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這支投靠英國的漢奸部隊和八國聯軍一起在紫禁城閱兵

清末這支投靠英國的漢奸部隊和八國聯軍一起在紫禁城閱兵

鴉片戰爭以來清政府對外屢戰屢敗,每次戰敗總是伴隨著一大堆不不平等條約。據統計,自1840年到1912年短短72年時間內清政府簽署的對外賣國條約總計1175件。除了不敗而敗的中法戰爭外,清政府幾乎就沒有贏過哪怕一場戰爭,不管對方是幾萬人的八國聯軍還是幾千人的英國軍隊。這些似乎都證實了中國人不能打仗的說法,不過還是有例外的,有一支人數不多的中國人組成的部隊戰力非凡。

清末這支投靠英國的漢奸部隊和八國聯軍一起在紫禁城閱兵

這支部隊就是華勇營。如果對清末歷史比較熟悉的人會知道,鴉片戰爭以來列強的每一次入侵其實都有中國人組成的部隊為他們衝鋒陷陣或給他們運輸糧食鎮壓地方,華勇營不過是其中最出名的一支而已。

清末這支投靠英國的漢奸部隊和八國聯軍一起在紫禁城閱兵

一場甲午戰爭將滿清的虛弱不堪清楚的展現在列強面前,如果說之前英法俄等列強還對人口眾多領土遼闊潛力驚人的大清有所顧忌的話,甲午戰爭中滿清的表現就明明白白的告訴它們可以隨便搶劫壓榨中國,反正滿清無能為力。瓜分中國的大潮由此展開,各列強紛紛設立新的租借地。1898年4月,清政府被英國逼迫租借威海衛,但租借成功後英國卻陷入無軍隊防衛的尷尬場面。這不但是因為當時的大英帝國全世界駐軍而人力緊迫,更是因為英國連想都沒想到如此輕易就能訛詐成功。所以他們便招募了許多威海本地居民組建了一支僱傭軍來為他們守衛威海衛,這支部隊就是華勇營,到1901年的時候,華勇營已經增長到1200人的規模。

清末這支投靠英國的漢奸部隊和八國聯軍一起在紫禁城閱兵

華勇營建立後屢建功勳,1900年3月,華勇營迅速撲滅了當地居民的示威,逮捕了多人。這次行動能如此成功是因為他們提前獲得了情報,因為本地人出身的華勇營對當地非常熟悉。看到這些人對同胞如此果決無情,英國人非常欣慰,覺得華勇營值得大用。1900年5月5號,英國人又和中國民眾發生衝突,華勇營的勇士們看到主子受到刁民的傷害果斷射擊,此次中國百姓被打死二十多人。

清末這支投靠英國的漢奸部隊和八國聯軍一起在紫禁城閱兵

華勇營不但為英國效勞,對其他洋大人也是如此賣力的。1900年6月27日,俄軍和華勇營聯手攻擊清軍軍火庫,7月14號時,華勇營協助日本軍隊攻進天津城。但這些都還算不了什麼,展現華勇營神勇的高潮是幫助美軍炮擊故宮!並且和其他列強部隊一起在故宮內進行閱兵,這真是人生的巔峰啊!

清末這支投靠英國的漢奸部隊和八國聯軍一起在紫禁城閱兵

華勇華勇,名副其實,但不是華人對外勇猛,而是對華人自己人勇猛,這是多麼悲哀的事情?我之前的文章數次說過,古代往往出現小國吞併人口數十倍於它們的大國,最重要的原因是封建時代的國家並非一個整體。如明朝看似上億人口,但絕大部分百姓都不識字,很多一輩子連縣城都沒去過,更別談將其他省份的人當做同胞了。而5%的上層人口還要分為太監和士大夫與將門集團,士大夫還分為楚黨浙黨,將門還分遼東和其他。明朝政府實際能調動的人力物力不足自身的3%,這樣被二十幾萬後金帶領的300萬搶劫集團打敗就很容易理解了。滿清對列強更是如此,當時的滿族許多人根本就沒有把漢族當做同胞而是當做奴才,所謂寧予友邦,不予家奴嘛!而漢族裡又分為淮軍、湘軍等等,力量如此分散能贏才是怪事。華勇營的許多人也沒有民族國家的概念,他們並不覺得自己是背叛國家,想想誰會認同把自己當奴才的統治者是自己人?但即使如此,華勇營的漢奸性質是改變不了的,他們幫助列強殘酷鎮壓普通百姓的罪行也無法洗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