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銀行的「陣痛」與轉型

從2015年年中開始,我國監管層對風險的關注度逐漸提升。2016年,金融“去槓桿”逐步推進。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以來,央行、銀監會等一行三會聯合發佈了大概共計60多份文件,對銀行進行了方方面面的重新規範。除了今年廣受關注的資管、普惠金融外,規範內容還涉及校園貸、網貸、對公業務、土地抵押貸款、融資擔保、外資銀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和信託等。通道、非標受限,“資產池”面臨清理,淨值化和結構性存款需要學習,不良上升需要處理。在利率市場化的環境下,中小銀行的“陣痛”來臨。

風蕭蕭,秋意漸濃

2015年是中小銀行的“黃金時代”。當時,我國的宏觀經濟在經歷了2013年的震盪調整後,於2014年進入換擋期。受三期疊加等因素影響,銀行業的經營也進入了“新常態”,2014年銀行業資產負債增速都呈現下降趨勢。進入2015年以後,銀行業經過一年的調整已經比較適應“新常態”,資產負債增速“回春”。2015年末,我國商業銀行總資產和總負債規模分別為150.94萬億元和139.46萬億元,增速分別為15.4%和15.1%。

其中,中小銀行因為“船小好調頭”,能夠更快地調整經營模式,探索特色發展之路,表現更加不俗。尤其是城商行,2015年,城商行資產和負債增速分別為25.4%和25.5%,可謂是銀行業的領漲者;農村金融機構的資產負債增速分別為16.0%和15.9%,也高於行業平均水平。

中小銀行業績不俗,主要源於:

第一,加重投資類資產比重,以對沖利率市場化帶來的利潤率下滑。以城商行為例,2015年,其投資佔升息資產的36.23%,比2014年增長了10個百分點。

第二,積極發展同業業務。受貨幣寬鬆週期的影響,從2015年開始,同業負債成本持續走低。與此同時,債牛提供了較高的資產回報率。中小銀行一方面用銀行理財來吸收表外資金,規避存款準備金、風險計提等監管;另一方面,將這些表外資金通過非銀加槓桿、配非標。

然而在利率市場化、監管趨嚴的趨勢下,這種情況難以為繼。

第一,中小銀行服務的多是中小企業,在經濟“L”型築底的情況下,中小企業的發展開始趨穩,以高峰期增速為預期進行的借貸出現償付困難,銀行不良率開始走高。

第二,在資管新規、流動性新規、大額風險暴露、理財新規和信託新規等監管背景下,銀行通過理財吸引負債,通過加槓桿、配非標,期限錯配的“資產池”運作模式不可持續,後續需要積極處理存量舊業務,學習新業務,比如,結構性存款、淨值型理財等。然而銀行的性質決定了它的激勵機制不利於吸引更多專業人才,眼看著不得不放棄這部分既得利益。

第三,混業競爭下,融資工具的多元化和互聯網金融的興起逐漸蠶食掉中小銀行的一部分收益。一方面,股權眾籌、新三板等直接融資方式湧現,衝擊了銀行貸款業務;另一方面,互聯網民營銀行背靠互聯網巨頭和大數據,其發行的一些金融產品相比傳統銀行有更快速、精準的服務和創新的業務模式,從用戶體驗上提高了消費者對銀行的預期。

另外,考察銀行盈利能力,我們可以看到:從營業收入方面來看,根據中國貨幣網的457家中小銀行數據,2017年,這些中小銀行營業收入下降了21%,淨利潤下降了17%。

路漫漫,轉型何方

從“黃金時代”走來,走過篳路藍縷的“青銅時代”,銀行的歸宿是迴歸本源的“白銀時代”。

息差收緊是利率市場化下的必然,在這種情況下要想提高淨利息收入,主要有幾種方法:

第一,發展利率高的業務。利率是由無風險利率、成本、風險溢價和合理利潤組成,正常情況下無風險利率和合理利潤是行業共通的,銀行不太容易改變,可以從成本和風險溢價方面考慮。

在成本方面,中小銀行的資金主要來源於央行以及居民或企業。央行的低成本資金一般通過公開市場操作投放,但是通常只針對一級交易商,主要是大行,中小銀行一般通過同業市場獲得,這些錢的成本取決於當時的資金面。而在居民和企業方面,銀行在居民端負債的爭奪已經相當激烈,除去其他客觀因素,服務好、網點分佈廣的銀行更有優勢。

風險溢價取決於銀行的風控能力。如果銀行能夠藉助現代化的大數據等手段提高服務長尾客戶的能力,能夠在高風險的群體中發掘相對低風險的個體,就能享受他們的風險溢價帶來的超額收益。

第二,提高資產週轉率。銀行配置資產存在一些限制,包括信貸額度、存貸比、資本充足率等,除了針對這些業務本身提高經營能力,比如,發掘低資本佔用高收益的信貸業務等,銀行還可以通過資產證券化提高週轉率。

在淨佣金收入方面,可大力發展交易銀行等中收業務。交易銀行可以幫助企業實現跨境支付、結算、貿易融資等,將各個業務條線中與公司交易直接相關的業務整合起來,可在不增加資本佔用和風險的情況下提高銀行收入。

未來交易銀行發展的四大趨勢是:流程透明化、信息數字化、反饋實時化、運營綜合化。互聯網尤其是區塊鏈技術推動的技術進步,憑藉其快速、便捷、綜合和沒有地理限制的優勢,成為交易銀行發展中不能繞過的壁壘。

其他收入,包括投資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匯兌收益、其他業務收入、資產處置收益和其他收益等,其中,投資收益和其他業務收入是最重要的部分。投資債券、貨幣基金、債券基金等,需要銀行提高投研能力。在既定的激勵機制下,銀行不容易通過直接招聘獲得更多專業的人才,但是可以通過投顧的方式藉助非銀的專業人才進行投資。(作者系聯訊證券公司首席宏觀研究員)

中小银行的“阵痛”与转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