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說90後自私狂妄眼睛裡只有自己,可爲什麼還有唐映楓和毛不易

他們說90後自私狂妄眼睛裡只有自己,可為什麼還有唐映楓和毛不易

唐映楓,90後音樂詞作者、製作人,枯魚肆音樂工作室創始人。代表作《理想三旬》、《兒時》、《迷藏》。

“唐映楓”是真名,這個擁有如此詩意名字的人,他的詞一如他的名字一樣詩意悠揚。

要說詞人,每一位粵語歌迷大概都繞不過林夕和黃偉文,是他們支撐起了香港詞壇。

林夕低調謙和,他的詞富有禪意,咬文嚼字娓娓道來;黃偉文鬼馬張揚,他的詞劍走偏鋒,有時候犀利又毒舌,鬼馬卻接地氣。

在臺灣,老輩詞人有方文山、姚若龍、王力宏,但是今天要介紹的是一位大陸的90後詞人,每一個行業都是需要有人繼承發揚,詞界也需要新鮮的血液。

有人稱他為“唐魔”,因為他的創作不拘題材,屬於“高產”詞人;也有人稱他作“唐叔”,或許是因為在迷妹的眼中,這是一位“明明可以靠臉吃飯卻非要靠才華”的怪蜀黍。

你極有可能不認識唐映楓或者陳鴻宇,但是你一定聽過這首火到難以形容的《理想三旬》

,或許是因為陳鴻宇沉厚的中年嗓,或許是因為唐映楓如詩一般的詞,也會許是年近“三旬”關於理想特有的惆悵。

《理想三旬》其實只是他20分鐘的隨筆

這個出生於1991年的創作者,短髮,一襲黑衣,戴著細框眼鏡,鏡框背後那雙被他自己稱為“昭和年代的死魚眼”,就像是透露的一種“木然”,你很難想象《理想三旬》的詞只是他正在和女友旅行間隙20分鐘的隨筆。

陳鴻宇的曲子風格純淨簡樸,唐映楓的詞簡潔卻意境深遠,他倆在一起可以說是絕配,他們的合作讓民謠變成一首首吟遊詩,按網友評論:簡直就像民謠屆的周杰倫跟方文山。也有人說,唐映楓對於陳鴻宇,就像姚若龍之於陳小霞,十三郎之於張宇,林夕之於陳奕迅。

他們說90後自私狂妄眼睛裡只有自己,可為什麼還有唐映楓和毛不易

其實說不清到底是因為唐映楓喜歡上陳鴻宇,還是因為陳鴻宇喜歡上唐映楓,或許這種緣分從來都是可遇不可求。

但如果把唐映楓單純地介紹為“《理想三旬》的作詞人”的話,那麼對他而言,可能就有點兒不太公平了。畢竟,被粉絲尊稱為“唐魔”、“唐叔”的他,可遠比這個身份立體有趣得多。

“捆綁意味著標籤化,不反對標籤,但長期既定狀態下的消磨,我會對寫詞失去興趣。”

網絡上很多人問,為什麼不再和陳鴻宇合作了,是不是兩個人有什麼矛盾,畢竟當初兩個人一起火的。唐映楓說,他並不在乎大眾怎麼看他,他只是想用自己的詞去表達自己的生活、記錄自己的生活。“《理想三旬》這兩年它似乎成了我的標籤,我的代表作,我不拒絕,不管怎麼樣,由這首歌開始,我終於可以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了。”

於是你可以看到,15、16年和陳鴻宇合作出了兩張專輯;17年又和劉昊霖一起出了《兒時》、《迷藏》、《縫紉機》等;18年又和伏義合作了一張專輯《騎自行車的人》。

他們說90後自私狂妄眼睛裡只有自己,可為什麼還有唐映楓和毛不易

他有著90後特有的狡黠與坦然,從不避諱自己的出生

出生於德陽的唐映楓,他的家鄉是一個重工業城市,沒有那種Livehouse現場,也沒有小酒吧,沒有人彈唱,只有蹦迪和跳樓價的大賣場,咚次咚次那種,他吐槽自己是因為小時候練了五年的武術,不僅沒能練成“輕功”,反而也沒長高。

