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個對中國皇帝雙膝下跪的歐洲使節

1794年,大清乾隆五十九年,整個帝國都在為慶祝乾隆皇帝即將到來登基六十週年的慶典而忙碌,一支歐洲的使團從廣州登岸,準備前往首都北京。

這是一支荷蘭使團,率領它的是49歲的艾薩克·蒂進(Isaac Titsingh)。兩廣總督長麟對他們的到來深感頭痛,固然,在皇帝的慶典上“萬邦來朝”是件好事,但要是這群歐洲人,不像其他藩屬國朝鮮或者安南的使節那樣下跪,那勢必惹得龍顏不悅。

就在去年,來自英國的使團抵達北京,使團首領馬戛爾尼就為下跪的事情,與負責接待的和珅和福康安鬧得很不愉快。所以,長麟試探著詢問蒂進,能否遵照中國的禮節。沒想到的是,蒂進很爽快就答應了,長麟大喜,飛奏朝廷,很快得到了允許荷蘭使團上京的批覆。

最後一個對中國皇帝雙膝下跪的歐洲使節

艾薩克·蒂進

那一年的隆冬,蒂進帶著他的使團,從廣州出發,一路北上進京。雖然路上各地驛站招待周到,但旅途仍然十分辛苦。事實上,只要乘坐自己的帆船,他們可以更舒服的直達天津,從那裡進京,但由於此時中國只有一個港口廣州對外開放,即便到了天津,也不會被允許登岸,所以他們不得不陸路前往。

不過,這倒給了蒂進一個深入內地,瞭解中國風土人情的機會,他對此做了詳盡的記錄。

在抵達北京之後,權臣和珅接待了蒂進一行。讓和珅感到滿意的是,這個洋人與那個頑固不化的英國人馬戛爾尼完全不同,他非常“知趣”,甚至熟悉一切中國的官場規矩,據說,這都是他的途中學到的。

和珅不知道的是,蒂進在來到中國之前,曾經在日本作為東印度公司代表,在長崎呆了整整五年,那也是一個和中國一樣對西方充滿敵意和鄙視的國家,但他在那兒如魚得水,與大名們,甚至幕府將軍德川家治關係非常不錯。荷蘭東印度公司也成為唯一有資格與日本做生意的歐洲公司。

最後一個對中國皇帝雙膝下跪的歐洲使節

蒂進繪製的長崎唐人街地圖

蒂進從日本人那裡瞭解到中國與周邊國家的宗主藩屬關係,這與歐洲完全不同,他還經常出入長崎的唐人街,認識了不少中國人,對他們瞭解頗深。所以,他知道,要想與中國貿易,必須滿足他們的自尊心,這種覺悟,是對東方一無所知的馬戛爾尼所完全沒有的。

蒂進在乾隆皇帝面前雙膝下跪,像其他藩屬國使節一樣,行三跪九叩大禮,雖然使團中也有人對他“向野蠻人下跪”頗有微詞,但他們不得不承認,這一跪確實帶來好處多多。與去年空手而歸的馬戛爾尼不同,蒂進為荷蘭爭取到不少貿易特權,而且,他在北京受到頂級貴賓的待遇,他們被允許進入皇帝無與倫比的園林圓明園遊覽,不斷的飲宴和賞賜,讓蒂進和他的隨員們受寵若驚。

最後一個對中國皇帝雙膝下跪的歐洲使節

清朝官員接待蒂進

在他們離開北京的時候,和珅帶領大小官員設宴送行,“御賜”了大量珍貴的禮物。當蒂進和他的使團消失在城門外的煙塵中時,大清的官員們不會知道,這是最後一支向中國皇帝下跪的歐洲使團了。

此後,再沒有歐洲使團前來覲見中國皇帝,直到六十五年後,第二次鴉片戰爭,歐洲人重回北京的時候,他們帶著大炮和火槍,強行衝打開了城門,而且,他們再也不肯向中國皇帝下跪。

此時蒂進已經作古多年,在位於巴黎他的墓碑上寫著“艾薩克·蒂進,荷蘭東印度公司,駐華及駐日使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