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说90后自私狂妄眼睛里只有自己,可为什么还有唐映枫和毛不易

他们说90后自私狂妄眼睛里只有自己,可为什么还有唐映枫和毛不易

唐映枫,90后音乐词作者、制作人,枯鱼肆音乐工作室创始人。代表作《理想三旬》、《儿时》、《迷藏》。

“唐映枫”是真名,这个拥有如此诗意名字的人,他的词一如他的名字一样诗意悠扬。

要说词人,每一位粤语歌迷大概都绕不过林夕和黄伟文,是他们支撑起了香港词坛。

林夕低调谦和,他的词富有禅意,咬文嚼字娓娓道来;黄伟文鬼马张扬,他的词剑走偏锋,有时候犀利又毒舌,鬼马却接地气。

在台湾,老辈词人有方文山、姚若龙、王力宏,但是今天要介绍的是一位大陆的90后词人,每一个行业都是需要有人继承发扬,词界也需要新鲜的血液。

有人称他为“唐魔”,因为他的创作不拘题材,属于“高产”词人;也有人称他作“唐叔”,或许是因为在迷妹的眼中,这是一位“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却非要靠才华”的怪蜀黍。

你极有可能不认识唐映枫或者陈鸿宇,但是你一定听过这首火到难以形容的《理想三旬》

,或许是因为陈鸿宇沉厚的中年嗓,或许是因为唐映枫如诗一般的词,也会许是年近“三旬”关于理想特有的惆怅。

《理想三旬》其实只是他20分钟的随笔

这个出生于1991年的创作者,短发,一袭黑衣,戴着细框眼镜,镜框背后那双被他自己称为“昭和年代的死鱼眼”,就像是透露的一种“木然”,你很难想象《理想三旬》的词只是他正在和女友旅行间隙20分钟的随笔。

陈鸿宇的曲子风格纯净简朴,唐映枫的词简洁却意境深远,他俩在一起可以说是绝配,他们的合作让民谣变成一首首吟游诗,按网友评论:简直就像民谣届的周杰伦跟方文山。也有人说,唐映枫对于陈鸿宇,就像姚若龙之于陈小霞,十三郎之于张宇,林夕之于陈奕迅。

他们说90后自私狂妄眼睛里只有自己,可为什么还有唐映枫和毛不易

其实说不清到底是因为唐映枫喜欢上陈鸿宇,还是因为陈鸿宇喜欢上唐映枫,或许这种缘分从来都是可遇不可求。

但如果把唐映枫单纯地介绍为“《理想三旬》的作词人”的话,那么对他而言,可能就有点儿不太公平了。毕竟,被粉丝尊称为“唐魔”、“唐叔”的他,可远比这个身份立体有趣得多。

“捆绑意味着标签化,不反对标签,但长期既定状态下的消磨,我会对写词失去兴趣。”

网络上很多人问,为什么不再和陈鸿宇合作了,是不是两个人有什么矛盾,毕竟当初两个人一起火的。唐映枫说,他并不在乎大众怎么看他,他只是想用自己的词去表达自己的生活、记录自己的生活。“《理想三旬》这两年它似乎成了我的标签,我的代表作,我不拒绝,不管怎么样,由这首歌开始,我终于可以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了。”

于是你可以看到,15、16年和陈鸿宇合作出了两张专辑;17年又和刘昊霖一起出了《儿时》、《迷藏》、《缝纫机》等;18年又和伏义合作了一张专辑《骑自行车的人》。

他们说90后自私狂妄眼睛里只有自己,可为什么还有唐映枫和毛不易

他有着90后特有的狡黠与坦然,从不避讳自己的出生

出生于德阳的唐映枫,他的家乡是一个重工业城市,没有那种Livehouse现场,也没有小酒吧,没有人弹唱,只有蹦迪和跳楼价的大卖场,咚次咚次那种,他吐槽自己是因为小时候练了五年的武术,不仅没能练成“轻功”,反而也没长高。