初一結束,他就輟學了。輟學之後,自己出去工作了一段時間,去市場賣過衣服,也去髮廊給人洗頭,但還是覺得應該去學一門手藝,後來就去了專科學校學康復專業。

畢業之後,他在四川的華西醫院實習,經歷過汶川大地震,見證過生死也經歷過生死別離。或許生活就這樣,在醫院實習快結束的時候,他接到了唱片公司的合同,在2013年4月,他來到了北京,或者說是通州,那個劉昊霖最開始簽約的盜版發行公司。

那裡沒有蔽日的高樓,住所門口有一家沙縣小吃、傾斜的檯球桌,世界一片土黃色。

唐映楓流了好幾天鼻血並且得了風疹,他說他對將要發生的一切都一無所知。每天焦慮,晚上睡不著覺,就出去自行車騎到早上回來再睡,因為不知道該怎麼辦。當時他給自己定了一個時間——如果這三年之內,什麼都沒有做出來的話,他就回家。

於是在15年的陽春三月,有了《理想三旬》。

城市有人歌唱,田園有人嚮往,故土有人緬懷,愛情也有人歌頌,但這一切的紀念都化成唐映楓詞的天馬行空和成熟穩重,世故卻也莊嚴。

尋找人生方向的唐映楓,遇上了不唱風花雪月的陳鴻宇,於是他們倆湊一塊聊了聊理想。

問他為何是“理想三旬“?他說“當時這種大主題氾濫,故鄉啊,遠方啊,理想啊,那我乾脆就一首歌,全都給你們懟夠好了,我當時的心態就是這樣的。”

90後,不一樣虛榮和振作

這個90後作詞人確實“不一樣”,知乎上有個“如何評價唐映楓”的問答,他自己在底下評論道“自幼習武。咬肌發達。喜歡吃土豆。虛榮且振作。不是文人”。

他們說90後自私狂妄眼睛裡只有自己,可為什麼還有唐映楓和毛不易

年紀不大,閱歷卻不少的唐映楓擅長把文字解構再重組,繼而為他所用。他說“以前最開始寫東西的時候,其實一直會陷入一種力不從心的狀態,到現在其實也是這種狀態。我還是不太會寫一些具體的表達,我散文也寫不好,雜文也寫不好,所以就只能寫歌詞了。”

作為枯魚肆的創始人,我不知道這是不是90後的特有氣質——“喪且堅強”,理想得不夠純粹,現實得也不夠徹底。對於什麼都有著自己的看法,自顧自的前行。

他堅持按照自己的想法寫,不考慮傳唱度,甚至沒有明顯的副歌,但看歌詞,分明就是一首首詩、一幅幅畫,聽唐映楓的詞就像是行走在畫卷中。

後來奔忙 後來失望/後來他鄉 即故鄉/困飽兩餐 詩寫雲上/故事易寫 年歲難唱最是此刻 不枉/一如善忘一如年少時模樣/經幾場圓滑換鋒芒/一如流淌一如年少時模樣/想避世更要在世上/多少涼薄世態可動盪/還有孤獨要頑抗——《一如年少模樣》

好歌之所以有魅力,大概都是因為詞和曲的高度融合。唐映楓說他理解的詞曲關係,是一種“信息的相互補充,曲抒情,我就白描、寫景、敘事;曲平白淺淡,我就抒情。”

“我們的年代裡沒有諸葛四郎,只有大白兔和大風車,這才是我要寫進歌裡的。”

唱童年的人有很多,除了羅大佑的《童年》,我從來沒有覺得有哪一首歌,能將80、90的童年如此鮮活的歌唱出來。這首《兒時》可以說是成就了劉昊霖,包括後來被汪峰在《歌手》的翻唱也是一度佔領熱搜。

