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基層做信訪」一個信訪案的感悟

信訪工作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工程,常年累月與人民群眾打交道,磕磕碰碰的事情難免發生,受氣,捱罵,甚至指責也是家常便飯,所以很多人把幹信訪比喻是“費力不討好”的差事。自從分管綜治、維穩、司法、信訪工作,感覺每天都膽戰心驚,如履薄冰。

沅江市瓊湖街道保民村的曾元秀是遠近聞名的老上訪戶,於2013年至2014年因保民村2007年農村合作醫療費的收取與錄入不符,被沅江市法院判決詐騙與非法行醫罪,並羈押147天,因此上訴至益陽市中院,2015年6月益陽市中院改判曾元秀非法行醫一案無罪,按程序啟動國家賠償,按標準核算賠償曾元秀4萬餘元,當事人認為賠償金額過少,拒絕領取賠償金。7月份又上訴至中院,以沅江市人民法院為被告,要求賠償60餘萬元,8月份中院撤回上訴維持原判,9月份曾元秀走上了上訪路,我和辦事處的信訪幹部也走上了給曾元秀做思想工作以及接勸返的道路。

曾元秀近幾年多次赴省進京上訪,在北京機關、法院、檢察院上訪,在車站、廣場等人流密集的地方散發傳單,在各級領導辦公室纏訪,對社會和諧穩定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響。儘管我們信訪幹部對其做過耐心細緻的工作,儘管我們依法依規對其違法行為進行過處置,但其性格偏執,不聽幹部勸導,也不悔改自己的行為,仍然我行我素,不斷上訪。

今年街道工委就全街信訪問題召開了專門的班子成員會議進行研討,嚴格按照沅江市委確立的信訪工作六原則要求,逐一對信訪人員進行化解。在曾元秀問題上制定了專門的化解措施,通過工作人員進一步的思想溝通以及宣講法律法規,從其家庭、身體等各方面入手,使其從根本上認識到了多年的信訪對其家庭、身體、心理以及社會都造成了不利的影響,其誠懇地主動向街道工委申請息訪息訴。今年8月份,多年纏訪、鬧訪、非訪的一起信訪骨頭案在各級各部門的配合下,終於簽下了息訪息訴協議。

通過曾元秀的案例,我們認為信訪工作經常接觸的是弱勢群體,這些人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心裡憋著一股氣,多數是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找到信訪部門,雖然信訪幹部苦口婆心做說服工作,但稍有話不投機,信訪人的風涼話不堪於耳,什麼“你們三個代表學哪裡去了”,“群眾的疾苦你們一點都不關心”等等。每當聽到這些話,信訪幹部只能把苦水往肚子裡咽,臉上還帶著笑容耐心地講道理,心平氣和的進行引導,像在處理曾元秀事情時,她也經常反問、質疑信訪幹部。

群眾希望所反映的問題立馬能得到解決的心情我們是理解的,但是有些信訪人情緒偏激,當反映的問題正在協調解決或不能解決時便怨氣沖天,指責信訪幹部不作為,更有甚者,罵娘打人,糾纏不放。對此,信訪幹部保持極大的剋制,做到打不還手,罵不還口,避免與信訪人發生矛盾,用真情感化群眾。近年來,信訪幹部被信訪人扯破衣服,撓破臉皮的事時有發生,信訪幹部儘管受委屈,但從不計較,這種甘當群眾‘出氣筒”的風範,潤滑了雙方之間容易發生矛盾的“齒輪”。

信訪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包括各條戰線,動態性強,工作量大,每逢重大節日和敏感時期,每天接待的信訪群眾成倍增加,工作超負荷運行,一天下來,頭腦吵大了,嘴皮磨破了,氣也受飽了,而信訪幹部卻沒有叫苦叫累的,更沒有打退堂鼓的。我們常年在一線工作,把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作為自己的根本工作準則,正像一位信訪幹部說的那樣:既然選擇了這條路,我們便無怨無悔,儘管工作苦點,累點,而每當看到信訪人的問題得到了合理解決,我們吃苦受累又算什麼呢?

“千川匯海闊,風好正揚帆”,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對信訪工作高度重視,出臺了一系列文件,在組織上、制度上進一步規範了信訪工作秩序,使信訪穩定工作邁上了健康化軌道,同時,信訪工作地位也有了提升,無形中激勵了我們,讓我們能夠更好的開展工作。

“蹄急而步穩,勇毅而篤行”,須知,大鵬之動非一羽之輕也,信訪工作既是一場攻堅戰,又是一場持久戰,作為信訪工作人員,我們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滿腔熱忱地投與工作之中,胸懷坦蕩,不辱使命,以苦為榮,樂於奉獻,為人民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孜孜追求,為打造一個職能科學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