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經濟結構轉型升級 以短期陣痛換取長遠發展

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以短期阵痛换取长远发展

7月2日,新一屆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以下簡稱“金融委”)成立並召開會議。作為國務院統籌協調金融穩定和改革發展重大問題的議事協調機構,金融委聚焦研究部署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保持貨幣政策穩健中性、維護金融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把握好監管工作節奏和力度、發揮好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等重點工作。金融委的成立,積極意義深遠,定調當前及未來的經濟發展前景,並表明我國完全具備打贏重大風險攻堅戰和應對外部風險的諸多有利條件。

經濟增長韌性較強 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

“我國經濟保持穩健發展,與此同時,金融業去槓桿成就也正在顯現。” 光大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5月份的數據低於預期是由於季節性因素等短期波動影響。雖然經濟增長總體放緩,但總體形勢依然穩健向好,並且市場對此已有所預期。”

今年來,監管部門接連出臺銀信業務規範、委託貸款管理、資產管理新規、流動性新規等一系列強監管政策,隨後,影子銀行融資如委託貸款、信託貸款等已呈現明顯收縮態勢。數據顯示,5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7608億元,比上年同期少3023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增量再次大幅低於當月信貸,表明金融去槓桿成效更加明顯。

彭文生指出:“隨著資管新規落地,去通道、去槓桿持續推進,當前信貸增速小幅下滑,對於一些對外部融資依賴比較大、槓桿率高的企業來說,短期內行業會經歷陣痛,但從中長期來看將是利好。以嚴監管消除監管套利,防範金融業泡沫,降低全社會金融槓桿,能從根本上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有利於金融市場整體穩健運行,從而推動經濟向更高質量發展。”

談及下半年我國經濟增長前景,彭文生認為,我國經濟增長韌性依舊很強:“一方面,外部環境比較穩定,雖然有貿易摩擦,但是全球經濟依然保持穩定增長。另一方面,我國內部經濟結構性去槓桿能帶來更高質量增長,而不是以前的粗放式增長。雖然會出現企業債務違約、經濟下行等壓力,但這只是經濟自我調節的表現,經濟自有其自動穩定器的做用。”

彭文生強調,經濟結構變化、人口結構變化、和社會保障改善都為我們化解金融風險和應對外部衝擊提供了有利條件,我們要以短期陣痛換取長遠發展,努力做好短期增長和中長期增長的匹配,從而追求高質量增長和可持續發展。

貨幣政策保持穩健中性

近期,外匯市場出現波動,引發人們對人民幣匯率的關注。

對此,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對《金融時報》記者表示:“近期人民幣匯率的波動的直接誘因是中美貿易摩擦,是市場自發的、對於貿易摩擦不確定性以及對貨幣政策取向預期發生變化造成的。從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框架來看,今年2月份到6月份人民幣兌一籃子較明顯升值接近3%,現在的波動也只是對當時的強勢的一些回調,從中期來看屬於正常範疇。這是對去年以來美元走弱推動人民幣持續升值這一走勢的修正,並非人民幣匯率貶值壓力的重現。”

記者注意到,此前,由於人民幣對美元較低的貶值幅度,使得人民幣對貨幣籃子中的其他貨幣出現了明顯升值。2018年上半年,美聯儲兩次加息,美元指數7月3日較年初上漲了2.62%,而人民幣對美元則較年初貶值2.4%。從衡量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匯率水平的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來看,該指數較年初上漲0.8%。

而針對近期的貨幣政策預期,邢自強強調:“市場對此解讀有部分偏差,從而加大了人民幣匯率的波動。據我們研究,貨幣政策不會轉向全面寬鬆。降準等工具只是用於緩衝強監管之下影子銀行收縮的影響,從而使社會融資總量增速趨穩。因此我們認為貨幣政策取向仍為中性。”

邢自強指出:“人民幣不會大幅貶值,我們也不認為是央行在主動尋求人民幣貶值應對貿易摩擦。未來央行應該會採取措施、以及強化與市場的交流,以防範無序的大幅波動貶值。儘管短期內市場的順週期行為可能使得人民幣出現超調、暫時弱於基準情形,但央行建立了完整的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可以對跨境資本流動和外匯市場進行逆週期調節,具備防止波動加劇、應對外部風險的能力。”

近期本網熱文

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以短期阵痛换取长远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