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東北的這個邦,人長得跟中國人相似,曾有獵人頭的習俗

印度東北的這個邦,人長得跟中國人相似,曾有獵人頭的習俗

在印度東北部有一個邦叫那加蘭邦,跟有著“六星紅旗”的鄰邦曼尼普爾邦一樣,同屬於“七姐妹”之一。那加蘭邦跟緬甸接壤,這裡的人長相跟中國人很相似,黃皮膚黑眼睛,膚色很淺。這個邦至少有30種語言,但都屬於漢藏語系。

印度東北的這個邦,人長得跟中國人相似,曾有獵人頭的習俗

(去那加蘭的車)

一百多年前當那加蘭被外界發現時,發現者稱為這裡根本不屬於這個世界。當時,那加人還保留著獵人頭的習俗,讓外來者望而卻步。

在過去,獵殺敵人的項上人頭是勇士的象徵,勇士也因此會獲得象徵勇氣和力量的紋身。他們將獵殺的頭顱用於祭祀,祈求一切風調雨順。據說,直到1990年,這種習俗才被永遠廢止。今天,獵人頭儀式依然存在,不過用木頭取代了頭骨。

當那加人幾經輾轉從中原遷徙到這裡時,還是原始崇拜,天地日月,山川樹石都被賦予不同的意義。天神是最重要的,每年要舉行儀式祭祀天神。

但隨著傳教士到來,從那加蘭貫穿緬甸北部直到雲南西部的廣大地方都聳立著教堂。

印度東北的這個邦,人長得跟中國人相似,曾有獵人頭的習俗

那加蘭是能歌善舞的民族,Tetseo Sisters是當地很紅火的歌舞組合,她們在臉書上有公佈很多活動。

每年的12月的第一週是那加蘭最盛大的節日,盛典在距離科希馬外的傳統村莊舉行。

印度東北的這個邦,人長得跟中國人相似,曾有獵人頭的習俗

印度東北的這個邦,人長得跟中國人相似,曾有獵人頭的習俗

印度東北的這個邦,人長得跟中國人相似,曾有獵人頭的習俗

(Photo Credit : Tetseo Sisters)

那加人的獵人頭傳統讓人想到一部電影《賽德克巴萊》,同樣是山區的部落,面刺花紋,有祭祀的習慣,也許是山區共同的斌性,那加人也選擇了做賽德克巴萊,直到現在,那加蘭仍然不是十分安定。

印度東北的這個邦,人長得跟中國人相似,曾有獵人頭的習俗

(Photo Credit: Wikipedia)

印度東北的這個邦,人長得跟中國人相似,曾有獵人頭的習俗

(Photo Credit: PMINDIA)

在《賽德克巴萊》中莫那魯道對一郎說過,日本人千里迢迢讓我們去日本,帶我們去看飛機,軍工廠。我知道你問這個問題是要提醒我日本有多強大,反抗是絕對沒有機會的。但那裡的警察很好,他們怕我們會反抗,對我們都很客氣。反觀山地警察,每一個都壞得讓我想要獵人頭。日本人明知部落之間的仇恨,還故意安排我們坐在一起,一場飯吃下來互相怒目相瞪,日本人就是最會這個。

印度東北的這個邦,人長得跟中國人相似,曾有獵人頭的習俗

印度東北的這個邦,人長得跟中國人相似,曾有獵人頭的習俗

(Photo Credit: Wikipedia)

一郎問到給日本人統治不好嗎?他們帶入了文明,蓋了郵局,學校...讓族人過著文明,脫離野蠻的生活。

莫那魯道反問到,為什麼你念書那麼高,薪水卻是最差。男人被迫彎腰搬木頭,女人被迫跪著幫傭陪酒。我們有沒有活得比以前的人快樂,我們有沒有活得比以前的人有尊嚴。

放下自己的價值,站在對方的角度,設身處地,思考對方可能面對的處境。這樣的同理心,在這個時代還沒有形成。當人們可以用這樣的方式去思考的時候,也就是這個文明社會向前邁出一步的時候。

印度東北的這個邦,人長得跟中國人相似,曾有獵人頭的習俗

印度東北的這個邦,人長得跟中國人相似,曾有獵人頭的習俗

印度東北的這個邦,人長得跟中國人相似,曾有獵人頭的習俗

這裡的餐廳被稱為 RICE HOTEL ,也就是飯店:

印度東北的這個邦,人長得跟中國人相似,曾有獵人頭的習俗

虎皮雞蛋和魚是常見食物,在山區少不了紅辣椒:

印度東北的這個邦,人長得跟中國人相似,曾有獵人頭的習俗

那加蘭博物館外的雕塑,展館裡面展出了那加蘭16個部落的服飾和房屋建築模型等。

七十年前在這連綿起伏的山丘中,曾經發生過慘烈的科希馬戰役,科希馬市區的山上,每一名陣亡的士兵都有刻著名字的墓碑。

印度東北的這個邦,人長得跟中國人相似,曾有獵人頭的習俗

印度東北的這個邦,人長得跟中國人相似,曾有獵人頭的習俗

(科希馬二戰陵園)

杜鵑花下的那加蘭,可知未來去往何方?

印度東北的這個邦,人長得跟中國人相似,曾有獵人頭的習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