初一结束,他就辍学了。辍学之后,自己出去工作了一段时间,去市场卖过衣服,也去发廊给人洗头,但还是觉得应该去学一门手艺,后来就去了专科学校学康复专业。

毕业之后,他在四川的华西医院实习,经历过汶川大地震,见证过生死也经历过生死别离。或许生活就这样,在医院实习快结束的时候,他接到了唱片公司的合同,在2013年4月,他来到了北京,或者说是通州,那个刘昊霖最开始签约的盗版发行公司。

那里没有蔽日的高楼,住所门口有一家沙县小吃、倾斜的台球桌,世界一片土黄色。

唐映枫流了好几天鼻血并且得了风疹,他说他对将要发生的一切都一无所知。每天焦虑,晚上睡不着觉,就出去自行车骑到早上回来再睡,因为不知道该怎么办。当时他给自己定了一个时间——如果这三年之内,什么都没有做出来的话,他就回家。

于是在15年的阳春三月,有了《理想三旬》。

城市有人歌唱,田园有人向往,故土有人缅怀,爱情也有人歌颂,但这一切的纪念都化成唐映枫词的天马行空和成熟稳重,世故却也庄严。

寻找人生方向的唐映枫,遇上了不唱风花雪月的陈鸿宇,于是他们俩凑一块聊了聊理想。

问他为何是“理想三旬“?他说“当时这种大主题泛滥,故乡啊,远方啊,理想啊,那我干脆就一首歌,全都给你们怼够好了,我当时的心态就是这样的。”

90后,不一样虚荣和振作

这个90后作词人确实“不一样”,知乎上有个“如何评价唐映枫”的问答,他自己在底下评论道“自幼习武。咬肌发达。喜欢吃土豆。虚荣且振作。不是文人”。

他们说90后自私狂妄眼睛里只有自己,可为什么还有唐映枫和毛不易

年纪不大,阅历却不少的唐映枫擅长把文字解构再重组,继而为他所用。他说“以前最开始写东西的时候,其实一直会陷入一种力不从心的状态,到现在其实也是这种状态。我还是不太会写一些具体的表达,我散文也写不好,杂文也写不好,所以就只能写歌词了。”

作为枯鱼肆的创始人,我不知道这是不是90后的特有气质——“丧且坚强”,理想得不够纯粹,现实得也不够彻底。对于什么都有着自己的看法,自顾自的前行。

他坚持按照自己的想法写,不考虑传唱度,甚至没有明显的副歌,但看歌词,分明就是一首首诗、一幅幅画,听唐映枫的词就像是行走在画卷中。

后来奔忙 后来失望/后来他乡 即故乡/困饱两餐 诗写云上/故事易写 年岁难唱最是此刻 不枉/一如善忘一如年少时模样/经几场圆滑换锋芒/一如流淌一如年少时模样/想避世更要在世上/多少凉薄世态可动荡/还有孤独要顽抗——《一如年少模样》

好歌之所以有魅力,大概都是因为词和曲的高度融合。唐映枫说他理解的词曲关系,是一种“信息的相互补充,曲抒情,我就白描、写景、叙事;曲平白浅淡,我就抒情。”

“我们的年代里没有诸葛四郎,只有大白兔和大风车,这才是我要写进歌里的。”

唱童年的人有很多,除了罗大佑的《童年》,我从来没有觉得有哪一首歌,能将80、90的童年如此鲜活的歌唱出来。这首《儿时》可以说是成就了刘昊霖,包括后来被汪峰在《歌手》的翻唱也是一度占领热搜。

