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病與「發物」的恩怨情仇

先做個腦筋急轉彎,大家喜聞樂見的微信紅包要開“發“了,但是在皮膚科醫生和皮膚病患者看來,發什麼是最唯恐避之不及的呢?

皮膚病與“發物”的恩怨情仇

答案是發物

在門診中,幾乎每個患者結束問診的時候,都會很認真地問一句:“醫生,我在飲食上有什麼注意?哪些東西不能吃?”更有細心的老爺爺奶奶,會把餐桌上常見的菜,點兵點將一樣都點了問一遍,以確保不要吃到發物,導致病情不愈或加重。

從患者的角度來看,這也是無可厚非,因為這是病人最能夠主觀控制的方面。

皮膚病與“發物”的恩怨情仇

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發物,到底什麼是發物?皮膚病和發物到底有著怎樣的關聯?

皮膚病與“發物”的恩怨情仇

1

發物的緣來

在古代許多中醫寶典中都有關於“發物”的描述,如“慎口”,度娘裡面發物詞條,指特別容易誘發某些疾病或加重已發疾病的食物。

國人一直以來認為發物禁忌在養生和食療中具有重要意義。

2

發物的分類

食用菌類:蘑菇、木耳,香菇等

魚蝦海鮮:魷魚,帶魚,黃魚,蚌肉,螃蟹等

辛辣調料:辣椒,花椒,蔥蒜等

蔬菜類:竹筍,香菜,菠菜等

水果類:桃,芒果,草莓,楊梅等

家禽類:雞鴨鵝,牛羊狗肉等

3

發物作用的機制


  1. 食物含有異種蛋白是常見過敏原,易引起過敏反應性疾病的遷延或復發。
皮膚病與“發物”的恩怨情仇


  1. 2.刺激性較強的食物,如酒類、蔥蒜等能擴張血管,使皮膚髮紅,對炎性感染病灶有刺激,易致炎症擴散。
皮膚病與“發物”的恩怨情仇

  1. 3.動物性食品中還有某些類固醇激素,誘使人體正常機能發生代謝紊亂。

4

皮膚病中發物的注意事項

並不是所有的皮膚病都需要忌口,一般來說,只有過敏性疾病和皮膚油脂異常相關疾病,如溼疹、痘痘(痤瘡)患者才需要注意飲食。

過敏性疾病,常見如蕁麻疹、溼疹、神經性皮炎、瘙癢症等,需要避免酒精、辣椒、大蒜、醋等刺激性食物及海鮮類食物的攝入。

皮膚病與“發物”的恩怨情仇

皮脂腺異常相關的疾病如痤瘡、酒糟鼻、脂溢性皮炎等,需要控制脂類及糖類的攝入。

對於一些病因非常明確的疾病,如真菌感染引起的體股癬,夏天蟲咬的丘疹性蕁麻疹,免疫等綜合因素引起的白癜風,病毒感染引起的帶狀皰疹等,並沒有什麼特殊需要忌口的地方。

最後,你問,部分皮膚病恢復之後,局部皮膚變黑是不是吃了醬油引起的,我只能說你想多了,可以很確定的告訴你,兩者絕對是沒有因果關係的。

皮膚病與“發物”的恩怨情仇

皮膚病與“發物”的恩怨情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