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研究生孫雲朵返鄉創業,將小村500畝葡萄園做成省標準化生產基地

女研究生孫雲朵返鄉創業,將小村500畝葡萄園做成省標準化生產基地

“你先在辦公室稍等啊,我剛洗完臉,得抹點‘油油’。”6月3日下午,記者來到位於聊城市東昌府區張爐集鎮的雲朵莊園,孫雲朵從一個房間裡探出頭來,笑嘻嘻地說。

幾分鐘後,孫雲朵出現在記者面前,一襲時髦的花裙,笑靨如花地說:“別看我現在白,等收完葡萄,就曬黑了。每年都是這樣,我都不好意思照鏡子。”

今年27歲的孫雲朵,是上海大學的研究生,讀設計專業。2015年夏天,即將讀研二的她辦理了休學一年的手續,回到老家種葡萄。“我以前沒想過創業的事情,是父母的辛苦和葡萄的滯銷觸動了我,決定返鄉做些什麼。”孫雲朵解釋說。

2014年,孫雲朵的父母流轉了60畝地種葡萄。“我爸原來180斤,白胖,但是弄完平整土地、安裝圍欄這些基礎活,他就掉了40斤肉,變得又黑又瘦。他們在地頭用磚壘了4面牆,蒙上塑料布,晚上就住裡面。一天晚上風雨交加,把塑料布刮跑了,老兩口打著手電,深一腳淺一腳地在雨裡追塑料布。想起這些,我就很難過。”孫雲朵說。

讓孫雲朵更難以接受的是,這樣辛苦種出來的葡萄竟然賣不出去。2015年夏天,她父母種植的24萬斤葡萄滯銷了。

父母發愁,吃不下飯,睡不著覺。孫雲朵想要為父母做些什麼,她反覆斟酌了一週,刪刪改改,寫了一篇文章《5萬斤葡萄免費送,研究生幫老媽賣葡萄》,發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

“那是我創業的開始。這篇文章流傳很廣,很快吸引來批發商和超市來採購,家裡的葡萄順利賣出去了。這讓我小有成就,感覺自己是能做些事情的,因此決定休學創業種葡萄——我是上海大學第一個休學創業的學生。”孫雲朵自豪地說。

事非經過不知難。回鄉後,孫雲朵經歷過合夥人中途撤資的尷尬,也經歷過資金不足的困惑,實在作難了,

她就偷偷一個人哭一陣子,擦乾眼淚繼續幹。

讓她最難忘的是前年霜黴病嚴重,雖然已經下大力氣防治,但還是有100畝葡萄減產了一半。“當時心裡真不是滋味,想哭,強忍著眼淚沒下來。”在區扶貧辦幫助下,孫雲朵與省葡萄研究院建立了合作,專家定期來指導,技術問題才終於得到解決。

研究生種葡萄與別人有什麼差別?孫雲朵歪著頭想了半天說,“可能就是想得更遠。”

在孫雲朵看來,搞傳統農業非常不易,投資大、週期長、風險高、利潤低,必須走出一條新路子。“有的葡萄畝產能到1萬斤,但我的葡萄,畝產嚴格控制在3000斤左右。我不做大路貨,要做就做精品,打響‘雲朵莊園’品牌。現在我種了藤稔、陽光玫瑰等8個品種的葡萄,大部分銷往北京、聊城等地的超市,平均每斤4元左右。”

這些只是開始,孫雲朵還有更遠大的夢想,就是把文化創意與傳統農業結合起來。她與母校上海大學和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合作,準備籌建葡萄文化博物館和葡萄自然科普館。

她的設想是,葡萄文化博物館主要用來展示古今中外文化中的葡萄元素,如古詩詞中的葡萄、名人與葡萄的故事等,利用多種方式與遊客互動。葡萄自然科普館則重點開發葡萄品種,“創新能力是一個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如果我能培育出優良的新品種,意義就大了。”

再過幾天,山東工藝美術學院的團隊就要來雲朵莊園了。“這個暑假要拿出方案,計劃用2年時間把葡萄文化博物館建起來。這些工作到位了,雲朵莊園才算是真正起步了。”孫雲朵憧憬說。

“我的同學很多都在大城市工作,過著很優越的生活;我在地裡天天風吹日曬,但我不後悔。我就想趁年輕,拼盡全力做成一件事,為家鄉的振興作一些貢獻。”她這樣告訴記者。

現在,雲朵莊園已被評為省標準化生產基地,葡萄種植面積達500畝,銷售收入600萬元,今年6月份即將研究生畢業的孫雲朵也當選山東農村青年電商帶頭人。孫雲朵說,汗水灑在哪兒,幸福就長在哪兒,這就是奮鬥者的幸福。

王兆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