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夕阳之光照亮青少年的未来—记陵城区退休教师、“五老”志愿者穆修庆

让夕阳之光照亮青少年的未来—记陵城区退休教师、“五老”志愿者穆修庆

“同学们,你们是明天的希望,是欲绽的花朵,更是祖国的未来!我今年78岁了,生命的晚年,夕阳无限好啊!不是近黄昏。”这是陵城区退休教师、“五老”志愿者穆修庆同志为中小学生,讲党史国史时,对同学们朴素直白且富有诗意的真情告白。

穆修庆,男,专科学历,1940年7月出生,1962年1月参加工作,197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原陵城区(原陵县)进修学校教导主任。退休后,2006年被关工委聘为“五老”志愿者。“穆老师成为“五老”志愿者已有11年了,他不仅深入浅出地为小学生、初中生讲“两史”、讲国学,而且为广大教育工作者一丝不苟地讲解党的关爱政策,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所做的指示,以及省市县出台的有关关爱的文件。这让广大教育工作者充分地认识到关爱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迫切性,对学生开展教育便得心应手。穆老对学生不仅讲授“两史”知识,国学经典知识,更是开展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坚持不断的教育,任劳任怨的工作,使他2009年被市妇联、教育局聘请为首批“家庭教育专家”,荣获德州市关心下一代优秀“五老”志愿者、区最美“五老”志愿者等荣誉称号。”这是陵城区关工委许书英主任对穆老师的概括之语。

退休不退志的穆老师,自2006年成为“五老”志愿者后,不忘初心的他,始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从严要求自己,为使自己获得更多的新知识,他系统地学习关工委为其订阅的《中国火炬》《关爱》《德州晚报》,还自费订阅了关于青少年成长成才的报刊,他认真细致地地学习有关关爱的文件精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开展关爱工作。使命在身的他,默默地走上了一条教育的新路,他始终认为教育青少年健康成长,使之成为国家的栋梁,是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作为一个教育战线上的老兵,他又开始了新的征程。新的领域新的教育为他开辟了新的视野,他昼夜伏案写教案,为了弄清一个人物,一个事件,他多次到档案馆查阅资料,十多年来他写出的教案足有20多本,先后写出《加强两史教育 增强爱国意识》《青少年必须有远大的志向》《国学中的做人之道》《传统文化与当代教育》《加强仁德教育实践 弘扬传统文化》《学雷锋为人民服务》《做人与作文》等针对性强、教育效果好的文章讲稿。有了对症下药的文章,而后便是声情并茂地讲解,多年从教的经历让他熟知学生的心理和需求,他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形象化的语言、清晰的表述、准确无误的讲解,让学生心服口服,正确地了解国家和党的历史,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今天的繁荣昌盛,是无数先烈流血牺牲换来的。

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先烈英模教育、身边好人好事教育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教育,用两史知识和经典国学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是“五老”志愿者一项光荣的使命。十多年来,他骑着电动三轮车,顶严寒冒酷暑风雨无阻地奔波在关爱的路上。先后到城区一中、城关中学、实验中学、幼儿师范、进修学校等学校开展关爱教育,十多年每年20多场的讲解,每场50多人的听课座无虚席,讲到精彩处会不时地响起掌声,从而打动学生的心灵,引发情感的共鸣。同时他还应邀到全区小学校长培训班上讲授《小学校长的职责与修养》,为了提高新上岗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应邀讲解了《职业道德规范》和《教育法规》,为了提高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水平,应邀到“家长学校”为学生家长讲解了《家长怎样教育孩子》《怎样成为孩子的好母亲》《怎样教育孩子成长成功》。穆老师对学生与家长的两种教育,归结到一点还是为了学生的教育。这种教育不仅需要知识更需要爱心,不仅需要关爱工作者更需要家长协同配合共同努力才会事半功倍。

有了党和国家的阳光雨露,有了无数关爱工作者的孜孜不悔、热心浇灌、辛苦修剪,祖国的花朵一定会开得灿烂美丽,他们的未来一定会充满希望。“全国最美“五老”曹凯先生,是无数五老志愿者学习的楷模,更是我的偶像,我拿着沉甸甸的志愿者证书,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今后我会把曹老的事迹当做自省自励的镜子,努力做好关爱工作,为全区关爱工作再奉献微光和余热”,这是穆老在区“五老”志愿者颁证座谈会上的肺腑之言,是他对关爱工作的深刻认识执着追求,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古稀耄耋之年的穆老为了祖国的未来矢志不渝、无私奉献,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