他们说90后自私狂妄眼睛里只有自己,可为什么还有唐映枫和毛不易

铁道旁赤脚追晚霞 玻璃珠铁盒英雄卡

玩皮筋迷藏石桥下 姥姥又纳鞋坐院坝

铁门前篮框银杏花 茅草屋可有住人家

放学路打闹嘻嘻哈 田埂间流水哗啦啦

我们就一天天长大 甜梦中大白兔黏牙

也幻想神仙科学家 白墙上泥渍简笔画

我们就一天天长大 四季过老梧桐发芽

沙堆里有宝藏和塔 长板凳搭起一个家

日子总慢得不像话 叶落满池塘搬新家

二十寸彩电皮沙发 五点半大风车动画

晚饭后纳凉星夜下 萤火虫微风弯月牙

大人聊听不懂的话 鬼怪都躲在床底下

我们就一天天长大 记忆里有雨不停下

蝉鸣中闷完了暑假 新学年又该剪头发

我们就一天天 长大 也开始憧憬和变化

曾以为自己多伟大 写了诗不敢递给她。

——《儿时》

《儿时》用词直白到没有丝毫情绪渲染,却就是这样的直白让我们能看见自己的孩提时光。不同时代、地域和性格,儿时有着不同的痴迷与回忆,我们大部分人没有经历过《童年》的福利社和诸葛四郎,但我们有粘牙的大白兔和大风车。

唐映枫说,词能表达词人的经历与性格,亦能帮助作曲者和歌手重塑个性。不唱风花雪月的陈鸿宇的少年脸配了一副中年嗓,唐映枫就给了他《浓烟下的诗歌电台》和《一如年少时模样》,写的是自己的成长的经过和对世事的洞察。

或许正是这细腻的观察、长期的阅读、阅世和自我思考,才让唐映枫的词如此具有画面感,每一句词就像是一个个长镜头,在静止的画面里那一点点微风吹过的浮动,让人觉得时光真好。

他们说90后自私狂妄眼睛里只有自己,可为什么还有唐映枫和毛不易

“我的作品很少用强烈的情绪去引导听众,他们是被自己打动了。”

我一直在想什么是年少模样?直到看到唐映枫在说过一段话:才忽觉年少事也并非只是旧事而已,这里所指的‘年少’无关乎年月,而是代指日常里那些余味儿犹存的细枝末节,它们构成我们的当下,但又恍如曾经。

是啊,在唐映枫的笔下年少就是生活里如“粘牙的大白兔、大风车和夏夜乘凉”这些琐碎的余味,年少模样就是当你再次体会着这些余味时,心有所动,眼角有笑。

人最怕的就是听懂一首歌,听懂不是要和原作者一模一样的感悟,而是像唐映枫所说“听众其实不用理解我,我在我的创作当中留了那么多的空间,你可以借助音乐这个载体,自己去打动你自己。比如说如果某句话突然写到你心里,你就不用管我在想什么,你自己打动自己就好。”

唐映枫还喜欢在不同的作品中间去穿插提问,然后用下一首歌来回答,于是你就就总会在他的每一首歌里听到下一首歌的名字,甚至是下一张专辑的主打。正如在几乎被唐映枫承包的《浓烟下的诗歌电台》和《一如年少时模样》两张专辑里,你听到的不是单纯某一首歌,而是一整个故事。

我也去过南方,那里有三月扬州的烟花,还有明眸皓齿的姑娘,走过雨巷、长廊;我也留恋北方,那里冬季干冷、大雪纷纷,还有深冬滑冰的少年,越过沙漠、戈壁。我们都如夸父逐日般的奔走在途中,为了更远的远方。

不吁然不吟唱只拾掇行囊/趟出这片枯寂就趟过生长/遇见风起水浪就遇过虚妄/忍住顷刻回望就忍过恓惶/苦旅抑或迷香/欢喜抑或坠亡/你要去的地方遗情处有诗章/更行更远还唱/你要爱荒野上的风声胜过爱贫穷和思考/暮冬时烤雪迟夏写长信/早春不过一棵树——《途中》

二十多岁的唐映枫,大概和大多数90后一样,大多时候总喜欢一个人行动,吃饭、听歌、出行,干什么都一腔孤勇,像是在和这个世界较劲,虽然也不具体针对谁,但就是那种淡然,以四两拨千斤去搅一池春水。

