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王节热闹的背后,掩盖了中国女性主义的艰难处境!

女王节热闹的背后,掩盖了中国女性主义的艰难处境!

女王节,不管是商家还是媒体都在舆论上极尽所能讨好女性,暗地里却在消费女性或让女性消费,正如现在女权主义当下的困境一样,在舆论上很热闹,几乎成为政治正确,但是现实中女性安全、尊重与权利的推动实质却进展很慢,但是舆论上先从观念开始改变也是一种进步。

中国女性主义的困境:缺乏对话

中国女性主义在舆论中声音最大的是反男权,这导致了与男性的对立化,也导致了因缺乏对话和了解造成的男性对女性主义的误解,甚至是女性群体自己的误解,身边不少女性朋友说女权主义者给人感觉比较偏激甚至是极端的刻板印象。

中国女性主义的首要任务:女性觉醒

如果把反男权当作首要任务,女权会很艰难,我其实更支持如同政治的操作,先寻找共同的底线,实现对话,男性只有理解了女性的处境,很多是愿意支持女权的,女性的权力也更容易争取。当然,我也反对“女权的首要任务是争取男性的支持”的说法。我觉得女性的首要任务是女性的自我觉醒。

女王节热闹的背后,掩盖了中国女性主义的艰难处境!

为什么说女性觉醒是首要任务呢?

北京大学戴锦华教授有个观点,中国女性的解放,是政治动员式一夜之间的外力突然解放,内在的女性意识的觉醒和自我构建一直没有完成(有很多政治原因,后面分析),成为了未竟之事业。

据我所知的为数不多把女权主义写进世界史的著作《BBC世界史》,讲述女权的历史时分析到,女权的兴起主要还是因为进入工业社会后,女性参加工作获得经济上的独立,还有避孕措施的发明,摆脱生育的束缚,以及经济基础上教育的普及带来的启蒙和自我独立人格的建立,这点是中国可以说在改革开放后才刚刚起步,好在近些年势头迅猛。

女王节热闹的背后,掩盖了中国女性主义的艰难处境!

为什么中国女性的觉醒起步这么晚呢?

戴锦华教授在《昨日之岛》分析,中国女性解放后,因为未完成自我觉醒,社会角色陷入迷茫,所以被政治意识形态化的利用,改革开放又被消费主义所物化,真可谓刚出狼窝,又入虎穴。

当然这两段异化的本质原因并非女性觉醒未完成,而是被男权社会所利用,说得难听点就是“无知少女被欺骗”,我不能把错误归为少女的单纯,而因归为骗子的险恶。

意识形态的利用

建国后妇女解放,因为意识形态需要中国女性经历一个去性别化的时代,也就是把女性推上舞台扮演“花木兰”式的社会角色。

女王节热闹的背后,掩盖了中国女性主义的艰难处境!

一方面,通过形象“去女性化”,抹杀女性的个性和自我审美,另一方面,让女性承担家庭和社会责任的“两肩挑”,延续到现在就是社会既要求女性当贤妻良母,又要求女性参与市场竞争,人设分裂,焦虑丛生。

消费主义的物化

进入市场经济后,女性的意识形态作用消失,于是被推入市场经济中,成为男性物化和欲望消费的对象。由于,女性的自我觉醒未完成,这被物化过程中,女性自我物化现象日趋严重,比如网红现象,典型把自己塑造成男性欲望目光和物质消费的对象,并军备竞赛的比拼换取物质利益。

男性也是男权的受害者

生活中的物化现象如把爱情婚姻和房子车子绑定,增加婚姻的物质交换属性,也正因为男权对女性的物化,使得男性自己成为男权的受害者,成功至上的物质压力使男性非常功利,更严重的后果是男性家庭地位的日益边缘化。

女王节热闹的背后,掩盖了中国女性主义的艰难处境!

中国男人怕老婆但不尊重女人

中国男性的家庭边缘化地位(原因主要是对家庭经济贡献的占比减弱),心理的压抑又不好向家人发泄,要么是怕老婆但背地里为所欲为,要么反感女性甚至伤害女性,要么物化和消费女性(比如养小三),巨婴男(妈宝男)的形成也与这种男性家庭地位边缘化分不开,所以说中国男人怕老婆,但是并不尊重女性,也因此,导致男性与女性的难以对话。

女王节热闹的背后,掩盖了中国女性主义的艰难处境!

中国女性的困境如果要追寻深层次原因的话,当然离不开制度原因,其实根源在于中国政治制度并未实现真正的现代化,孔飞力等很多学者多分析过,其实我们今天依然是承袭了数千年的封建男权制度的内核,只是换上现代化的外衣,但是制度方面很难改变。

所以我主张中国女性主义的首要任务是自我觉醒,完成独立人格的构建。同时,化解与男性的敌对状态,寻找共同的底线,求同存异先达成对话,因为中国男性更需要觉醒,实现对话,让男性了解女性的困境,改变“观念的水位”,女性帮助男性一起觉醒,一旦整个社会的观念达到益处的水平,很对变革就水到渠成了。

女王节热闹的背后,掩盖了中国女性主义的艰难处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