他們說90後自私狂妄眼睛裡只有自己,可為什麼還有唐映楓和毛不易

鐵道旁赤腳追晚霞 玻璃珠鐵盒英雄卡

玩皮筋迷藏石橋下 姥姥又納鞋坐院壩

鐵門前籃框銀杏花 茅草屋可有住人家

放學路打鬧嘻嘻哈 田埂間流水嘩啦啦

我們就一天天長大 甜夢中大白兔黏牙

也幻想神仙科學家 白牆上泥漬簡筆畫

我們就一天天長大 四季過老梧桐發芽

沙堆裡有寶藏和塔 長板凳搭起一個家

日子總慢得不像話 葉落滿池塘搬新家

二十寸彩電皮沙發 五點半大風車動畫

晚飯後納涼星夜下 螢火蟲微風彎月牙

大人聊聽不懂的話 鬼怪都躲在床底下

我們就一天天長大 記憶裡有雨不停下

蟬鳴中悶完了暑假 新學年又該剪頭髮

我們就一天天 長大 也開始憧憬和變化

曾以為自己多偉大 寫了詩不敢遞給她。

——《兒時》

《兒時》用詞直白到沒有絲毫情緒渲染,卻就是這樣的直白讓我們能看見自己的孩提時光。不同時代、地域和性格,兒時有著不同的痴迷與回憶,我們大部分人沒有經歷過《童年》的福利社和諸葛四郎,但我們有粘牙的大白兔和大風車。

唐映楓說,詞能表達詞人的經歷與性格,亦能幫助作曲者和歌手重塑個性。不唱風花雪月的陳鴻宇的少年臉配了一副中年嗓,唐映楓就給了他《濃煙下的詩歌電臺》和《一如年少時模樣》,寫的是自己的成長的經過和對世事的洞察。

或許正是這細膩的觀察、長期的閱讀、閱世和自我思考,才讓唐映楓的詞如此具有畫面感,每一句詞就像是一個個長鏡頭,在靜止的畫面裡那一點點微風吹過的浮動,讓人覺得時光真好。

他們說90後自私狂妄眼睛裡只有自己,可為什麼還有唐映楓和毛不易

“我的作品很少用強烈的情緒去引導聽眾,他們是被自己打動了。”

我一直在想什麼是年少模樣?直到看到唐映楓在說過一段話:才忽覺年少事也並非只是舊事而已,這裡所指的‘年少’無關乎年月,而是代指日常裡那些餘味兒猶存的細枝末節,它們構成我們的當下,但又恍如曾經。

是啊,在唐映楓的筆下年少就是生活裡如“粘牙的大白兔、大風車和夏夜乘涼”這些瑣碎的餘味,年少模樣就是當你再次體會著這些餘味時,心有所動,眼角有笑。

人最怕的就是聽懂一首歌,聽懂不是要和原作者一模一樣的感悟,而是像唐映楓所說“聽眾其實不用理解我,我在我的創作當中留了那麼多的空間,你可以藉助音樂這個載體,自己去打動你自己。比如說如果某句話突然寫到你心裡,你就不用管我在想什麼,你自己打動自己就好。”

唐映楓還喜歡在不同的作品中間去穿插提問,然後用下一首歌來回答,於是你就就總會在他的每一首歌裡聽到下一首歌的名字,甚至是下一張專輯的主打。正如在幾乎被唐映楓承包的《濃煙下的詩歌電臺》和《一如年少時模樣》兩張專輯裡,你聽到的不是單純某一首歌,而是一整個故事。

我也去過南方,那裡有三月揚州的煙花,還有明眸皓齒的姑娘,走過雨巷、長廊;我也留戀北方,那裡冬季乾冷、大雪紛紛,還有深冬滑冰的少年,越過沙漠、戈壁。我們都如夸父逐日般的奔走在途中,為了更遠的遠方。

不籲然不吟唱只拾掇行囊/趟出這片枯寂就趟過生長/遇見風起水浪就遇過虛妄/忍住頃刻回望就忍過恓惶/苦旅抑或迷香/歡喜抑或墜亡/你要去的地方遺情處有詩章/更行更遠還唱/你要愛荒野上的風聲勝過愛貧窮和思考/暮冬時烤雪遲夏寫長信/早春不過一棵樹——《途中》

二十多歲的唐映楓,大概和大多數90後一樣,大多時候總喜歡一個人行動,吃飯、聽歌、出行,幹什麼都一腔孤勇,像是在和這個世界較勁,雖然也不具體針對誰,但就是那種淡然,以四兩撥千斤去攪一池春水。

