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礼赞》贯珠解

庚寅中秋,江阴文庙祭孔,邀我撰祭仪、祝文,故有此篇。今名之曰「孔子礼赞」,以为贯珠之解。

《孔子礼赞》贯珠解

时维仲秋,金桂悠悠。

遥想尼父,郁郁从周。

有教无类,束修为酬。

临川观水,如斯东流。

(首句)点明时间,为仲秋金桂飘香之时。

(次句)《论语·八佾》云:「子曰:『周鉴于三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中庸赞孔子曰:「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其所谓孔子上承古圣先王之道也。

(三句)《论语·卫灵公》云:「子曰:『有教无类。』」又《论语·述而》云:「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孔子开私学之先,其所谓启发后世也。

(末句)《论语·子罕》云:「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一句颇能显示孔子之高明。

中华礼乐,上下五千;

壮哉孔子,启后承前。

诗书存正,亘古绵延;

大易春秋,维系文宣。

《孔子礼赞》贯珠解

(首句)此孔子之「定礼乐」也。《论语·子罕》云:「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次句)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承传至今,孔子居功至伟。孔子距今两千五百年,正好是这五千年的中心,是承前启后的关键。

(三句)此孔子之「删诗书」也。《论语·为政》云:「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末句)此孔子之「赞周易,作春秋」也。孔子以前,贵族子弟入学,亦只学「诗书礼乐」四门,易、史秘而不宣,至孔子始将易、史教授天下。《论语·述而》云:「子曰:『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也。』」《孟子·滕文公下》云:「《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入孝出悌,谨信曰伦;

泛爱天下,以至亲仁。

智者不惑,仁者爱人。

千秋礼俗,兆民是遵。

(首句、次句)《论语·学而》云:「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三句)《论语·子罕》云:「子曰:『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又《论语·颜渊》云:「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四句)《易》云:「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和谐社会,大同小康;

邦畿千里,山河泱泱。

月圆情满,幸福吉祥。

感恩怀德,万世称扬。

《孔子礼赞》贯珠解

(首句)时谓和谐社会,即孔子所谓大同、小康也。《礼记·礼运》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又云:「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次句)此云中华纵横八万里国土,泱泱大国,山河壮丽。

(三句)庚寅中秋,文庙祭孔,故云「月圆情满,幸福吉祥」。

(四句)感恩怀德者,《论语·里仁》云:「子曰:『君子怀德。』」万世称扬者,清康熙帝手书「万世师表」以赞孔子。

勤学好问调文脉,

圣善周闻大道彰。

叹凤伤麟非寂寞,

高山仰止永留芳。

(首句)谥法曰:勤学好问曰「文」。《论语·学而》云:「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又《论语·公冶长》云:「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次句)谥法曰:圣善周闻曰「宣」。《论语·述而》云:「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三句)叹凤者,《论语·微子》载:「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矣!』」伤麟者,获麟绝笔也。《春秋·哀公十四年》云:「春,西狩获麟。」《公羊传》云:「西狩获麟,孔子曰:『吾道穷矣!』」杜预注云:「麟者仁兽,圣王之嘉瑞也。时无明王出而遇获,仲尼伤周道之不兴,感嘉瑞之无应,故因《鲁春秋》而修中兴之教。绝笔於『获麟』之一句,所感而作,固所以为终也。」

(末句)太史公《史记·孔子世家》引《诗》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以赞孔子。

庚寅仲秋,徐梵筂于江阴文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