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成爲皇帝後送給鄉親18缸鹹菜,鄉親扔了17缸後打開一看頓時傻眼

去過泰國的人都知道,在泰國首都曼谷市吞武裡廣場中央建立了“鄭皇達信紀念碑“供人瞻仰。這位鄭皇達信是泰國曆代帝王中最有作為的5位皇帝之一,被泰國人民諡為“大帝”,泰國政府規定每年的12月28日即吞武裡大帝登基之日為“鄭皇節”,以示對這位民族英雄的懷念。 而這位鄭皇祖籍卻是中國廣東澄海市華富村,他的父親是一個地地道道的中國人。這位泰國皇帝對遠在中國廣東的家鄉也是情有獨鍾,思念甚深,他的父親死後就歸葬在家鄉的華富村。

他成為皇帝后送給鄉親18缸鹹菜,鄉親扔了17缸後打開一看頓時傻眼

說起這位鄭皇達信來頭可是不小,他是中華海外做皇帝的第一人,本名鄭信,曾開創泰國一代繁榮盛世,鄭信的父親鄭鏑在清朝雍正年間南渡暹羅(泰國舊稱),在東南亞一帶謀生,其實也是苦出身,清代的禁海令將他逼的不得不遠走他鄉,上天還算垂憐,鄭鏑在泰國混的風生水起,他不僅居住在泰國的大城,即阿瑜陀耶城,還娶了一位美麗的暹羅女子為妻,本來事情到這如果再有一雙兒女行孝膝前,那人生就可謂圓滿了。但就在兒子鄭信出生不久後,鄭鏑不幸早早撒手人世。

他成為皇帝后送給鄉親18缸鹹菜,鄉親扔了17缸後打開一看頓時傻眼

有人說上天是公平的,在他對你關閉一扇門的同時,也為你悄悄地打開了另一扇門。鄭信並沒有因此成為無依無靠的孤兒,很快跟他父親有些交情的泰國財政大臣昭披耶節基收他為養子,鄭信接受了泰國最高等級的貴族式傳統教育,年僅13歲就進入泰國皇宮,成為一名宮廷侍衛(其實他老爹即使活著也未必能給他這麼好的前程)。在泰國年輕人想要做官,擁有皇宮服役的背景,無疑是最有發言權的。鄭信在成年之後,先是出任巡撫官,代表國王到泰北各城巡察,判決有關案件,為民伸冤除害,這就有點像中國封建王朝的欽差大臣,代天巡狩,擁有先斬後奏的生殺大權。鄭信在此期間兢兢業業,公正無私,為自己建立了良好的聲譽,很快升任達城副官,協助城主處理有關法律事件;自此時開始,不再是內廷官員。.原來的達城城主去世後,即出任城主之職,此時的鄭信已然是泰國的一方諸侯。

他成為皇帝后送給鄉親18缸鹹菜,鄉親扔了17缸後打開一看頓時傻眼

就在鄭信官場生涯風生水起之時,邊境傳來急報,原來一直處於混亂狀態的緬甸突然間在首領雍籍牙的征討下完成統一,兵強馬壯的緬甸開始對臨近的暹羅國(也就是泰國)提出領土訴求,遭到拒絕後,緬甸在雍籍牙國王的帶領下大舉入侵暹羅,緬甸軍隊一路勢如破竹,直逼泰國首都大城。此時的鄭信受到徵召,來到首都大城協助防禦,經過大家的努力一度迫使緬甸撤軍回國,但沒過幾年,雍籍牙國王的兒子再次帶領軍隊傾巢來攻,這次泰國再也支撐不住,鄭信所服務的阿育陀耶王朝就此覆滅。

我們通常說:“貪心不足蛇吞象。”緬甸在攻滅了泰國後,居然將貪婪的魔爪伸向了北方的大清帝國,並一度進入中國雲南廣西腹地,惱怒的乾隆皇帝一紙調令,八旗勁旅勢如破竹般攻入緬甸國內,一時間緬甸人心惶惶,國王急調征戰泰國的主力部隊回援,而剛剛攻滅的泰國他們已無暇顧及,這反而給了鄭信等抵抗派大好時機,鄭信複製了緬甸雍籍牙的復國傳奇,他先統一東南沿海地區,六個月後展開反攻,一年多後收復首都大城,因為京城破敗已極,把都城遷到湄南河西岸的港口城市吞武裡,再逐步削除多個割據政權,將泰國重歸統一,這就是泰國曆史上的吞武裡王朝(感覺就像是中國越王勾踐的復刻版)。

他成為皇帝后送給鄉親18缸鹹菜,鄉親扔了17缸後打開一看頓時傻眼

鄭信做了皇帝后以中國為參照,積極發展生產與民休息,泰國經濟和人口得以迅速恢復,國家再次繁榮起來,而關於鄭信,澄海鄉間流傳一個“十八缸鹹菜”的傳說。相傳鄭信建國稱王的時候,家鄉專門派人前往泰國相賀。鄉人臨走時,鄭信贈送了18缸禮物,叮囑鄉人回去後分贈父老鄉親。眾人回到船上急欲知道鄭皇所贈的是何物,打開缸蓋只見缸缸都裝滿鹹菜,眾人一氣之下把這些陶缸扔到了海里,只帶回其中一缸。

回到家鄉,大家都來看鄭皇的禮物,把缸中之物倒出,只見上面是一層鹹菜,下面全是閃閃發亮的金銀珠寶。原來鄭皇怕鄉人路上遇到海盜,便在缸口蓋上鹹菜以掩人耳目。鄉人見狀懊悔不迭。這最後一個鹹菜缸現在還保存在鄭氏族人的家中,族人當它是傳家之寶,輕易不拿出示人。這是一個大肚小口的棕色大陶缸,缸身佈滿螺旋樣凸起的花紋,與慣常所見的鹹菜缸大不一樣。

無論什麼時候,都要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萬一保不齊那天人家變成第二個馬雲呢)而對於別人的善意,也要虔心接納,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而在你尊重別人的情感,善待周圍人的時候,你也會收穫意外之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