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生命無價,大概是最善意的謊言

這兩天你們的朋友圈是否被《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刷屏了。點映階段,票房輕鬆過億,7月6日凌晨,票房已超3.5億。作為一部國產片,能引起這樣的轟動,不得不讓人深究電影背後的故事。

《我不是藥神》:生命無價,大概是最善意的謊言

影片中徐崢飾演賣印度神油的小販程勇,一個偶然的機遇,他從印度帶回了白血病病人賴以維生的仿製藥“格列寧”,從此走上了代購之路,一躍成為病友口中的“藥神”。

正版藥“瑞士格列寧”一瓶的售價高達近四萬人民幣,普通人家根本供應不起。吃不起藥,就只能等死。而在印度有一款仿製藥“印度格列寧”,本土售價只要兩千人民幣,藥效基本無異,價格卻只有1/20。但“印度格列寧”在中國境內是禁止銷售的。藥品走私被抓,是要判刑的。

在巨大的利潤誘惑下,程勇成為了一名藥販子,在國內售價五千一瓶。對程勇而言,他獲得了豐厚的利潤;對廣大慢粒白血病人而言,他們擁有了活下去的機會。而隨著程勇與慢粒白血病人的深入接觸,他意識到了他售賣的不僅僅是藥品,更是這些待死者活下去的希望。

終於,當警察開始查封“印度格列寧”,斷這些病患的命路時,程勇決定展開一場救贖……

這個故事的原型是一個更接近神的人物——陸勇。

《我不是藥神》:生命無價,大概是最善意的謊言

陸勇是一名慢粒白血病患者。被診斷出白血病後,他一時找不到合適的配型做骨髓移植,在醫生的建議下服藥穩定病情。當時瑞士生產的格列衛剛剛開始在華銷售,一盒賣23500元,全自費,可以吃一個月。

陸勇當時做外貿生意,收入尚可,但吃了近兩年的格列衛,還是沒能找到合適的配型,他檢查費、治療費、藥費卻花了大幾十萬。2004年,他聽說了印度有格列衛的仿製藥,就託人買回來先試試看。

仿製藥的效果出乎意料,他就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全國各地的病友。跨國購藥面臨溝通、支付、物流等多種困難,病友們經常來找陸勇幫忙,一來二去,陸勇就承擔起了“代購”的角色。

《我不是藥神》:生命無價,大概是最善意的謊言

與一般的代購不同,陸勇替病友買藥純屬幫忙,並不從中賺取利潤。此前,就陸續有人因從印度代購仿製藥,而被以“銷售假藥罪”處以刑罰。陸勇並未牟利,就構不成法律意義上的“銷售”行為。

但代購還是讓他遭受了牢獄之災。為解決跨境匯款有次數限制的難題,陸勇花錢從網上購買了他人名下的信用卡和銀行卡。2013年11月,陸勇被警方以“妨害信用卡管理罪”將他關進了看守所。2014年的7月,他被以“妨害信用卡管理罪”和“銷售假藥罪”提起公訴。

此後,上千名白血病病友為他寫聯名信,檢方基於事實酌情考慮,他最終也被免於起訴,在看守所待了117天后回到了家。

為何“真藥”那麼貴

為何印度仿製的,效果一樣的藥在國內卻是“假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藥品進口必須經過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審查、批准和註冊,才能夠在中國合法銷售;而未經註冊的,即以“假藥”論處。

為何效果一樣,“真藥”的價格卻如此昂貴呢?明明成分也都是一樣啊!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非常形象:“你一定不知道第一顆藥花了20個億!”

《我不是藥神》:生命無價,大概是最善意的謊言

據權威機構Tufts CSDD在2014年的統計,美國批准上市的新藥平均研發成本是29億美元。藥品研發如此昂貴,有兩個主要原因:

1. 新藥研發中,藥物發現所需的成本只佔一小部分,大多數的錢用於之後漫長的臨床實驗,來證明藥物是安全和有效的;

2.藥品研發失敗幾率極高,結合長達10年以上的研發週期來看,藥企需要承擔極高的風險成本。

在如此高的研發成本之下,藥企向消費者收取生產成本之外的高額費用也就有了一定的合理性。更何況,與智能手機這樣的大眾消費品不同,針對罕見病的特效藥,往往目標用戶群體極其有限。《我不是藥神》片中的慢粒白血病,發病率小於十萬分之二,就算研發出特效藥的藥企壟斷了全球市場,其用戶規模也不過15萬人上下,而對比之下,蘋果公司卻可以在將近10億用戶身上平攤iPhone研發成本。

那為何印度的“假藥”便宜這麼多?

這主要是因為印度的政策,印度實行“藥物強制許可制度”,既雖在WTO框架下承認藥品專利,但在必要條件下,允許本國製藥公司對尚未過期的專利藥進行仿製。印度政府這麼做的依據,是專利法中通行的“專利強制許可”制度,即在特殊情況下可以不經專利權利人的許可,政府授權企業使用某項專利。按照印度法律,由於價格高昂無法滿足公眾需求時,當地製造商可以生產仿製藥。對於存在同樣情況的國家,也允許出口此類仿製藥。

雖然長久以來在國際上飽受批評,但印度的醫藥產業發展,顯然也對全球公共衛生事業起到了正面作用。被稱為“世界藥房”。

醫療問題刺痛了無數觀眾,沒錢只能等死了嗎?

生命無價大概是這世界上最善意的謊言吧,當遇上大病,生命馬上就是“明碼標價”,對於沒錢的患者來說,錢決定了是生還是死。

《我不是藥神》:生命無價,大概是最善意的謊言

中國政府一直在致力於醫藥改革,通過藥價談判來降低進口藥的價格。陸勇之前代購的格列衛,已於2017年列入醫保報銷範圍,報銷比例在80%左右,但價格仍然在4000塊左右,與印度仿製藥兩百多相比還是天壤之別。

2017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改革完善藥品生產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開出一系列的改革猛藥,整治藥價虛高、藥品回扣等藥品流通領域頑疾。《意見》開出的改革猛藥,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之舉,而是涉及藥品生產、流通、使用的全產業鏈和“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的系統改革。

2017年底,我國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繼續攻堅克難,勇趟改革“深水區”。全國所有公立醫院已全部開展綜合改革,取消了實行60多年的藥品加成政策。《2017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17年底,93.9%的城市公立醫院取消了藥品加成。醫院次均門診藥費下降1.8%,佔比下降2.8個百分點;醫院人均住院藥費下降7.1%,佔比下降2.5個百分點。

2018年4月12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對進口抗癌藥實施零關稅並鼓勵創新藥進口。“進口抗癌藥僅降到‘零關稅’還不夠,必須採取綜合措施,從多環節、多渠道層層壓減進口抗癌藥品價格。”李克強強調,“要讓患者及家屬對急需的進口抗癌藥價格降低有切實感受!”

中國政府在醫改上一直在努力,就像影片中說的,今後會越來越好,希望這一天早點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