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禮讚》貫珠解

庚寅中秋,江陰文廟祭孔,邀我撰祭儀、祝文,故有此篇。今名之曰「孔子禮讚」,以為貫珠之解。

《孔子礼赞》贯珠解

時維仲秋,金桂悠悠。

遙想尼父,鬱郁從周。

有教無類,束脩為酬。

臨川觀水,如斯東流。

(首句)點明時間,為仲秋金桂飄香之時。

(次句)《論語·八佾》雲:「子曰:『周鑑於三代,鬱郁乎文哉,吾從周。』」中庸贊孔子曰:「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其所謂孔子上承古聖先王之道也。

(三句)《論語·衛靈公》雲:「子曰:『有教無類。』」又《論語·述而》雲:「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孔子開私學之先,其所謂啟發後世也。

(末句)《論語·子罕》雲:「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這一句頗能顯示孔子之高明。

中華禮樂,上下五千;

壯哉孔子,啟後承前。

詩書存正,亙古綿延;

大易春秋,維繫文宣。

《孔子礼赞》贯珠解

(首句)此孔子之「定禮樂」也。《論語·子罕》雲:「子曰:『吾自衛反魯,然後樂正,雅頌,各得其所。』」

(次句)中華上下五千年文明承傳至今,孔子居功至偉。孔子距今兩千五百年,正好是這五千年的中心,是承前啟後的關鍵。

(三句)此孔子之「刪詩書」也。《論語·為政》雲:「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

(末句)此孔子之「贊周易,作春秋」也。孔子以前,貴族子弟入學,亦只學「詩書禮樂」四門,易、史秘而不宣,至孔子始將易、史教授天下。《論語·述而》雲:「子曰:『假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也。』」《孟子·滕文公下》雲:「《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入孝出悌,謹信曰倫;

泛愛天下,以至親仁。

智者不惑,仁者愛人。

千秋禮俗,兆民是遵。

(首句、次句)《論語·學而》雲:「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三句)《論語·子罕》雲:「子曰:『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又《論語·顏淵》雲:「樊遲問仁,子曰:『愛人。』」

(四句)《易》雲:「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

和諧社會,大同小康;

邦畿千里,山河泱泱。

月圓情滿,幸福吉祥。

感恩懷德,萬世稱揚。

《孔子礼赞》贯珠解

(首句)時謂和諧社會,即孔子所謂大同、小康也。《禮記·禮運》雲:「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又云:「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是謂小康。」

(次句)此雲中華縱橫八萬裡國土,泱泱大國,山河壯麗。

(三句)庚寅中秋,文廟祭孔,故云「月圓情滿,幸福吉祥」。

(四句)感恩懷德者,《論語·里仁》雲:「子曰:『君子懷德。』」萬世稱揚者,清康熙帝手書「萬世師表」以贊孔子。

勤學好問調文脈,

聖善周聞大道彰。

嘆鳳傷麟非寂寞,

高山仰止永留芳。

(首句)諡法曰:勤學好問曰「文」。《論語·學而》雲:「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又《論語·公冶長》雲:「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

(次句)諡法曰:聖善周聞曰「宣」。《論語·述而》雲:「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三句)嘆鳳者,《論語·微子》載:「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矣!』」傷麟者,獲麟絕筆也。《春秋·哀公十四年》雲:「春,西狩獲麟。」《公羊傳》雲:「西狩獲麟,孔子曰:『吾道窮矣!』」杜預注云:「麟者仁獸,聖王之嘉瑞也。時無明王出而遇獲,仲尼傷周道之不興,感嘉瑞之無應,故因《魯春秋》而修中興之教。絕筆於『獲麟』之一句,所感而作,固所以為終也。」

(末句)太史公《史記·孔子世家》引《詩》雲:「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以贊孔子。

庚寅仲秋,徐梵筂於江陰文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