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曝ofo押金仅剩35亿元、挪用百亿押金,ofo发表声明绝不存在

媒体曝ofo押金仅剩35亿元、挪用百亿押金,ofo发表声明绝不存在

企创网:6月11日消息,日前据《财新周刊》报道称,ofo对供应商欠款12亿元左右,城市运维欠款近3亿元,合计欠款15亿元,押金余额35亿元左右,账面可动用现金不足5亿元。

另外,新浪科技根据ofo官方资料计算得知,若按照ofo官方宣称的2亿用户、每位用户押金按涨价前的99元以及累计免押金近3000万人粗略计算,ofo挪用用户押金或许已超百亿。

紧接着,ofo立即对此进行了回应——

媒体曝ofo押金仅剩35亿元、挪用百亿押金,ofo发表声明绝不存在

事实上,中国当下的共享经济领域,堪称是中国互联网行业内最经不住媒体施压的一个品类。

过往历次倒下的共享单车品牌,几乎无一例外,在倒下之前都曾获得过媒体事先通过“内部人士”、“高层人士”、“匿名人士”的方式,获得了“第一手内部消息”。

而消息的内容也都大同小异——企业负债累累,入不敷出,挪用用户押金,部分用户反映无法提现。

而一旦有一家媒体曝光了一家共享单车存在资金链困难,其他媒体就会迅速跟进,全网曝光。再紧接着,就是用户挤兑押金,最终共享单车宣布倒闭,惨淡退场。

媒体曝ofo押金仅剩35亿元、挪用百亿押金,ofo发表声明绝不存在

共享单车的核心问题在于,至今为止行业仍不能找到一条真正切实有效的盈利模式。即使是头部的摩拜和ofo,烧钱无数,依旧无力找到,这样的结果自然就是投资方认为共享单车一来未来盈利能力非常有限,二来当下投钱却是无底洞。

两相结合,怎么算都是赔本的生意。两巨头刚开始的想法,亦不过是因为各自的移动支付工具中,都需要更多的支付应用场景。而共享单车的低单价、高频词、海量用户,无疑都是移动支付的上佳渠道。而如今移动支付市场格局已定,共享单车自然也就是去了太多存在的价值。

就像此次媒体报道了ofo事件,其实ofo到底是欠了几亿还是几十亿,吃瓜群众并不太关心。毕竟ofo不是p2p理财平台,就算是出现了崩盘,每位用户的损失也完全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而不是动辄就将几年积蓄赔光。

普通消费者在新闻上看到了“XX单车”又不行了新闻的第一件事儿,势必就是先退押金。而不要说是ofo这种规模的共享单车品牌,就算是一家银行出现了挤兑事件,照样能搞垮。

在这场共享单车战争中,摩拜的胡玮炜要比ofo的戴维更聪明。因为胡玮炜比戴维更早明白,公司里究竟谁说了算。也更明白,争一口无用之气,只是在跟自己过不去,感动不了任何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