總有人說,90後沒有老一輩那種對故鄉的熱忱,可在唐映楓的詞裡,你總能看到這個孤傲的少年對故土的懷念以及對城市的不完全歸屬感。

生活以線路織一面網/每個人擇食而亡/信中那故往/紙上客鄉輾轉而成一張床/你看我們都在路上/仍不解為何而忙/累也熙攘 病倒如常/世故大都如常——《來信》

你來信一張,問我近況怎樣,我寫下一筆萬事如常。在陌生的城市,故鄉的名字在紙上刻成他鄉,每天穿梭在不屬於自己的鋼筋混泥土中,掙扎於小城房與大城床中。路上行人一如我們模樣,看上去一樣不知道終日為何而忙,工作、談情都如常。

理想三旬費勁思量,來信燒光雲淡天長。如常,如荒。

他們說90後自私狂妄眼睛裡只有自己,可為什麼還有唐映楓和毛不易

漸有名氣的唐映楓開始接成名歌手和偶像的邀約。接過易烊千璽,寫了《你說》;接過鳳凰傳奇寫了《相關何處是》;當時這首歌還有可能登上春晚,但後來沒有成。因為他們導演組說後原詞太深了,要稍微再淺白一點,改來改去還是不行。不過唐映楓說他不後悔,因為他知道這樣的機會會再有的,而且會以一種更舒服的狀態出現,他對他的作品有信心。

這是《濃煙下》中的一句話,這不是陳鴻宇最為人所知的,它全文沒有一句歌唱,反倒是像是遊吟詩。“動人的永遠只有半成品,和你;而我能給的,恰好大都無意義”。

我知道我給你可能不是你最想要的,但確實是我能想到的能給予的最好的。所以,當我小心翼翼的將《濃煙下》付之於人,對方報以“而我能給的,恰好大都無意義”,你不講其他只回這一句,我便知你懂了,這般就好。

這讓我想起去年《明日之子》冠軍被稱之為“少年李宗盛”的毛不易,作為一個護理專業的男護士,94年出生的他,卻能寫出《消愁》的八杯酒,寫出《像我這樣的人》不甘於平庸卻不得不平凡。

他們說90後自私狂妄眼睛裡只有自己,可為什麼還有唐映楓和毛不易

第一次認識毛不易,是在騰訊的網綜《明日之子》,他在介紹他的名字,“不易不是不容易,而是不輕易改變的意思”

像我這樣優秀的人,本該燦爛過一生

怎麼二十多年到頭來還在人海里浮沉

像我這樣聰明的人,早就告別了單純

怎麼還是用了一段情去換一身傷痕

像我這樣庸俗的人,從不喜歡裝深沉

怎麼偶爾聽到老歌時忽然又慌了神

像我這樣懦弱的人,凡事都要留幾分

怎麼曾經也會為了誰想要奮不顧身

像我這樣迷茫的人,像我這樣尋找的人

像我這樣碌碌無為的人,你還見過多少人

像我這樣孤單的人,像我這樣傻的人

像我這樣不甘平凡的人,世界上有多少人

像我這樣莫名其妙的人,會不會有人心疼

毛不易——《像我這樣的人》

總有人在說90後自私狂妄、冷漠,眼睛裡只有自己。

但我想說,所謂的“現實”只不過是假象,相比於之前的歌詞,他們其實溫和了許多,心不甘情不願卻也被生活打磨的圓滑起來。

更確切說是他們想改變世界的衝動被湮滅,只能用歌詞告訴聽者,即使我們不能讓世界變得更好,但努力讓自己不要變壞。

有時候我就在想,剛畢業的大學生,對於生活怎麼會有如此透徹的領悟,或許是因為長時間的閱讀、特例的閱世和自我思考。90後的他們,總能用最恰當的詞戳痛心靈,或者構勒出你內心深處的悸動。


煮海時間:

原來除了香港的林夕、黃偉文,還有內地的90後,也能如此“林夕、黃偉文”,是豐盈的生活經歷教會了他們寫詞。但願你別聽懂一首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