一件事,拍童鞋竟然沒有衝出來和兩個妹妹搶著抱抱,一股不祥的預感籠罩著我。

我悄悄推開房門,果然,拍同學正端坐在我電腦前,沉浸在動畫片《星學院》中,對外面世界發生的一切毫不關心。

幾乎是一瞬間,我的好心情down到了谷底,我能感受到,自己內心的小火苗已經蓄勢待發。

不過,我的矛頭不是衝著孩子,而是那個騙我放心,他會帶好孩子的某爸。

我走出房門,用眼神暗示他,“跟我走一趟”,他尾隨著我,來到了洗手間。

天知道,自從有了三個娃和阿姨以後,洗手間已經成了我們夫妻談話(審訊)的最佳場所。

我還沒開腔,某爸主動接招,和以往的抱怨不同,這一次,他主動倒起了苦水。

我知道你要說我,她看電腦我也不管,你知不知道,我給她提了多少個出門的方案。

昨天本來我就跟她說好了,我們一起去打高爾夫球,我連教練都約好了,結果她今天反悔了,說不去。

後來我又跟她說,我們一起去游泳,她也不去,非要搭你新買的那個娃娃屋,我不同意,然後就各自生悶氣,她跑來看電腦,我在外面帶寧寧玩。

整個下午,我都在想一件事,不是說我們大人要做孩子的榜樣嗎?


你看看我,我也不是光說不練的人,我每週寫大字,打高爾夫球,除了自己想鍛鍊之外,我也想影響她,讓她跟著我一起學。


結果,什麼屁用都沒有,寫大字她也沒什麼興趣,高爾夫球也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我覺得自己做的這些很失敗,並沒有影響到她,大人是孩子的榜樣這句話,也值得存疑!

他這一翻連珠炮,我一句話都插不上,看他受傷又沮喪的樣子,我的氣也沒了。

我開始思考他提出的問題,大人是孩子的榜樣,這句話真的不成立嗎?

2

我想,這句話,要看從什麼層面上去理解。

比如我在前幾天的文章裡談到,嬰兒是從模仿開始學習的,小到比如我隨口說的一句話,做的一個動作,孩子也會跟著說,學著做。

再比如我每次刷牙,擠上牙膏後會放在水裡浸一會再刷,我以為這個習慣理所當然,大家都這麼做。

直到有一次拍爸看著我在水裡的牙刷,終於忍不住問,“你到底在幹什麼”,後來我意識到,這個小習慣是從我父母身上習得的。

但是,父母有100個習慣,我可能只從中習得了十分之一。

我媽年輕的時候是個運動健將,乒乓球,羽毛球,籃球,桌球,樣樣都會,人家的媽媽有空就煲電視劇,我媽最愛看的是CCTV-5。

而我——她的親生閨女呢,中學跑800米永遠最後一名,到現在,也沒有一樣能拿得出手的運動,很多時候,運動,對我來說是一種折磨。

榜樣的作用,更多的意味著,你給她提供了一種可能性。

我都言传身教了,孩子还不学,怎么办?

你愛寫大字,你愛打高爾夫,這些都很好,你讓孩子看到了,書法可以多優美,高爾夫球是怎樣一種運動,但這並不意味著,她就一定會跟隨你。

特別是當她意識到,爸爸玩這些的動機並不單純,爸爸很希望我也要做的時候,她可能更傾向於拒絕。

而一旦拒絕,爸爸就會失望,那麼孩子就更無法跟隨,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另一種溫和的“控制”。

西方有句諺語,你可以把馬兒牽到河邊,但不能強迫它喝水。

每年高考填報志願的時候,總有一些孩子,發誓絕不學自己父母乾的那一行,他們看到父母每天上班下班,卻看不到他們對工作發自內心的喜愛,對自己從事的行業真正充滿嚮往。

我們說父母是孩子的榜樣,並不意味著,父母在幹什麼,孩子就自然會去幹什麼。

小寶寶通過模仿我們外在的行為,如何走路、吃飯、穿衣服,通過模仿,他們一步步掌握了生活技能,成為一個獨立的人。

而大孩子,更大可能模仿的是我們的內在。

孩子學習的,是我們對待世界的態度。

我們熱愛生活,對世界充滿好奇心,孩子就有可能會成為這樣的人,但熱愛什麼,對什麼充滿好奇,就更是我們無法去想象的了。

我都言传身教了,孩子还不学,怎么办?

孩子是一個觀察者,他從觀察到的思想和行為中,截取他想要的部分,我們無法硬塞給他什麼,也正是從這角度來說,德國哲學家施泰納說,“所有的教育都是自我教育”。

和拍爸這麼一說,他也釋懷了。

我們想去做什麼事,成為什麼樣的人,就去做好了,孩子能從中領悟到什麼,那是她的自由。

謝謝你能來,也不遺憾你走開。

-End-

我都言传身教了,孩子还不学,怎么办?

最近有媽媽說,小莉,你的文章裡總是暴露小拍的缺點,大家可能會覺得,你養的孩子也不過如此,是不是要寫寫她的優點啊,畢竟,我們這些看著她長大的老粉印象裡,她應該是很優秀的。

我笑了笑,真的特別感謝這些從小拍四五歲一直跟著看的朋友對我的提醒。其實,我沒有刻意去展示孩子的缺點,或者是優點,我只是呈現生活中真實的我,還有孩子。

在我看來,小拍和別的孩子一樣,他們都沒有什麼大的缺點,他們只是還不成熟。

如果說他們身上展現出某些我們無法接納的“缺點”,那也是我們成人之前的養育所致,甚至只是我們看待孩子的角度。

之所以大家會像那位媽媽一樣,看到小拍很多缺點,是因為在這些衝突和我無法接納的時刻,總能引起我的一些思考,而我把思考的過程寫下來,和大家共勉。

是的,小拍會趁我不在偷看動畫片,生氣時會說出一些很不中聽的話,會跟妹妹搶玩具搶媽媽,但她依然,是我獨一無二的大寶貝,給我帶來最多歡笑和淚水,我人生路上最重要的一位導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