总有人说,90后没有老一辈那种对故乡的热忱,可在唐映枫的词里,你总能看到这个孤傲的少年对故土的怀念以及对城市的不完全归属感。

生活以线路织一面网/每个人择食而亡/信中那故往/纸上客乡辗转而成一张床/你看我们都在路上/仍不解为何而忙/累也熙攘 病倒如常/世故大都如常——《来信》

你来信一张,问我近况怎样,我写下一笔万事如常。在陌生的城市,故乡的名字在纸上刻成他乡,每天穿梭在不属于自己的钢筋混泥土中,挣扎于小城房与大城床中。路上行人一如我们模样,看上去一样不知道终日为何而忙,工作、谈情都如常。

理想三旬费劲思量,来信烧光云淡天长。如常,如荒。

他们说90后自私狂妄眼睛里只有自己,可为什么还有唐映枫和毛不易

渐有名气的唐映枫开始接成名歌手和偶像的邀约。接过易烊千玺,写了《你说》;接过凤凰传奇写了《相关何处是》;当时这首歌还有可能登上春晚,但后来没有成。因为他们导演组说后原词太深了,要稍微再浅白一点,改来改去还是不行。不过唐映枫说他不后悔,因为他知道这样的机会会再有的,而且会以一种更舒服的状态出现,他对他的作品有信心。

这是《浓烟下》中的一句话,这不是陈鸿宇最为人所知的,它全文没有一句歌唱,反倒是像是游吟诗。“动人的永远只有半成品,和你;而我能给的,恰好大都无意义”。

我知道我给你可能不是你最想要的,但确实是我能想到的能给予的最好的。所以,当我小心翼翼的将《浓烟下》付之于人,对方报以“而我能给的,恰好大都无意义”,你不讲其他只回这一句,我便知你懂了,这般就好。

这让我想起去年《明日之子》冠军被称之为“少年李宗盛”的毛不易,作为一个护理专业的男护士,94年出生的他,却能写出《消愁》的八杯酒,写出《像我这样的人》不甘于平庸却不得不平凡。

他们说90后自私狂妄眼睛里只有自己,可为什么还有唐映枫和毛不易

第一次认识毛不易,是在腾讯的网综《明日之子》,他在介绍他的名字,“不易不是不容易,而是不轻易改变的意思”

像我这样优秀的人,本该灿烂过一生

怎么二十多年到头来还在人海里浮沉

像我这样聪明的人,早就告别了单纯

怎么还是用了一段情去换一身伤痕

像我这样庸俗的人,从不喜欢装深沉

怎么偶尔听到老歌时忽然又慌了神

像我这样懦弱的人,凡事都要留几分

怎么曾经也会为了谁想要奋不顾身

像我这样迷茫的人,像我这样寻找的人

像我这样碌碌无为的人,你还见过多少人

像我这样孤单的人,像我这样傻的人

像我这样不甘平凡的人,世界上有多少人

像我这样莫名其妙的人,会不会有人心疼

毛不易——《像我这样的人》

总有人在说90后自私狂妄、冷漠,眼睛里只有自己。

但我想说,所谓的“现实”只不过是假象,相比于之前的歌词,他们其实温和了许多,心不甘情不愿却也被生活打磨的圆滑起来。

更确切说是他们想改变世界的冲动被湮灭,只能用歌词告诉听者,即使我们不能让世界变得更好,但努力让自己不要变坏。

有时候我就在想,刚毕业的大学生,对于生活怎么会有如此透彻的领悟,或许是因为长时间的阅读、特例的阅世和自我思考。90后的他们,总能用最恰当的词戳痛心灵,或者构勒出你内心深处的悸动。


煮海时间:

原来除了香港的林夕、黄伟文,还有内地的90后,也能如此“林夕、黄伟文”,是丰盈的生活经历教会了他们写词。但愿你别听懂一首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